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吃水果不是為了顯示“消費檔次”而是為了營養(yǎng)健康,那么當?shù)禺a(chǎn)的常規(guī)水果是最經(jīng)濟實惠的。
清華大學健康傳播研究所曾發(fā)布中國國民果蔬關注度大數(shù)據(jù),顯示“八成人口水果攝入量不夠”。最新的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推薦,“我們每天需要攝入新鮮水果200至350克”。
為什么要強調(diào)多吃水果?吃多少才是“多”,吃什么水果才是“好”呢?
水果是健康食譜的重要部分
人體正常運轉(zhuǎn)需要熱量和各種各樣的物質(zhì)。這些能量和物質(zhì)需求統(tǒng)稱為“營養(yǎng)需求”,是通過食物來滿足的。除了母乳之于嬰兒,沒有任何一種食物能夠單獨滿足人體的營養(yǎng)需求。決定營養(yǎng)與健康狀況的,是“食譜”而不是某種特定的“食物”。
不同的食物所富含的營養(yǎng)成分不同,所以我們需要通過“均衡食譜”來滿足人體需求。
一般而言,大多數(shù)水果低脂肪、低熱量、低鈉,很多水果富含鉀、膳食纖維、維生素c和葉酸以及多酚類化合物。含量低的這些營養(yǎng)成分是其他食物中攝入較多需要控制的,而富含的這些是需要增加攝入的。所以,增加水果的食用量,有助于營養(yǎng)成分的均衡。
根據(jù)流行病學調(diào)查結(jié)果,在食譜中增加水果和蔬菜,有利于降低多種慢性疾病的風險,比如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
水果越貴越有營養(yǎng)
超市里有琳瑯滿目的水果。即便是同一種,不同產(chǎn)地、不同品種的價格相差也非常大。各種“高檔水果”都宣稱“富含××××”“水果之王”“營養(yǎng)價值極高”等。是不是高檔的水果健康價值才高呢?
當然不是。水果的價格主要取決于風味口感與稀缺程度。
一種水果好不好吃,糖度幾乎是最重要因素。糖度、酸度、含水量,構(gòu)成了一種水果基本的風味和口感。它們跟營養(yǎng)價值沒什么關系,考慮到糖是現(xiàn)代飲食中需要控制的營養(yǎng)成分,“很甜”甚至不利于健康。
水果的其他特征風味一般來自于各種揮發(fā)性的酯類、醛類等物質(zhì),對健康也沒有多大價值。
而對健康有積極意義的成分,膳食纖維、多酚、維生素、礦物質(zhì),要么沒有明顯味道,要么是澀的味道和粗糙的口感,對于“好吃”的貢獻往往是負的。
水果的稀缺程度對水果價格的影響更大,比如進口的水果,以及北方銷售的熱帶水果。一方面是“物以稀為貴”,另一方面是運輸與分銷成本。而這些導致的高價格,也跟健康價值無關。
如果吃水果不是為了顯示“消費檔次”而是為了營養(yǎng)健康,那么當?shù)禺a(chǎn)的常規(guī)水果是最經(jīng)濟實惠的。
水果干與果汁不能替代水果
膳食指南中所說的200~350克水果,是指新鮮水果。而在生活中,我們也經(jīng)常吃水果干、喝果汁。尤其是果汁,許多人把它當作“高大上”的吃水果方式。
但是它們跟水果有很大不同。
新鮮水果中的維生素C以及一些多酚化合物不穩(wěn)定,在儲存中會逐漸轉(zhuǎn)化成其他物質(zhì),失去活性。
把水果榨成汁,水果中的糖、可溶性維生素和鉀等礦物質(zhì)能夠進入到果汁中,但膳食纖維基本上會留在殘渣中,而很多礦物質(zhì)跟膳食纖維關系密切,也會留在渣中。也就是說,榨汁之后澄清過濾,會損失較多的營養(yǎng)成分。
現(xiàn)在有很多“果汁”只打碎而不過濾,相當于把水果打成泥。這樣的“果汁”會比澄清的果汁要好,但相對于水果還是有一定損失。水果中的維生素C、維生素E,以及許多多酚化合物都是抗氧化劑,在榨汁的高速剪切力下會發(fā)生氧化。
考慮到許多人懶得直接啃水果,如果打成泥能夠幫助吃更多水果,也還是可以接受的。
吃水果有禁忌嗎
生活中有許多吃水果的禁忌,比如“××體質(zhì)的人不能吃某水果”“××水果不能和某食物一起吃”,等等。
首先必須強調(diào):這些說法都沒有科學依據(jù)。
但是,生活中確實有吃了某些水果后出現(xiàn)不適的例子,又是怎么回事呢?
最多的情況是過敏。理論上,各種食物都有可能導致部分人過敏。尤其是熱帶水果,有不少人對其中的一些成分過敏,比如木瓜和菠蘿中的蛋白酶。
很多水果中含有大量果糖。有一部分人對果糖不耐受,如果大量吃果糖就會出現(xiàn)不適。比如西瓜、荔枝等,果糖不耐受的人大量吃了之后可能腹瀉。
在各種水果中,柿子和荔枝可能是傳說最多的兩種。
“柿子與酸奶同吃導致小女孩死亡”廣為流傳,說是柿子中的單寧和蛋白質(zhì)反應,毒死了小女孩。其實,成熟的甜柿子和脫澀之后的柿子,單寧含量都很低,并不值得擔心。即便是生澀的柿子,大量跟蛋白質(zhì)一起吃也只是形成“胃柿石”讓你難受,去醫(yī)院并不難解決,不至于到要命的地步。
荔枝導致“荔枝病”確實有許多病例記錄,科學家們也進行了許多探索,從現(xiàn)在的證據(jù)來看,可能與荔枝的果糖以及微量毒素有關。對我們來說,并不是不能吃荔枝了,而是不要吃未成熟的荔枝,小孩子在空腹時也不要吃太多荔枝(“荔枝病”的病例多發(fā)于空腹大量吃荔枝之后)。
“反季水果”好吃嗎
以前,水果只有到了成熟季節(jié)才有,而現(xiàn)在,許多水果都可以全年供應。對于這些“反季水果”,人們也就有了一些擔憂。
其實,“反季水果”只是在沒有完全成熟的時候采摘下來,在特定的儲藏環(huán)境讓它們處于“休眠”狀態(tài)。到了要銷售的時候,再取出來用乙烯等信號分子把它們“喚醒”,催促它們成熟。
在整個過程中,乙烯是植物自然成熟時也會產(chǎn)生的物質(zhì),儲存與“催熟”也不會產(chǎn)生有害成分。
當然,因為采摘的時候水果還沒有完全成熟,后來的“催熟”和樹上的自然成熟過程也不會完全一致。大體而言,這樣儲存和催熟的水果,在風味口感上跟“應季自然成熟”的相比,會有一定不同。如果可能,自然是樹上成熟的水果好吃而廉價。但在非成熟季節(jié),有水果吃才是核心,風味口感上差一點也就不那么重要了。
選自《瞭望東方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