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謙
每年冬天就會聽到許多媒體播放這首由順子演唱、我寫歌詞的《Dear Friend》,作曲者玉置浩二是日本資深音樂人,也是“安全地帶”的團長兼主唱。在80年代末、90年代華語流行音樂圈常會“翻唱歌曲”。早期70年代香港與臺灣就有許多翻唱歌曲,當時原創(chuàng)氛圍還不濃烈,而港臺娛樂圈與日本相互合作密切,受到日本音樂圈蓬勃的影響。
臺灣是在80年代后段,校園民歌興起后才有許多歌曲創(chuàng)作人加入音樂圈,而日本早在十年前整個音樂產(chǎn)業(yè)興起時,就出現(xiàn)一群特別有才華的音樂人加入創(chuàng)作行列;中島美雪、玉置浩二、桑田佳佑這些創(chuàng)作者給日本樂壇增添許多新的音樂元素和元氣。80年代日本唱片公司的蓬勃也造就許多偶像派音樂團體,例如:少年隊、少女隊、松田圣子等,許多年輕音樂創(chuàng)作者也為這些偶像歌手寫著聽起來特別輕松的歌曲,這樣的風潮席卷臺灣與香港。
我跳離了閨密的方向,在對友情的懷念之中隱約隱藏著逝去的戀情。
特別在90年代初,港臺華語流行音樂大量產(chǎn)出翻譯歌曲。中島美雪跟玉置浩二可說是標竿,包含王菲、張學友、郭富城以及草蜢等多數(shù)華語知名歌手搶先翻唱他們的新曲中文版,收錄到專輯;連天后梅艷芳也有許多名歌是日本翻譯曲。
說到《Dear Friend》,必須先聊聊我與順子的合作。我們合作的時間并不長,那時候她已經(jīng)是一位成名的創(chuàng)作型歌手,特別欣賞玉置浩二;于是跟我提出翻唱這首歌的要求。我年輕時特別喜歡“安全地帶”許多專輯,而《Dear Friend》是玉置浩二個人專輯里一首早已打動我的歌,我自然非常同意。
然而,寫這首詞時我想了很久,玉置浩二的聲音可高亢也可內(nèi)斂,這點跟順子很像;兩人都是創(chuàng)作歌手,同時他們的作品和演唱風格往往較為成熟。于是我保留了原名,順著原歌詞內(nèi)容,分別從男性與女性的差別來寫屬于順子版的《Dear Friend》。
我想,對于朋友的想念應(yīng)該是內(nèi)斂的,也符合這首歌旋律的氣質(zhì)。但如何從女性立場表達對于朋友的想念,我卻跳離了閨密的方向,在對友情的懷念之中隱約隱藏著逝去的戀情。順子從小在歐洲成長,我相信在她的生命故事里,有許多朋友令她特別想念,這也是她想唱這首歌的原因。我試著揣摩,決定在主歌先把時間和距離這種相對的感覺給寫出來。
當時寫這首歌,有一種特別強烈的感受,每回看到與我年齡相近的朋友們有家、有孩子,把所有關(guān)注都放在孩子身上的喜悅,對照還孤家寡人的我,不免心有缺憾。人到適婚年齡卻依然落單,當單身的朋友減少時,更意識到自己即將消失的青春。所以第二遍主歌,我寫著,看著別人的孩子的臉而對照自己的孤單,這個孤單背后的索引也許是之前未完成的戀情吧。我只故意埋下這個線索來影射進入副歌的“Friend”,或許是一段未成的戀情,也許兩人同樣落單,或者只能維持朋友關(guān)系;我把這樣的想念留給讀者,也留給演唱者表現(xiàn)的空間。
就這樣,最后我簡化成“如此遙遠”作為這首歌最后一句結(jié)束語;人與人之間的遙遠,是很難跨越的心情。當時寫這首歌時,我刻意把情感淡化,順子也用了接近于呢喃的輕語方式唱這首歌。不過,許多年后,當我聽到姚貝娜重唱這首《Dear Friend》時候,她把情感壓在最后宣泄出來,卻深深打動我。
我經(jīng)常大量聽外國歌曲,因為從事音樂工作,需要大量搜集音樂和廣泛閱讀。我最常拿中島美雪的歌練習填詞,她的原詞帶有詩意;對于女性情感的敏感,常讓我覺得她就是日本音樂版的張愛玲?!度菀资軅呐恕酚赏醴品g成廣東語,我也借她的旋律填過本多RuRu的《美麗心情》和劉若英的《原來你也在這里》。
我記得曾經(jīng)在豆瓣看過一篇文章《港臺歌手翻唱的經(jīng)典》,里面一長串曲目,居然有幾百首,不少我們熟悉的華語歌曲都來自于日本。也許大家也可以試著用我的方法,挑些喜歡的歌,嘗試寫中文歌詞;除了練習填詞以外,也可以思考怎樣在同樣的旋律里寫出自己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