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將以“類的繼承”教學為例,闡述如何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和信息化教學環(huán)境優(yōu)化課程教學過程。筆者將從教學內容、設計思路、教學過程、教學效果、特色創(chuàng)新五個方面為大家展示。
關鍵詞:信息技術手段;繼承;實踐項目
中圖分類號:G642;TP311.1-4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4706(2018)01-0195-02
Abstract:This article will take the teaching of “class inheritance” as an example to explain how to us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zation teaching environment to optimize the course of teaching. The author will show it from five aspects of teaching content,design idea,teaching process,teaching effect and characteristic innovation.
Keywords:information technology methods;inheritance;practical project
0 引 言
Java是一種可以撰寫跨平臺應用軟件的面向對象程序設計語言,Java技術具有卓越的通用性、高效性、平臺移植性和安全性。Java被廣泛應用于個人PC、數(shù)據(jù)中心、游戲控制臺、科學超級計算機、移動電話和互聯(lián)網(wǎng),同時擁有全球最大的開發(fā)者專業(yè)社群。在全球云計算和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的產業(yè)環(huán)境下,Java更具備了顯著優(yōu)勢和廣闊前景。《Java程序設計》課程是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yè)學生將來從事軟件工程設計、應用系統(tǒng)開發(fā)等工作崗位必須掌握的專業(yè)核心知識。
1 教學內容
“類的繼承”選自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yè)《Java程序設計》課程。課程選用了“國家信息技術緊缺人才培養(yǎng)工程指定教材”《Java基礎入門》,參考了《Java程序設計實驗指導》。
本次課的主要教學內容包括繼承的基本思想,類的繼承中成員變量的關系及成員方法的關系,類的繼承中方法重寫的應用三個部分。其中重點內容是類的繼承中成員變量的關系及成員方法的關系,難點是類的繼承中方法重寫的應用。這些內容在教學過程中存在“概念抽象難懂、編程枯燥乏味、學生難以理解”等問題。
針對以上問題,筆者采用了藍墨云班課、問答精靈、與教材對應的“博學谷視頻庫”、及創(chuàng)建“班級云盤”等信息技術手段,同時設計案例化教學模式,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1]。
本次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知識目標、技能目標、態(tài)度目標三個方面。知識目標主要是使學生理解面向對象的繼承的基本思想、掌握Java語言中類的聲明及由類創(chuàng)建對象并使用對象、掌握Java語言中繼承的實現(xiàn)方法。技能目標中一是使學生能將簡單的客觀事物抽象成Java類,并實現(xiàn)繼承;二是使學生能應用Java類的繼承特點解決實際問題。態(tài)度目標是使學生養(yǎng)成規(guī)范化編程的習慣及嚴謹認真的工作態(tài)度。
2 設計思路
為了激發(fā)學生對“類的繼承”知識內容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筆者在課前提出任務,創(chuàng)設了情境引導案例、課上教學案例及課后實踐項目等。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以課前提出的任務為導向,筆者把2個學時的課程設置為情境引導、案例分析、課堂實戰(zhàn)、項目實踐四個部分[2]。
3 教學過程
“類的繼承”教學過程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是課前預習、課上學習和課后復習。
3.1 課前預習
首先在課前提出任務,創(chuàng)設了情境引導案例。提出的教學任務是:如何利用繼承機制描述一個你所熟悉的應用領域中的類層次,并通過程序實現(xiàn)及測試?
所需知識有6項,即學生需要在課前預習內容有:什么是類的繼承?Java中繼承的好處及特點有哪些?Java中繼承的注意事項是?什么時候需要使用繼承?繼承中的成員訪問特點有哪些?什么時候需要對方法進行重寫?
