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執(zhí)行/本刊編輯部 文/王 璐(營養(yǎng)師)
⊙無花果是有花的,只是我們很難看到,其花序位于無花果“果實”的內部;
⊙西方傳說中經常將無花果稱為“智慧果”,事實上它更是“健康之果”;
⊙這種秋季的果實,除了滋味美妙,還有清熱、滋養(yǎng)、開胃、解膩的功效;
⊙成熟得恰到好處的無花果,不同品種各有滋味;
⊙除了洗凈掰開吃,無花果的各種烹制方法更是令人叫絕;
⊙相比對血糖的影響,無花果對于人體血尿酸水平的影響更值得重視;
⊙長相甜美無害的無花果,卻有導致嚴重曬傷的隱患。
質樸秋實無花果 低調健康使者
策劃執(zhí)行/本刊編輯部 文/王 璐(營養(yǎng)師)
朋友寄來一箱新鮮的山東青皮無花果,我一邊品嘗著清甜美味,一邊感念友情珍貴。好的友情,大概也像這小小的無花果,外表看來平凡甚至寡淡,剝開皮卻看到豐富的內心——清香甜蜜、溫柔軟糯。
認識無花果,是從中學課外閱讀材料中讀到的。那時候對于書中描寫的“無花而有果”“樹上的糖包子”等說法并不怎么理解,只覺得與我平常見到的水果不同。直到同學分給我一顆成熟的紫皮無花果,那盈盈一握的小巧果子,在手掌間散發(fā)著幽幽淡淡的香氣,掰成兩半露出細細密密的絲狀果肉,咬下去如蜜糖一般,讓年少的我回味許久。
無花果原產于西亞和中東,人們栽培和食用無花果已經有上萬年歷史了。我國新疆地區(qū)自古以來就是無花果的最重要產區(qū),受益于超長時間的日照和極大的晝夜溫差,這里的無花果含糖量極高,味道非常甜美。
不過要論青史留名,甜蜜的果實倒比不上無花果葉。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無花果葉在西方宗教和藝術史上承擔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遮羞。在《創(chuàng)世紀》中就有亞當和夏娃偷吃善惡之樹的禁果后,用無花果葉子遮蔽身體的記載。但無花果的葉子并不僅僅是為了“遮羞”的,智慧、豐饒和財富才是它要表達的深意。
中世紀的繪畫、雕塑等宗教藝術作品中,人們都可以看到不加遮掩的身體。然而到16世紀中葉,由于大規(guī)模宗教改革運動的爆發(fā),藝術作品中出現(xiàn)的優(yōu)美身形被扣上“人類肉欲的罪惡”的帽子。教皇在意大利特倫托會議上宣布,禁止在教堂藝術作品中描繪裸露的人體,而應該用無花果葉子來遮蓋敏感部位。這樣一來,不僅新創(chuàng)作的藝術品需要在人物身上覆蓋無花果葉,就連以往存在的所有人物雕像、畫作上,也都被要求重新添加無花果葉子。時間進入18世紀,當人們發(fā)現(xiàn)這種做法對于雕像的原貌造成了嚴重的損壞時,新任教皇才宣布停止這項“反傳統(tǒng)運動”。幾經周折,一些藝術品上覆蓋的無花果葉慢慢被去除,才讓現(xiàn)在的我們得以見到歷史作品的原貌。就這樣,小小的無花果葉,居然在藝術改革的洪流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無花果真的沒有花就能結果嗎?”“如果有花,無花果的花去了哪里?”這大概是每個初次見到無花果的人都會問到的問題。其實,無花果是有花的,否則也很難完成授粉、掛果等一系列生命歷程。只是我們很難看到無花果的花,因為其花序位于無花果“果實”的內部。花朵開在內部的現(xiàn)象在植物學中并不罕見,尤其是桑科榕屬的很多植物,都屬于這種“隱頭花序”植物。當我們切開無花果后,會看到、品嘗到絲絲縷縷的甜蜜“果肉”,它們實際上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果肉,而是花序。其間夾雜的芝麻狀顆粒,才是無花果真正的果子。
