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作為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從情節(jié)到故事,從吃穿用度到房屋樓舍,無不透露出它的魅力。雖然有道是“男不讀西廂,女不讀紅樓”,但我還是狠狠地讀了一遍又一遍。從被文中數不勝數的人物角色弄得暈頭轉向,到了然于胸,回味無窮。
提到《紅樓夢》,不得不說的就是男主人公賈寶玉。叛逆、乖張,是他的寫照。對于當時的封建禮法,他完全抗拒。他崇尚自由,不愁吃喝玩樂,還特別愛和胭脂女流一起,或賞梅楹聯,或嬉笑怒罵。說附庸風雅吧,也不全對,因為他的超人稟賦,在書中是可以如數家珍的。在“大觀園試才題對額,榮國府歸省慶元宵”一回中,寶玉作了很多對,精致而絕對。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繞堤柳借三嵩翠,隔岸花分一脈香。一個“借”,一個“分”,如此恰到好處,卻又沒有過猶不及,足見其過人天賦。胭脂堆中有這樣一個大才子、大美男,也難怪大觀園里的女子傾慕了。用現在的話來說,寶玉是絕對的高富帥。試問又有幾人能不動心呢?
“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的黛玉自然也是不例外。當然,不得不說的是,從整本書來看,寶黛二人可以稱得上是靈魂伴侶。同樣的家世,同樣的成長背景,同為家中最耀眼的明珠,黛玉喜歡他勇于挑戰(zhàn)禮法世俗,不向封建家長低頭的頑強,而她用她那“比刀子還厲害”的言語對貴族家庭中種種黑暗和丑行進行激烈的抵抗和嘲諷。
與此同時,寶黛二人的才情基本旗鼓相當,寫詩做賦,她不讓須眉。她的《詠海棠》中那句“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最是經典,一個“偷”,一個“借”,貶詞褒用,靈巧別致,以花比人,以人喻花,實在是妙到極致。這是否和寶玉的“繞堤柳借三嵩翠,隔岸花分一脈香”有異曲同工之妙呢?
《紅樓夢》中我最喜歡的角色非妙玉莫屬。氣質美如蘭,才華馥比仙??赡艽蟛糠秩硕紩f她太孤高傲世,但任何人的性格形成都有其根源。在第十八回,作者借林之孝家的之口簡單介紹了妙玉的來歷,原來“祖上也是讀書仕宦之家。因生了這位姑娘自小多病,買了許多替身兒皆不中用,到底這位姑娘親自入了空門,方才好了,所以帶發(fā)修行,今年才18歲,法名妙玉。如今父母俱已亡故……”而在第六十三回,刑岫煙告訴賈寶玉,“聞得他因不合時宜,權勢不容,竟投到這里來?!?/p>
從這些介紹中我們可以得出一個大致的輪廓:妙玉出身很好,家里應該是富足的,不然就不會擁有那么多的稀世珍寶,但卻“不合時宜”,得罪了權勢,無奈之下遁入空門。至于是因何得罪了權勢,書中沒有贅述,我們不得而知。
妙玉性情孤僻,“太高人愈妒,過潔世同嫌”,但沒有誰生下來就性情孤僻。妙玉身處賈府這個大染缸里,卻又生活在方寸清凈之地。可以想象妙玉生活的孤獨寂寞和她那種內心矛盾的激烈交戰(zhàn)。禪茶一味,妙玉寄情于茶器,她收集雨水,收集梅花上的雪用以烹茶。說她清高也罷,說她為打發(fā)漫長而無聊的生命,似乎也可。我們已看不到曹雪芹筆下的妙玉的結局,但通過判詞《世難容》可讀出其人生悲劇。
《紅樓夢》中的人物角色千千萬萬,需要去探究的層面也是很廣,主觀客觀,微觀宏觀,索引現實,考慮的面太大,字面意義上的讀懂不需要花多久的時間,但真正讀懂它可能就得花上一輩子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