本報駐印度特派記者 苑基榮
2016年夏,《環(huán)球時報》記者剛到印度,正趕上中國駐印使館舉辦建黨95周年慶?;顒訒r邀請印共(馬)總書記亞秋里作報告。亞秋里給記者留下的印象是理論水平很高,對馬克思主義一些原理信手拈來。亞秋里隨后接受記者采訪,對中國共產黨給予極高評價,認為“中共帶領中國人民取得的成就在人類歷史上十分突出,是對全球的貢獻”,且有能力推動國際秩序朝著更為公平合理的方向發(fā)展。讓亞秋里最難忘的是上世紀80年代訪華并見到鄧小平的經歷。亞秋里說:“當時中國就像一個年輕的小伙,對未來充滿憧憬?!?/p>
亞秋里對印度共運表示樂觀。印度共產黨擁有悠久的歷史,1920年建黨,1957年印共在喀拉拉邦選舉中獲勝,在該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通過民主選舉產生的地方紅色政權。但1964年以后,印共發(fā)生了三次分裂,先后分裂出印共(馬)、印共(馬列)等。印共(馬)領導的左翼陣線曾在西孟加拉邦、喀拉拉邦和特里普拉邦執(zhí)政,是印度政壇第三大力量。《印度快報》曾刊文說,“共產黨是印度政壇最誠實、最體面但也是最無關緊要的政治力量”。但實際上,作為印度最大的左翼政黨,印共(馬)2016年宣布有上百萬黨員。
據(jù)亞秋里介紹,印共(馬)一直強調理論學習,注重對干部的培養(yǎng),黨員干部清廉能干在印度是非常出名的。印共(馬)還非常重視農村工作,因為70%印度人口在農村,印共(馬)控制的地區(qū)也大多在農村,印共(馬)“爭取民心的手段就是從解決農民問題入手”。在印共(馬)執(zhí)政的地方,政府會把地主多余土地無償分配給無地農民,但印共(馬)非常講究策略,往往能夠說服地主自愿把多余土地拿出來,從而減少沖突。有統(tǒng)計顯示,本世紀初,西孟加拉邦小農占地為整個邦的84%,而當時印度全國的平均水平僅為43.4%。亞秋里表示,印共(馬)還非常重視群眾工作,在黨的中央一級設有群眾工作部,并要求所有黨員都必須有一個群眾組織的學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