別驚訝,要知道我們日常吃到的很多水果都不是真正的“果肉”。比如草莓,我們吃到的紅色“果肉”其實是草莓的花托,草莓上面滿布的黑色籽粒才是真正的果實。這些飽滿多汁、色彩誘人的“假果實”相當于植物的“障眼法”,真正的目的都是為了吸引小飛蟲和其他動物來接近自己,幫忙傳播花粉,繁育下一代;或吃掉不起眼的“真果實”和種子,將它們帶去更廣闊的領域。
那么像無花果這樣花序在果實內部的果子,要如何借助動物的力量傳播花粉呢?如果仔細觀察,可以看到無花果的尾部有一個內外聯(lián)通的小孔洞,這里就是供飛蟲進出的通道了。無花果所屬的榕屬植物一般要靠榕小蜂來傳播授粉,這些小飛蟲在無花果中忙碌地進進出出,將花粉帶去各處,它們的辛勞保證了無花果順利掛果和成熟。當然,這些闖入者也不是義務為無花果效勞,它們會將自己的卵產在無花果內部,當成自家的專用育嬰室。不過也別擔心吃無花果的時候吃到一口蟲子,因為并不是所有的無花果都能被當作適宜的產房。那些果實里混有芝麻狀顆粒的雌性果實就不被榕小蜂青睞。幸運的是,我們能吃到的大多數(shù)無花果都是雌性果實。而且,如今大規(guī)模的人工栽培無花果并不是特別依賴榕小蜂來傳粉,而是通過扦插進行繁育,靠單性結實(不用授粉,全是雌性果實)來完成掛果。所以就更不用擔心吃水果的同時吃到動物蛋白了,安心享受美味吧!
西方傳說中經常將無花果稱為“智慧果”,據說柏拉圖就特別喜歡吃無花果,他堅信多吃無花果能夠增進他的智慧。雖然只是傳說,但也讓人們享用無花果時多了一個美好的理由。如果說“智慧之果”的說法尚無法考證,那么“健康果”的稱號卻是名副其實。這種秋季的果實,除了滋味美妙,還有清熱、滋養(yǎng)、開胃、解膩的功效。我國傳統(tǒng)醫(yī)學認為無花果性平、味甘,能健脾清腸、祛毒消腫。
秋季氣候干燥,北方的朋友們尤其容易發(fā)生咽喉腫痛、干咳等不適,不如選兩枚新鮮飽滿的無花果切開,代茶沖飲,絲絲清甜劃過喉嚨,不知不覺間這些癥狀就會改善不少。若能用新鮮無花果熬成膏,長期含服還有緩解咽炎的效果。無花果的清潤還體現(xiàn)在它緩解痔瘡的突出效果上?!侗静菥V目》中記載,無花果可以“治五痔,咽喉痛”。《隨息居飲食譜》中記載無花果“味甘,可清熱、療痔、潤腸、利咽喉” 。直到現(xiàn)在民間還流傳著很多用無花果治療痔瘡的食療偏方。
如果要認真分析無花果為何具有這些食療效果,那還要從它所含的各類營養(yǎng)素入手。無花果鮮果中含有大量的果糖,這是其甜蜜滋味的來源。除此之外,還含有較為豐富的維生素A和維生素C、膳食纖維以及有機酸類。另外,無花果中多糖的含量也比常見水果高一些。大量的果糖本身就有潤腸通便的作用,這就從根本上減輕了痔瘡發(fā)生。再加上大量膳食纖維和多糖類物質既能軟化糞便,又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促進腸道蠕動的作用,因此說它具有緩解痔瘡的效果也就不足為奇了。
小貼士
巧食無花果可治病
文/吉婷婷
治肛裂:無花果葉子30克,洗凈后水煎外洗,早晚各1次。
治消化不良:無花果20克,洗凈后切碎,炒至半焦,加紅糖后用開水泡服,每日2次。
治小兒腹瀉:無花果3~5個,洗凈后切成片,水煎后喝湯,每日3次。
治支氣管哮喘:鮮無花果洗凈后連皮搗爛,取汁半杯,溫開水沖服,可常服。
上了大學,新疆的同學帶來了家鄉(xiāng)的特產——無花果干。雖說那滋味也很香甜,咀嚼幾下就滿口留香,但仍比不上鮮果百分之一的風情。當你看著新鮮無花果飽滿的形態(tài),嗅著它清新的氣味,咬開后見到如蜜般滴落的汁水,品嘗著它在唇邊齒間化開的柔軟,那種滿足感絕對會讓你感慨:余甘縈齒,三日不絕。
