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小妮
孫女們每次一回去就喜歡圍著她們的奶奶問長問短,繞來繞去離不開一個話題:奶奶,你長這么高,怎么會看上我爺爺?shù)哪??七十多歲的奶奶臉上,居然不經(jīng)意間閃現(xiàn)出一絲羞赧的表情,用比平時低得多的語調(diào)笑著回她兩個寶貝孫女兒:“我怎么知道呢?”兩個孫女兒依舊不依不饒:“你都不知道就跟他結(jié)婚啦?哼哼,奶奶騙人!”奶奶笑笑,不說話。唉,一個40后不識字的農(nóng)村老太太怎么跟她90后出生于城市的孫女兒解釋得清這樣的婚姻呢?
后來奶奶實在被逼急了才說,當(dāng)年媒人帶她來相親的時候,爺爺是坐在桌子上亮的相。那時候二十歲不到還是大姑娘一枚的奶奶,哪里敢細瞅爺爺?只是匆匆瞥了一眼,感覺面貌形象還不錯,誰去想他長得高還是矮呢?奶奶的媽媽覺得爺爺是獨兒子,從小沒有娘,有個后娘但沒生過孩子,也不在一起住,嫁這樣的人家似乎沒有兄弟妯娌公婆的矛盾。親,相了一面就這樣定下來。
等結(jié)了婚才知道,爺爺比奶奶居然矮了十幾厘米。別人家抬個東西都是女人走前男人在后,咱家抬東西老爺們在前面走女人跟在后面。抬過擔(dān)子的人都知道,重量都壓在后面的人身上。
那時候奶奶才想起,當(dāng)初來相親的時候,好像一眼的余光中曾看到爺爺坐在桌子上兩條腿在桌子邊晃來晃去,媒人看到爺爺坐在那兒晃腿,似乎還故意過去擋了擋,奶奶都沒覺得那是個坑,為什么是坐在桌子上而不是坐在椅子上?奶奶覺得自己一世英明,居然連這樣最明顯的缺陷都沒有看出來,就把自己的一生給坑進去了,實在是不可饒恕!
都說天塌下來有高個子頂著,從此,奶奶她就成了這個家平時的主心骨,關(guān)鍵時刻的定海神針,里里外外一把抓。爺爺雖然比奶奶年長三歲,可是在我們看來,爺爺在奶奶面前,卻總像是個孩子,不管大大小小的事都要問奶奶。偶爾也看到奶奶有事問爺爺,可是,我們都知道,那問也就是問問,尊重嘛,有的時候也還是要的,尤其是有外人在的時候,其實,奶奶內(nèi)心里早就拿好了主意。
他們的大兒子九歲那年夏天,在小河里游泳不幸溺水身亡,爺爺抱著兒子已經(jīng)泡得發(fā)白的冰冷身體一邊流著淚一邊拼命往墻上撞,嚷嚷著要跟兒子一起去。坐在門口的土墻邊好半天一聲不吭的奶奶,起身撣了撣身上的墻灰,一聲斷喝:“走了個老大你就這副死樣,你要去我也不攔你,有本事你把老二老三老四一起帶走,從此我也不煩了!”就這么一聲斷喝,把爺爺徹底喝醒了。該吃吃該喝喝該辦事辦事,奶奶卻自己一個人爬上床,整整躺了三天三夜。每每說起此事,不善言談的爺爺總是說要不是奶奶,這個家早就不知道怎樣了呢。
別看爺爺長得不高,大男子主義還重,兒女們回家,爺爺陪著兒子女婿小酒一杯,喊奶奶裝飯,從來都是頭都不抬連名也不喊一聲,為此沒少挨我們批評。奶奶總是笑笑,說習(xí)慣了。他不喊名字也知道是喊的她。
奶奶煮飯,大鐵鍋里米一邊多一邊少,呈斜坡狀,米少的那邊飯軟些,合爺爺?shù)目谖叮棠套约阂杂驳娘?,就鏟米多的這一邊,中間不軟不硬的,我們吃。所以即使有時候我們回家想表示一下孝心去裝個飯,奶奶也是不用的,怕我們不知道哪邊軟哪邊硬。有時候我們不得不佩服奶奶聰明,居然能在同一個鍋里煮出兩種飯來,也難怪她的兒女們經(jīng)常戲稱她為“大學(xué)的料子”。
奶奶沒有上過一天學(xué),斗大的字一個不識,她從來沒有看過馮驥才寫的《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可是,奶奶和爺爺,就是一本現(xiàn)實版的《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
在外人眼里他們可能真的不般配,可是,他們用自己五十五年的婚姻書寫了屬于他們倆的般配。這種般配,既是歲月的饋贈,也因為家中始終有著奶奶這根定海神針,因為天塌下來有高個子頂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