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臨床輸血檢驗中凝聚胺技術的臨床中的使用價值和優(yōu)越性。方法:收集300 例正常輸血受試者,取血樣采用凝聚胺技術進行特異性、非特異性凝聚消失試驗;再采用凝聚胺技術和常規(guī)技術(常規(guī)鹽水介質(zhì)、木瓜酶、抗球蛋白配等血試驗)檢驗血樣的不完全抗體靈敏度,結果進行對比分析。對檢測結果以回顧性方式分析并歸納在臨床輸血中進行該篩選措施的價值。結果:對所有納入研究范圍患者的血液樣本進行篩選后,存在不規(guī)則抗體患者有 20 例(2.96%),凝聚胺技術特異性及非特異性凝聚消失,實驗表明 3min 以內(nèi)非特異性凝聚都已消失,而 3min 以后特異性凝聚還都沒有消失,凝聚胺技術檢驗同其他常規(guī)檢驗法相比,對不完全抗體檢驗的靈敏度高且操作簡單。結論:臨床進行輸血采取凝聚胺技術幫助患者選用更加合適的血液輸注并讓輸血效果得到保障,確保治療質(zhì)量及患者輸血后的安全,避免發(fā)生輸血不良反應,順利完成治療。
關鍵詞:凝聚胺技術;不規(guī)則抗體;優(yōu)越性;應用價值
輸血期間患者所接受血液中如存在相應抗原紅細胞,則有一定概率和自身抗體產(chǎn)生免疫性結合并溶解紅細胞,誘發(fā)溶血性輸血反應。不規(guī)則抗體是指血清中抗 -A、抗 -B 以外的其他血型抗體,在一般情況下不存在于人體內(nèi)。輸血治療是當前臨床常用治療手段,對于大量出血患者有重要應用價值,期間需要確?;颊咦陨硌号c所接受血液兩者可以相融合,否則可能導致溶血反應,不但影響原發(fā)病的治療甚至可能造成死亡事件。在輸血治療前通過凝聚胺技術篩選不規(guī)則抗體具有重要意義,現(xiàn)就本院近年進行臨床輸血治療檢驗情況進行總結。
1、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 2017 年 01 月至 2017 年 12 月期間到我院輸血正常的自愿受試者 300 例,其中男性 165 例,女性 135例,年齡 18-60 歲,平均年齡(41.5±1.0)歲,取血樣 300 份。
1.2 篩選方法
對所有輸血樣本均用凝聚胺技術對存在的不規(guī)則抗體篩選,操作步驟具體如下:低離子凝聚胺試劑盒,配套共包括低離子溶液、凝聚胺溶液、懸浮液。抽取受檢者靜脈血液,于清晨空腹狀態(tài)下取得。取出兩根試管,標記為 1 號、2 號。在 1 號試管中加入兩滴受血者血清、一滴濃度在 3% 左右獻血者紅細胞懸液,2 號試管中加入兩滴獻血者血清和一滴濃度在 3% 的受血者紅細胞懸液,嚴格根據(jù)凝聚胺試劑盒說明步驟操作。檢測過程由本院實驗室年資較高、經(jīng)驗豐富的檢驗人員進行。
1.3 判斷依據(jù)
在柱子上端有紅細胞擋住,該現(xiàn)象提示紅細胞與對應抗體之間存在凝集反應,則可判定檢測結果為陽性;紅細胞以凝膠縫隙為渠道直接到達柱子底部,提示紅細胞沒有與對應抗體產(chǎn)生凝集反應,可判定檢測結果為陰性。
2、結果
2.1凝聚胺技術特異性及非特異性凝聚消失實驗結果
300位正常受試者中,非特異性凝聚 10s 內(nèi)消失 130 位,所占百分比 65.0%;非特異性凝聚 12-20s 內(nèi)消失 76 位(43.0%)。以3min 為界,3min 以內(nèi) 300 名對象非特異性凝聚都已消失;而3min 以后特異性凝聚還都沒有消失。
2.2凝聚胺技術檢驗與常規(guī)檢驗不完全抗體靈敏度的結果
同常規(guī)鹽水介質(zhì)、木瓜酶、抗球蛋白配等血試驗方法檢驗結果分別相比,凝聚胺技術檢驗靈敏度顯著更高(P<0.05)。
3、討論
不規(guī)則抗體出現(xiàn)概率相對偏低,需要輸血的治療患者一般病情較為緊急,而如血液有不規(guī)則抗體則會導致交叉配血難度增加,同時臨床中輸血接受不規(guī)則抗體血液,還會誘發(fā)嚴重的免疫溶血性輸血反應、新生兒溶血病。從我國實際況而言,Rh E 抗原是在 Rh 血型中除 Rh D 外最強抗原。
凝聚胺技術當前已經(jīng)在輸液治療檢驗工作當中得到廣泛應用,對輸液檢驗原理如下:凝聚胺自身存在正電荷并能夠?qū)Ω嗡匕l(fā)揮中和效果,凝聚胺在溶解后存在的正電荷與血清紅細胞表面產(chǎn)生反應,降低表面電位后直接導致紅細胞出現(xiàn)非特異性凝集變化,加入懸浮液并中和凝聚胺,紅細胞表面由于正電荷消失而散開,但對于存在抗原體的則其凝集不會因此散開,據(jù)此達到檢驗血液的效果。接受輸血治療患者自身有抗體陽性,如接受了具備對應抗原紅細胞后兩者就可出現(xiàn)免疫性結合反應,另外補體在其中也發(fā)揮重要作用,輸入到人體后促使紅細胞發(fā)生溶解,因此輸血治療前的不規(guī)則抗體篩查是必要程序,確定特異性后選擇無對應抗原血液再進行治療,確保安全。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應用凝聚胺技術能進行特異性、非特異性凝聚消失試驗,兩類消失情況特點顯著,其結果能作為臨床判定假陰性、假陽性的確切依據(jù)。另外同常規(guī)檢驗方法相比,凝聚胺技術檢驗法迅速、簡單易行、靈敏度高,在臨床檢驗中體現(xiàn)出了重要的應用價值,在臨床免疫血液學的地位也隨之穩(wěn)固。
綜上所述,臨床進行輸血治療前需通過對應檢測手段篩選不規(guī)則抗體,鑒定紅細胞抗體,確保治療質(zhì)量及患者輸血后的安全,避免發(fā)生輸血不良反應,順利完成治療。
參考文獻:
[1]代瓊,劉炳,胡偉,等 . 不規(guī)則抗體篩查在臨床輸血中的應用 [J]. 中國輸血雜志,2011,24(7):604-605.
[2]楊遜懷 . 不規(guī)則抗體篩查的臨床應用 [J]. 醫(yī)學爭鳴,2008,37(15):1390.
[3]李篤軍,王新光,陳海霞,等 . 輸血前不規(guī)則抗體篩查對臨床安全輸血的意義 [J]. 臨床血液學雜志:輸血與檢驗,2015,18(1):103-104.
[4]梁曉波 . 健康獻血者紅細胞血型不規(guī)則抗體篩選在臨床輸血中的意義[J]. 醫(yī)學信息,2016,29(3):323-324.
[5]高志峰,胡麗華 . 不規(guī)則抗體篩查在臨床輸血中的分析應用 [J]. 臨床血液學雜志:輸血與檢驗,2012,18(5):636-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