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琳
摘 要:本文簡要論述了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旨在運用多媒體生動形象的特點,激發(fā)學習語文的興趣、化解語文教學重難點、培養(yǎng)學生語文創(chuàng)新能力,以便提高語文教學質(zhì)量,實現(xiàn)教育目的。
關鍵詞:多媒體;小學語文;興趣;創(chuàng)新能力
以前的教學,老師是傳道、授業(yè)、解惑的人,學生是接受知識。我們只一味地去傳授知識,卻從沒站在學生的立場上去想過如何讓學生主動地學習、更好地學習。多媒體是當今信息技術領域發(fā)展最快、最活躍的技術。所以,當素質(zhì)教育和新課程改革推出之后,老師們都想改變以往的單向信息交流的模式,力求給學生創(chuàng)設出一個大信息的學習平臺,鼓勵學生通過自主的學習嘗試,探索創(chuàng)新。那么把多媒體運用到教育工作中去,更有利于發(fā)展全新的現(xiàn)代化教育。
一、運用多媒體生動形象的特點,激發(fā)學習興趣
一直以來,語文教學在人們的印象中都是比較枯燥、乏味的一門課,上課氛圍比較沉悶,老師授課也只是停留在“說教”這一層次,教學方法單一,很難讓孩子牢固地掌握知識,更難使學生真正、主動地學習。愛因斯坦說過:“興趣和愛好是最大的動力?!迸d趣是小學生學習的最好動力,最有持久力的動力。當信息技術走近課堂、走近語文、走近學生,教師能運用多媒體技術能化靜為動,能將原本枯燥的內(nèi)容變得生動有趣,能化無聲為有聲。在教學中靈活運用信息技術,恰到好處的運用這些絢麗的色彩,迷人的畫面,動聽的聲音,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到課文內(nèi)容中去,起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創(chuàng)設出濃郁的學習情境,使學生以最佳狀態(tài)投入學習。
特別是在小學低年級教學時,多媒體的使用特別顯著。例如:教學《會睡覺的植物》時,我便利用多媒體的動畫,讓孩子看到各種植物在白天和晚上的狀態(tài)是怎么樣的。還可以讓孩子們合作,一個孩子讀書,另一個孩子在屏幕上將植物的狀態(tài)展現(xiàn)出來。在這過程中,一方面精美的畫面首先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對這一畫面產(chǎn)生好奇心,進而記住要學習的內(nèi)容;另一方面,也讓孩子在走不出戶的情況下,認識了更多的植物,了解了大自然的奧秘,激發(fā)孩子探索的欲望。
多媒體的使用在語文教學中不僅僅在低年級階段教學顯著,在中高年級引導學生進入文本,理解文章同樣也有很大的效果。
例如:教學三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荷花》一課,為了讓學生能更好地理解課文中描寫荷花開放的三種姿態(tài),我在課前便下載了一部分荷花系列圖片,在優(yōu)美的音樂聲中,同學們陶醉于那動人的如仙子一般的荷花中。結(jié)合這些美妙的圖片,我讓學生配著音樂對課文那精美的語句多次品讀,讀出了荷花之美。教學效果自然不用說,我想在每個孩子腦海中,這一課、這一篇文章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運用多媒體化解語文教學重難點
語文教材中,有些內(nèi)容比較枯燥抽象、難以理解。在往常的教學中,可能一個知識點老師講得口干舌燥,學生還是十分茫然。多媒體教學可通過各種手段和特技進行藝術加工,用生動的畫面形象、直觀地再現(xiàn)抽象的語言文字所承載的內(nèi)容,化難為易,把學生的視覺、聽覺等協(xié)同利用起來,促進知識的內(nèi)化,從而突出教學的重點,突破教學的難點。實踐證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只要你根據(jù)內(nèi)容需要,合理選擇并使用多媒體,并確定多媒體在教學中的最佳作用點,一定能輕松地完成教學任務,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
例如:教“青、請、蜻、清、晴”一組字時,第一幅畫面先出示基本字“青(青草、青山)”。第二幅畫面仍先出示“青”字,然后讓學生結(jié)合屏幕上顯示的陽光燦爛,蝴蝶、蜻蜓到處飛舞的生動畫面,讓學生想一想,這樣的大太陽,是什么天氣?應該在“青”的基礎上加什么偏旁呢?學生會很快地答出加日字旁,教師在“青”上用鼠標一點,一個生動的日字旁就飛了過來,與“青”字組成了“晴”字。還可以利用這幅圖一齊記住“蜻蜓”的“蜻”字。這樣,學生就能輕易地記住這些字。當老師總結(jié)識字方法后,在每次教學新的生字,便可以讓孩子看圖,或者想象畫面來記住這個生字。學生根據(jù)這一方法記住更多的生字時,繼而就會對識字就會越來越感興趣。形聲字的特點就這樣一點點地被學生認識和掌握,并逐漸學會運用這一規(guī)律自己去識字。
這就是利用多媒體的技術,在教學中動靜結(jié)合、圖文并茂,創(chuàng)設逼真的教學情境,令學生耳目一新,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原本枯燥、難以記住的生字變得生動、有趣。
三、運用多媒體培養(yǎng)學生語文創(chuàng)新能力
愛因斯坦也說過這樣一句:“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成為知識進化的源泉?!彼季S是智力的核心,兒童的思維特點是以形象思維為主體,但并不代表他們對事物的認識只停留在形象階段,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生動、形象、直觀、感染力較強的材料,再現(xiàn)情境,啟發(fā)學生對表象進行分析、綜合、概括、促進思維向深層次發(fā)展。
如:教學《七律長征》時,我利用多媒體再現(xiàn)了紅軍在長征途中會遇到的種種困難場景,然后問學生“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份子,你會怎么樣?你能不能堅持下來呢?”頓時,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想象的閘門打開了,他們紛紛提出了自己的所思所想。再如教學《大江保衛(wèi)戰(zhàn)》時,我將文章的部分內(nèi)容利用視頻展現(xiàn)在孩子們的眼前,讓孩子真實的感受到當人們面對天災時的無助和解放軍們明知道前面危險萬分還是勇往直前的精神。學生不僅能感受當時情況的危急,更能理解課文排比句所表達的內(nèi)容。緊接著,我讓學生將自己看到的場景同樣用一組排比句表達出來進行語言訓練,學生說得很通順、很豐富。這堂課,學生了解的不僅僅是曾經(jīng)的歷史,更能身臨其境。
多媒體教學生動形象、音形兼?zhèn)?,具有獨特的?yōu)勢,隨著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推進,多媒體輔助教學必將變得越來越重要,信息技術及多媒體教學手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發(fā)揮著巨大的作用。有了它,小學語文教學變得更加有效,課堂變得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