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閱讀教學在語文學習中占有半壁江山的重要位置,因此,僅僅依靠課內閱讀是遠遠不夠的。為此,指導學生做好課外閱讀,以此發(fā)展其語文素養(yǎng)就顯得非常迫切而且必要。本文通過分析學生課外閱讀缺失的現(xiàn)狀和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要求,探討了在課外閱讀中發(fā)展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的一些有效的途徑,對于今后做好學生課外閱讀指導,發(fā)展其語文素養(yǎng)有重要的啟發(fā)和參考價值。
關鍵詞:課外閱讀;缺失現(xiàn)狀;語文素養(yǎng);發(fā)展途徑
閱讀在學生心智發(fā)展中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它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進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能為寫作積累素材,提升學生多方面的語文素養(yǎng)。當然,閱讀更多的還是學生的課外閱讀。課外閱讀無論從時間還是空間來說,都是要比課內閱讀豐富得多。如何在課外閱讀中發(fā)展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呢?本文從課外閱讀的現(xiàn)狀、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以及在課外閱讀中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途徑等方面作一探析。
一、學生課外閱讀缺失的現(xiàn)狀
眾所周知,語文學科不僅僅需要學生了解掌握課堂知識,還需要進行大量課外閱讀。課外閱讀是學生了解社會,認識人生,豐富情感,陶冶情操,形成健全的人格的重要手段;是學生健康成長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沒有一定的閱讀數(shù)量,學生就不可能形成豐富的語言積累,不可能形成語感,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也就缺少根基和土壤,也就無法為學生的發(fā)展打下深厚的文化基礎。
然而,長期以來,中學語文課的課外閱讀幾乎成了一紙空文,情況不容樂觀。據(jù)本人班級調查(兩個班級共108人)顯示:“是否主動閱讀”一項,有主動閱讀課外書籍習慣的46人,占45.1%;但“最喜愛的閱讀內容”一項,選擇“卡通漫畫”的58人,占56.9%,選擇“文學名著”的19人,只占18.6%。由此可見,初中語文課外閱讀拓展這一關鍵學習過程是非常缺失的。
二、語文學習素養(yǎng)與課外閱讀
關于“語文素養(yǎng)”,語文課程標準認為:就是“語文課程應激發(fā)和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豐富語言積累,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具有適應實際生活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正確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語文課程還應通過優(yōu)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進學生和諧發(fā)展,使他們提高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笨梢?,閱讀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中的核心素養(yǎng),是與寫作、口語交際等息息相關的綜合能力,是形成學生健全人格和良好個性的重要手段。
三、在課外閱讀中發(fā)展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那么,如何通過課外閱讀來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課外閱讀又有哪些有效途徑呢?
(一)舉辦詩歌朗誦會——豐富語言積累、培養(yǎng)語感
每一學期,學生們都會接觸到現(xiàn)代詩歌或古代詩歌。在詩歌教學完后,抽出一兩節(jié)課的時間舉辦詩歌朗誦會。學生在準備朗誦的過程中會去翻閱資料,精選內容,自擬串詞,能創(chuàng)造性的獲取知識。在朗誦中學生相互點評,切磋提升,在實踐中獲取成功的體驗。在朗誦會中學生除了能進一步感受詩歌的音樂美、形象美、意境美,還能感悟人生,受到精神的洗禮。
(二)開展辯論賽——發(fā)展創(chuàng)新思維,提高語言表達
課堂上,經(jīng)常會有學生從切身體驗或不同角度對課文提出與眾不同的新見解,這時教師不能置若罔聞,或進行否定。可以根據(jù)課堂生成資源,抓住契機,恰當?shù)亟M織學生進行課堂小辯論。學生為使自己的見解有道理,就會在課堂辯論前查找資料,收集論據(jù),并進行概括提煉、綜合分析、演繹推理。這樣不但提高了學生的信息整合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也發(fā)展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三)進行讀書交流會——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
在進行讀書交流會前,教師先布置學生閱讀同一部書。然后每月抽出1—2節(jié)課讓學生進行讀書交流。在課堂上,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語文的方法談自己閱讀完本這部書籍的感受或啟發(fā);可以和同學有問有答進行互動;可以講講書中的一些小故事;可以談自己最喜歡的書中人物;還可以賞析書中的美詞佳句等。
(四)課前好書推薦——誘發(fā)課外閱讀興趣
初中學生感性思維比較強烈,教師可以利用課前3—5分鐘的時間給學生講一些生動有趣的故事吸引他們,并且告訴他們這些故事是在哪些書中,將好書推薦給學生,激發(fā)他們自己課外閱讀的興趣。教師也可以做好安排,讓學生在課前將自己讀過的好書推薦給同學。
講某個名家的作品前,教師可以先安排前置作業(yè),讓學生通過上網(wǎng)或閱覽室查找資料,介紹這個作家的其他作品。比如,在教授冰心的《荷葉母親》這篇文章前,我課前布置了這樣一道題:你還讀過冰心的哪些作品,將它介紹給同學。課堂上,有的學生將自己讀到的《再寄小讀者》一文介紹給同學,有的學生在課堂上有感情的朗讀了冰心的《紙船》,還有的學生將《繁星春水》一書推薦給同學。
學生在好書推薦活動中認識更多有意義的課外書籍,拓寬閱讀視野,和書交朋友,在閱讀中體會讀書的快樂,享受讀書的樂趣。
(五)編寫手抄報——學會正確運用祖國語言文字,提高語文綜合實踐能力
語文綜合性學習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目的,以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為基礎,強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自我體驗、實踐、探索形成語文的綜合素養(yǎng)。編寫手抄報其實是提高學生語文綜合實踐能力的一個有效途徑。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多是按照專題進行編排,在一個單元的學習結束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合作的形式進行手抄報的編寫。比如在學習完母愛、童年等專題的文章后,學生就可以編寫“獻給母親的歌” “難忘童年”等主題的手抄報。
閱讀雖說不能完全改變我們的命運,卻可以改變我們的性格;閱讀不能改變人生的起點,但它卻可以改變人生的終點。它可以豐富我們的思想,提高我們對生活的認識,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可使我們更加理性的看待現(xiàn)實問題。閱讀是豐富人生閱歷的良好伴侶。通過閱讀,我們可以借鑒他人的生活經(jīng)歷來使自己的人生變長,變寬。最后,我想借蘇霍姆林斯基的話來結束全文:“如果我們真的想減輕學生的腦力勞動,那就讓我們在學生面前,敞開道路,讓他們走到圖書館的書架跟前去,讓書籍從沉睡中醒來成為青少年時代的摯友吧!”
(作者單位:福建省寧化城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