成熟得恰到好處的無花果,不同品種各有滋味。紫皮無花果最為常見,味道以綿甜為主,稍稍帶些奶油感,特別適合跟肉類搭配提味增香。綠皮無花果汁水尤其充盈,口感甜中帶一絲酸。如果你嗜甜,那就選擇黃皮無花果,最好是產自新疆的黃皮無花果,“樹上結的糖包子”之名絕非夸張,哪怕只取一點來做美食,也會帶來不一樣的甜蜜。
各色無花果不僅豐富了美食的色彩層次,還能消解肉食的油膩、提升鮮味,與海鮮等搭配還能發(fā)揮去腥解毒的作用。如果料理帶有湯汁,無花果的味道還能讓湯汁更加鮮甜。再加上無花果本身除了甜蜜清香,沒有其他突出的氣味,可以說是各種料理的百搭配角了。最關鍵的是無花果和木瓜、獼猴桃一樣,含有不少蛋白酶,能夠起到分解肌肉蛋白,讓肉類軟化、口感嫩滑的作用。這也是西餐大廚特別喜歡用無花果搭配各種食材的原因了。
對待無花果,如果你一直都是清洗干凈后直接掰開就吃,那實在是有點可惜了。近些年無花果依靠其獨特的外形和迷人的滋味,在南北、中西各地餐桌上頻頻露面,烹制方法更是各不相同,令人叫絕。
中餐中使用無花果的做法應該是從廣東人開始。廣東人愛煲湯,也嗜甜,所以將無花果干用于煲湯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無論是用雪梨銀耳熬甜湯,還是豬蹄豬腱燉煮肉湯,和無花果干搭配都相得益彰。還可以用新鮮無花果腌漬雞肉,既能讓雞肉鮮甜,還能軟化肉質,或燉或蒸,都是開鍋溢香。
西餐中常用無花果搭配蔬菜和肉類一起稍微烤制,讓肉中脂肪的醇厚和無花果的清甜汁水相互浸潤,再搭配一點紅酒,食欲就完全被激發(fā)了。更高端一點的餐廳還會用鮮無花果搭配鵝肝等食材,在濃郁的滋味中保留一點清爽,讓富含脂肪的鵝肝也不那么膩口了。如果你有烘焙的手藝,那么無花果絕對會為你的作品錦上添花。無論是將無花果制成果醬來做甜品餡料,還是直接切塊點綴在甜點上做裝飾,來自食物的天然甜蜜,滋味都要遠遠好過工業(yè)流水線加工出來的甜味劑。若是不喜歡太甜膩,又想用無花果讓美食別具一格,那么完全可以用無花果混合蔬菜和奶酪,作為比薩輔料,相信香氣氤氳的那一刻,任誰都會垂涎欲滴。
對于廚藝基本為零的“廚房小白”來說,可以用蘇打水或低度果酒來浸泡無花果塊,打造一杯夏日冰飲。也可混合牛奶或者酸奶打成奶昔,無花果的奶油感和牛奶酸奶的味道非常合拍。用無花果切塊和其他蔬果混勻、淋上油醋汁拌成沙拉也不失為一道健康又清爽的美食。
提到甜蜜果子,必然有一些朋友既心癢難抑,又瞻前顧后不敢輕易嘗試。大概是因為他們的血糖偏高,甚至已經確診糖尿病,是多年的“老糖友”。他們擔心吃了無花果之后,雖然能滿足一時的口腹之欲,卻讓血糖居高不下??闪硪环矫?,一些養(yǎng)生資料中明確指出,無花果有降低血糖的作用。這讓糖友們很迷惑:明明是味道如此甜蜜的果子,怎么會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如果你仔細研究這些資料,會發(fā)現(xiàn)所謂的降糖效果,是指用無花果水的提取液,加水煮沸后代茶飲用,同時配合清淡飲食,來發(fā)揮調節(jié)血糖的效果。這就意味著,你照方服下的絕大多數(shù)是水而已,大量飲水勢必影響進食量,在此基礎上如果你還能保持飲食清淡,血糖有所降低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了。
