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粒重是評價小麥產(chǎn)量的關鍵因素之一,對小麥的經(jīng)濟效益有重要影響。從額爾古納市來看,不同年份的小麥粒重差別比較大,豐收年的千粒重42-49 g左右,歉收年千粒重25-30 g左右,嚴重影響了小麥產(chǎn)量的穩(wěn)定性。研究表明,氣象條件是影響小麥粒重的重要因素之一,該文對額爾古納市小麥的生產(chǎn)進行分析可知,小麥籽粒灌漿與日平均氣溫、晝夜溫差、光照時間、空氣濕度以及日最高氣溫等因素有關。
關鍵詞:氣象條件;小麥籽粒;灌漿;影響
馬麗娟. 氣象條件對小麥籽粒灌漿的影響[J]. 農業(yè)工程技術,2017,37(26):17.
額爾古納市位于內蒙古呼倫貝爾市大興安嶺西北麓,是中國最北的邊境城市,以丘陵為主,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在-2.5℃左右,雨熱同季。額爾古納市農業(yè)生產(chǎn)以小麥為主,2013年40.1萬噸的糧食產(chǎn)量中,小麥產(chǎn)量有28.83萬噸,是內蒙古自治區(qū)春小麥的主要產(chǎn)區(qū)。額爾古納市春小麥的產(chǎn)量在不同年份之間有較大差別,其中,氣象條件是影響小麥產(chǎn)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1 試驗地點與方法
2012-2015年在海拉爾農墾集團拉布大林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苑進行春小麥播期試驗,選擇小麥開花時生長整齊且穗頭大小一致的植株進行標記,從半仁開始用半穗法每間隔一天取一次樣,到小麥臘熟。在播期之前分別取十個前半穗和十個后半穗脫粒烘干稱重,用同一植株后半穗千粒重減去前半穗千粒重的差值除以間隔天數(shù)即可得到灌漿速度。
用本市大氣觀測資料作為該試驗的氣象資料,觀測場地據(jù)離試驗地大約3000 m。
2 試驗結果
2.1 額爾古納市小麥籽粒灌漿特點
額爾古納市春小麥一般在四月底五月初播種,七月下旬開花,八月下旬成熟,開花至臘熟年平均30天,從開花至半仁大概9天左右。這段期間主要是籽粒體積膨大形成胚,該過程增重緩慢,從半仁到滿任需要10天左右,該階段灌漿速度相對較快,從滿仁到乳熟需要16天,該過程灌漿速度最快,平均千粒日增重能達到兩克多,從乳熟至臘熟需要大概10天,該階段灌漿速度變慢[1]。
2.2 氣象條件對小麥籽粒灌漿的影響
小麥粒重等于灌漿速度乘以灌漿時間,灌漿時間越長,速度越快,小麥積累的干物質就越多,粒重越大。小麥的灌漿速度可以分解為理論灌漿速度和由外界環(huán)境條件變化引起的灌漿速度波動的相加,理論灌漿速度不受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在本試驗中,在控制變量的前提下灌漿速度的波動主要由氣象條件導致,若灌漿速度波動為正值,說明氣象條件適合小麥籽粒灌漿,若灌漿速度播種為負值,說明氣象條件不適合小麥灌漿。從本試驗的條件中可以擬合出氣象灌漿速度公式然后用氣象資料進行統(tǒng)計分析[2]。
根據(jù)統(tǒng)計,氣象灌漿速度與半熟到臘熟日平均氣溫呈現(xiàn)拋物線關系,隨著溫度的升高,灌漿速度加快,在最高點隨著溫度的上升,速度減慢,在20℃左右時,灌漿速度值最大,高于28℃或低于16℃為負值,不利于籽粒灌漿。
2.2.1 日最高氣溫的影響。日最高氣溫主要影響第二天的灌漿速度,日最高氣溫在26℃最適宜,在28℃以上隨著溫度升高第二日的灌漿速度會下降。如果持續(xù)兩天以上高溫,第二日和第三日的氣象灌漿速度均為負值,發(fā)生干物質損失,對籽粒灌漿產(chǎn)生不利影響[3]。
2.2.2 晝夜溫度的影響。上述的日平均氣溫只能反映出平均溫度對籽粒灌漿的影響,不能體現(xiàn)出白天和夜間的溫度變化對籽粒灌漿的影響。當白天平均氣溫在19-25℃范圍時灌漿速度增大,在25℃到達最高,灌漿速度降低。氣象灌漿速度在高于26℃或者低于20℃時為負值,不利于籽粒灌漿。
夜間平均溫度與灌漿速度呈現(xiàn)拋物線關系,當夜間平均溫度在13-22℃時,氣象灌漿速度為正值,籽粒增重快,夜間溫度為17℃是灌漿的最適宜溫度,夜間溫度低于13℃或者高于22℃的氣象灌漿速度為負值,不利于籽粒灌漿。
從試驗中可以得到,在日間平均溫度為25℃和夜間平均氣溫為17℃時最有利于籽粒灌漿。
2.2.3 空氣濕度的影響。根據(jù)試驗數(shù)據(jù)顯示,半熟到臘熟期間日平均濕度和灌漿速度呈現(xiàn)拋物線關系,當日平均濕度在44%-68%之間時,氣象灌漿速度為正值,利于灌漿;日平均濕度低于44%或者高于68%時,氣象灌漿速度為負值不利于小麥灌漿。降水前后陰天多云的情況下日平均濕度容易超過68%,此時日照少光合作用若,灌漿速度低。當相對濕度小于44%時天氣高溫干燥,小麥蒸發(fā)作用旺盛,也不利于小麥籽粒增重。
2.2.4 光照的影響。光照時間對灌漿的影響很大,在陰天日照少的時候,第二天和以后的氣象灌漿速度會下降甚至變?yōu)樨撝担焕诠酀{。通過對近些年的小麥灌漿情況分析,認為每日有9.5-13.5 h的光照最有利于籽粒的增重,而且還需要有在適宜的溫度下進行。每天的光照時間小于2 h時籽粒不增重,光照時間在2 h以上每增加一個小時的光照,千粒日會增重200 mg,這說明光照時間對小麥灌漿的作用是很大的。
2.2.5 降水的影響。降水對于小麥灌漿的影響非常大,灌漿期在降水達到20 mm以上的時候,則可以保證灌漿期小麥需要的水足夠用,而在降水少于10 mm的時候,則需要看土地肥力情況來適當補充水分。
3 結論
綜上所述,通過對近幾年額爾古納市春小麥種植的情況進行分析,得出了氣象條件對小麥籽粒灌漿的主要影響。由試驗可以看出,小麥籽粒灌漿與日平均氣溫、晝夜溫差、光照時間、空氣濕度以及日最高氣溫等因素有關。在實際的生產(chǎn)生活中,要按照小麥灌漿的自然規(guī)律,合理進行小麥種植和田間管理,控制影響小麥生長的因素,保證高產(chǎn)穩(wěn)產(chǎn)。
參考文獻
[1] 馮天銘. 小麥種子形成和成熟過程中環(huán)境因素對粒大、粒飽的影響[J]. 四川農業(yè),2015.
[2] 王偉民,張桂芝. 小麥灌漿進程的氣候分析[J]. 農業(yè)氣象, 2014.
[3] 王世奢,曹永華. 北京地區(qū)冬小麥產(chǎn)量和氣象要素的統(tǒng)計分析[J]. 中國農業(yè)科學,20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