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美
現(xiàn)代教育理念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那么,如何在課堂中落實學生主體地位呢?
一、更新觀念,樹立以學生學習為主,教師引導為輔的意識,在思想上落實學生主體地位
傳統(tǒng)教育觀念認為,教育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傳授——接受”關系。教育的結果主要決定于教師教授內(nèi)容以及教授方法等。在這種觀念中,教師是教育活動的主體,學生是教育活動的客體,是容納知識的容器。
現(xiàn)代教育思想透過教育活動的表象,認識到教育的本質(zhì):
教育就是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為其預設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中,通過誘導、經(jīng)過知、情、意、行等過程,對各種知識加以消化吸收,進行自我發(fā)展的過程。它不僅明確了學生學會的問題,更解答了學生會學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則是教育行為的主體,師生共同協(xié)作才能實現(xiàn)教育活動的目的。
基于以上觀點,目前阻礙現(xiàn)代教育發(fā)展的不良教育教學觀念急需改變:
首先,要轉變教師權威不可冒犯的陳舊觀念。當下,課堂教學中如果教師感到學生“冒犯”了自己時,就對相關學生批評教育、體罰或變相體罰,來維護自身權威。信息時代,知識更新的周期不斷縮短。教師不是學生唯一知識的來源。學生接受信息的途徑很多。為了適應新形勢的發(fā)展要求,教師一定要改變觀念。
其次,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變“講堂”為“學堂”。把課堂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把課堂的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學習,讓學生自主學習,做學習的主人。
二、建立新型師生關系,創(chuàng)設民主課堂氛圍,在師生平等和諧的環(huán)境中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
新型的師生關系中,學生體驗到的應該是平等、溝通和關愛。教師應不斷改善教育策略,以應對學生思維閃爍出來的火花。在師生平等相待的情境中,師生們共同面對的是教材知識和生活知識以及推理想象等等。目前,課堂教學中師生關系依然存在人格上不平等的現(xiàn)象。“聽話”是一部分教師評價“好”學生的標準。
社會發(fā)展要求我們要培養(yǎng)具有主體精神創(chuàng)新意識的的人,所以必須要尊重學生人格?;诖?,作為教師,就應大力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學習氛圍,建立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
在教學活動過程中,師生之間應該形成一種民主、平等的氛圍。要理解每個學生的感知、學習的不同方式,要承認學生的差異,讓學生能夠有自主選擇和自主發(fā)展的空間。而不是強求一律。建立師生民主、和諧的伙伴關系,學生主體地位的落實才能得到保障。
三、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在自主學習中構建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生的知識、技能、品德價值觀是自己是學會、練習和感悟出來的,而不是老師強行灌注進去的。有些教師把知識掰開揉碎了再“喂”給學生,學生在課堂上幾乎用不著去思考,用不著去動腦筋,能力訓練是機械重復。學生的思維和自學能力怎么能提高呢?
教無定法,學無定法,貴在得法。
首先,要科學的安排課堂結構,讓學生主動學習,自主學習。學生在課堂上可以有選擇地學習自己喜歡的部分,有選擇地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作業(yè)。
其次,要善于啟發(fā)學生,讓學生大膽想象,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引導學生自己去思考,去學習。這樣的課堂是自由平等的,學生成了課堂學習的主人。
四、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全面落實學生主體地位
當前,很多教師的課堂對學生的評價還是以“聽話”為標準。實踐證明,這是有失偏頗的。因此,現(xiàn)在亟待建立科學的現(xiàn)代課堂評價機制。
首先,教師多用激勵的語言評價學生。教師要在課堂上使用“你能行”、“你最棒”、“相信你做的更好”等語言,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尊重差異,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
其次,教師還要重視過程性評價。在課堂上,既要看到學生的學習結果,又要看到學生學習的過程。用發(fā)展的觀點看待每一個學生。
然后,讓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自我評價。調(diào)動學生在課堂上主動參與評價的積極性。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使以學生為主的課堂教學真正落在實處。
綜上所述,我們要更新觀念,努力營造平等的課堂氛圍,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就一定能把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落在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