要嚴肅地討論無花果是否能降血糖,不僅要考慮到果子中的含糖量,還要考察糖的種類以及個體的其他飲食習慣,才能做出客觀的評價。首先需要明確的是,無論何種新鮮水果,其最主要的成分是水,新鮮無花果的熱量和含糖量與蘋果相差不多(蘋果的含糖量為12.3克/100克,無花果鮮果的含糖量為13克/100克)。這意味著如果你吃的是新鮮無花果,那就不用太過擔心對血糖的影響。而如果吃無花果干,那就必須控制進食量了,畢竟無花果干的含糖量達到了77.8克/100克,可以說除了一點膳食纖維之外,幾乎都是糖分。其次,無花果中的糖分大多數(shù)是果糖,雖然果糖的代謝過程不需要胰島素的參與,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對血糖的影響(這大概是無花果水提取液有一定降糖效果的另一個原因了),但值得注意的是,長期大量攝入果糖,會導致人體胰島素敏感性降低,最終仍會造成血糖代謝的異常。更重要的一個常識是,進食任何食物(白開水除外)都會引起血糖的波動,但如果能采取不同食物相互替代的原則,保持攝入的總能量不變,那么食物對血糖的影響就可以相應被降低很多。也就是說,如果你吃了幾顆無花果干,又擔心影響血糖,不如將正餐的主食相應減去一部分,也就降低了食物導致高血糖的風險。
相比對血糖的影響,無花果對于人體血尿酸水平的作用才更值得重視。由于我們吃的無花果實際上是無花果的花序集合,這個結構中包含了數(shù)量非常之多的植物細胞。也就意味著我們吃下每顆無花果時,都會吃進植物數(shù)量巨大的細胞核。這些細胞核在人們體內分解后會釋放出大量嘌呤,經過在人體肝、腎等器官中進行的一系列代謝過程,嘌呤最終成為尿酸。這將導致人體血尿酸水平迅速升高,如果長時間保持這種狀態(tài),尿酸就會在人們的骨關節(jié)等部位沉積、析出堅硬的晶體——尿酸結石,并引起紅腫和劇痛,這也就是痛風癥狀的表現(xiàn)。可以說,大量進食無花果會增加罹患痛風的風險,對于已經患上痛風的朋友來說,尤其要注意控制每次的攝入量。美食當前,要抵抗住誘惑,還需要對它們的成分有所了解,客觀看待進食后對健康的影響,才能避免“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任性。
長相甜美無害的無花果,卻有導致嚴重曬傷的隱患,讓人不禁心驚。其實常有類似的報道見諸報端,多數(shù)是因為一次性吃了大量無花果或者用無花果葉子煮水洗澡后暴露于較強烈的日光下,引起皮膚嚴重曬傷。這個關于無花果引起曬傷的冷知識,大概很多人都不清楚。要想在陽光依舊強烈的秋季安心吃無花果,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其中的原理。
其實在歐洲一直都有將無花果葉子和枝丫搗出的汁液涂抹在皮膚上幫助曬黑的做法。原因在于無花果是一種光敏性植物,果實、葉子和枝干中都含有呋喃香豆素,這是一種光感物質,作用于皮膚后能夠在短時間內吸收大量陽光的熱量,引起局部皮膚溫度過高而發(fā)生曬傷。癥狀一般以皮膚灼熱刺癢開始,嚴重者皮膚可能腫脹、起水泡甚至潰爛,醫(yī)學上稱之為光敏性皮炎。日常生活中還有與之類似的光敏性植物,譬如柑橘科的水果——檸檬、柑橘、甜橙、橘子、葡萄柚等;以及香味較濃郁的一些蔬菜,如芹菜、香菜、香椿等。大量進食這些蔬菜和水果之后再暴露于強烈日光下都有可能引起光敏性皮炎,平常本就是過敏體質的朋友發(fā)生這種情況的風險更高。
除了直接吃光敏性植物可能引起曬傷之外,使用含有光敏性植物的護膚品、化妝品、香水也有可能引發(fā)危險。曾經有報道稱,一位中東富豪在使用了柑橘味香水后在海灘進行日光浴,導致全身大面積曬傷。因此為避免發(fā)生意外,一定要適量吃無花果,或者在進食之后避免立刻被陽光暴曬,必須外出時要做好防曬工作。
有很多文人墨客稱贊無花果的果實如內斂的感情一般,外表看來波瀾不驚,內心卻已翻涌不息。而在我看來,這小小的、跳躍在秋日陽光里的果實,帶給我們的不光是甜蜜,它還教會了我們做人做事的克制和更健康的飲食習慣——即便甜蜜如斯,在吃法上也應取之有度,才能保證我們生命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