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靜芳
摘 要:高三地理課堂采用學案導學模式復習,可以有效組織學生開展探究、合作學習。對學案導學模式的理論依據(jù)、基本框架、制定與編寫做了探討。
關鍵詞:學案導學;模式;地理
近年來高考地理試題的命題以能力立意為主,重地理思維能力、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的考查。高三地理課堂采用學案導學模式復習,可以有效組織學生開展探究、合作學習,從而提高課堂復習效率,提高學生綜合能力。
一、學案導學模式的理論依據(jù)
美國教育家杜威被尊奉為現(xiàn)代教育的鼻祖,杜威“從做中學”的教學論是學案導學模式的指導思想。杜威認為,學生“被置于被動的、接受的或吸收的狀態(tài),是學校工作中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浪費的原因”?!敖逃⒉皇且患嬷捅桓嬷氖虑椋且粋€主動的和建設的過程”。所以,教學不應當直接了當?shù)刈⑷胫R,而應該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從經驗中學習,教師的責任在于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因此,在高三地理復習課中,通過學案導學模式力圖使學生在自我總結、提問、解疑中前進。師生共同借助導學案在課堂上完成教與學的復習任務,以期深化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地位。
二、高三地理課堂學案導學模式的基本框架
導學案是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為達成一定的學習目標,由教師根據(jù)課時或課題教學內容進行設計,由學生參與,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學習方案,是教師用以幫助學生掌握教材內容,溝通學與教的橋梁,也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能力的重要媒介。
高三地理復習課學案導學模式的基本框架如下:
“自主復習”是指在課前學生根據(jù)學案的復習重點自主復習,構建知識聯(lián)系,并嘗試總結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方法。
“合作、探究學習”指在復習課堂上學生針對教師導學案上提出的具體問題展開的合作學習或探究活動,在這一活動中學生體驗知識與技能的形成和發(fā)展過程,提高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通過教師與學生之間互動,及時解決課堂生成,并進一步完善、歸納解決具體問題的思路與方法。
“當堂達標”是指每節(jié)課至少通過一個問題檢測學生的復習效果,這既是學生復習過程結束后的自我反饋,又是教師教學過程結束后對教學效果的反饋。它也是一節(jié)課最終的落腳點。
三、導學案的制定與編寫
1.導學案的制定
導學案制定的主要依據(jù)是:①考綱(課標)。②高考真題及考試動態(tài)信息。③學情,要分析學生對復習內容的掌握程度、思維能力、接受能力能力等。
導學案的設計思路:樹立“先學后教”理念,學案要以“學”為中心去預設,主要解決學什么、怎樣學、學到什么程度的問題。教師在設計本部分內容時,要用學生的眼光看教材,用學生的認識經驗去感知教材,用學生的思維去研究教材,充分考慮學生在復習過程中可能遇到的思維問題,即我們所強調的以學生的現(xiàn)實起點去設計學案。
2.導學案的編寫
導學案具體編寫遵循幾個原則:①按復習的內容結構編寫。②由高三備課組集體討論編制。③由復習目標、知識梳理、典例精析、綜合訓練、方法總結五部分組成。
“復習目標”是學案設計主旨的靈魂精髓,科學合理的復習目標可以有效幫助學生快速準確地定位該堂課的學習任務、復習重點。復習目標的制定應注意以下幾點:①要依據(jù)課標(考綱)、課時、教學內容、學生情況制定。②要滲透三個維度: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③要明確具體(復習什么內容,用什么學習方式復習,復習到什么程度等)。④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測性。
“知識梳理”意在將知識系統(tǒng)化,讓學生課前自主復習,熟悉知識點。要求在教學中通過合理的教法和學法,以問題為主線組織和調控課堂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解決教材的重難點問題,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典例精析”精選與知識點相關的題目,不提供答案,采取先做后導的方式,利于學生變被動聽課為主動獲取,在學習實踐過程中逐漸形成能力。
“綜合訓練”中精選高考真題,感悟如何審題及編寫答案的方法,其重在落實。具體要求:①題量適中,5分鐘為宜。②緊扣復習目標。③難度適中,既要面向全體,又要關注差異。
“方法總結”則是對復習更高層次的要求。由學生和教師在綜合訓練后針對具體問題進行思路與方法的完善與總結。
四、導學案的使用
1.課前發(fā)放
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借助導學案自主復習。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完成知識梳理及典例精析。
2.發(fā)現(xiàn)問題
教師在課前收取學案,從學生總結的知識體系及典例精析中發(fā)現(xiàn)學生在復習過程中的問題,在課上師生共同來解決共性問題,提煉思維方法。
3.課上落實,提升方法
“綜合訓練”重在課堂上落實,采取抽查、面批方式,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糾錯。請學生總結方法或思路,教師最后進行完善。
從使用情況來看,學案導學模式在高三地理復習課的應用,可以更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作用與教師的主導作用,提高復習課的效率,學生描述地理事物及闡釋地理問題的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例如當堂達標這一環(huán)節(jié)要求通過當堂檢測反饋,檢驗復習目標是否實現(xiàn),但是在模式實施過程中,經常由于時間關系,檢測反饋不能當堂完成,而是被當做作業(yè)布置了下去。這需要教師調整學案內容及復習環(huán)節(jié),不能將落實流于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