教師通過藍墨云班課,發(fā)送本課預習內容,要求學生在上課前完成,并發(fā)送完成情況給教師。
學生可通過“網(wǎng)絡搜素”(如與教材對應的“博學谷視頻庫”網(wǎng)站),或通過“觀看班級云盤”中相關教學視頻的方式來完成預習內容。為方便學生自學,筆者為《Java程序設計》課程創(chuàng)建了班級云盤,里面有學習視頻、試題庫、教學課件、教學案例及課后作業(yè)等學習資料。
3.2 課上學習
課堂上,教師通過7個教學小視頻的播放進行教學,分別是繼承的引入和概述、Java中類的繼承特點、繼承中成員變量的關系、繼承中成員方法的關系、方法重寫的應用、貓狗案例分析、貓狗案例的實現(xiàn)及測試。這7個教學小視頻把本課內容分割為5個知識點,后面兩個教學視頻是本課案例的實現(xiàn),每個小視頻時長在5至10分鐘之間。期間融合了教師的輔助說明,以及學生與教學視頻同步的操作練習,使學生充分理解并掌握本課的各個知識點。
第七個教學小視頻,是與本課內容對應的實操案例“貓狗案例”的實現(xiàn)及測試,學生在充分理解了類的繼承的基本思想,掌握了類的繼承的實現(xiàn)方法以及方法的重寫之后,在第二節(jié)的課堂上就可以實現(xiàn)此案例,并測試運行結果。
3.3 課后復習
課后為學生安排了實踐項目,“創(chuàng)建水果類的繼承案例”,以鞏固本次課知識。實踐項目內容為:
(1)由水果類(Fruit)繼承得到蘋果(Apple)類,添加一個品種(type)的成員變量和獲取品種的成員方法(getType)。
(2)由水果類(Fruit)繼承得到香蕉(Banana)類。
(3)創(chuàng)建測試程序,包含main方法,在main方法中聲明和創(chuàng)建四個實例:貓、狗、蘋果和香蕉,調用顯示資料的方法輸出對象的詳細信息;創(chuàng)建Object對象,分別引用狗、蘋果和香蕉,并調用beEatted方法。
學生可以通過班級云盤獲取相關的復習資源,完成課后實踐項目。同時,教師可通過微信、QQ、郵箱、電話等信息化手段為學生及時答疑。學生完成實踐項目后須進行互評,填寫“課后作業(yè)互評表”,方可獲得課后作業(yè)成績。
4 教學效果
本次課的教學效果主要體現(xiàn)在三方面:一是采用案例教學法,設計實用的實踐項目,如“貓狗案例”和“水果中的香蕉蘋果案例”,同時突出學生主體地位,體現(xiàn)“做中學、做中教”,把枯燥乏味的編程變成一件生動有趣的事情,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二是通過課前課上課后等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有效地突出了教學重點,解決了教學難點,較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效果良好,切實提高了學生學習能力。三是采用過程性評價,總評成績包括課前、課上和課后三部分(課前預習作業(yè)(20%)+課堂練習(30%)+課后作業(yè)(50%)),其中課后作業(yè)占50%,采用小組互評的方式進行,每位組員須填寫“課后作業(yè)互評表”,方可獲得課后作業(yè)成績。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大大提高,學習經(jīng)驗的豐富性大大增強。
5 特色創(chuàng)新
(1)課前利用信息技術手段設計預習任務。教師通過藍墨云班課推送學習任務,采用班級云盤共享學習資源,利用網(wǎng)絡搜索、與教材對應的“博學谷視頻庫”網(wǎng)站等網(wǎng)絡學習方式,充分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能夠把在預習中不能解決的問題帶進課堂,從而達到更高效的學習效果。
(2)課上充分運用信息化教學環(huán)境進行教學。課上運用播放教學小視頻的方式進行教學,既能為學生詳盡介紹本課的各個知識點,又能把教師從“課堂講解教學”中解放出來,從而使教師有更多的時間組織課堂、巡回指導、觀察學生學習進度,并根據(jù)實際情況適當調整后續(xù)課程的教學進度,從而達到更高效的教學效果。
(3)課后通過信息技術手段鞏固本課知識。學生可以利用班級云盤、網(wǎng)絡搜索等方式獲取相關的復習資源,教師可通過微信、QQ、郵箱、電話等信息技術手段為學生及時答疑。
6 結 論
基于現(xiàn)代教育思想和教學理念,遵循職業(yè)院校學生認知規(guī)律,教師合理、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數(shù)字資源和信息化教學環(huán)境,系統(tǒng)優(yōu)化教學過程,解決教學難點、突出教學重點,有利于高效完成教學任務,有效達成教學目標[3]??茖W、合理、巧妙地安排教學過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和要素,在教師角色、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互動方式、考核與評價等方面有所創(chuàng)新。運用信息技術解決教學重難點問題、完成教學任務的作用突出,效果明顯,可廣泛應用于實際教學,有較大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連萌.大數(shù)據(jù)背景下的信息化教學實踐與探索 [J].黃河水利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7(4):72-75.
[2] 李雪飛,李晶,余琍,代永平.面向對象程序設計類課程實踐教學改革 [J].計算機教育,2017(7):118-121.
[3] 程圓圓,王本陸.信息技術背景下不同教學手段對解決問題能力的影響研究 [J].教育研究與實驗,2015(6):34-39.
作者簡介:張麗妹(1981-),女,漢族,廣東梅州人,教師,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應用系統(tǒng)開發(fā)、軟件工程;李春盛(1981-),男,漢族,廣東茂名人,教師,講師,碩士。研究方向:計算機網(wǎng)絡、應用系統(tǒng)開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