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新課程教學改革的視角下,教學模式的選擇尤為重要?!半娮蛹夹g基礎”是中職電子專業(yè)的基礎課,對一些基礎薄弱的中職學生來說,這個學科難度較大。就“電子技術課程”混合學習教學實踐的改革進行簡單闡述。
[關 鍵 詞] 電子技術課程;教學改革;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36-0112-01
在新課堂的教學改革下,提升課堂教學的效果是職業(yè)學校教學質量提高的重要保證。因為電子技術課程的復雜,學生很難在學習的時候完全聽懂,更不用說去理解。如果真的是這樣,就會產生惡性循環(huán),導致學生厭學。如果老師只是灌輸性地教學,學生即使學會了也不會有很高的效率。老師在教學當中應該起到一個引導者的角色,成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對課堂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但是由于一些教學方法的錯誤與誤解,導致現在“如何提高中職電子技術課堂的教學效果”成為一個教學難點。以下是本人結合實踐提出的幾點對策。
一、教學內容實踐化
中職學校應該注重社會人才的實際需求,就要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才,畢竟中職以就業(yè)為辦學目標。達到這個目標,學校電子類專業(yè)應主要圍繞基本操作技能、產品制作技術和產品設計維護等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所以,我們就要想出一些不同于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教學課本是一方面,主要是要求學生有實踐經驗。所以就要求學校制定一些專業(yè)實訓環(huán)節(jié),制訂針對培養(yǎng)職業(yè)關鍵能力的人才培養(yǎng)計劃和課程的改革方案。
例如,學校給電子專業(yè)的學生制定一個完美的培養(yǎng)方案。學生在入學之后都會知道每一個學期他們要學習的課程。并且他們在每學期都有本學期學習課程所對應的實訓。學生可以在學習了書面知識之后將自己所學的知識自己親自動手去實踐。在實踐中老師會親臨現場指導,當學生自己有經歷之后,在他實踐的過程中他所犯的錯誤都會使他印象深刻。利于他在以后參加工作的時候可以時刻提醒自己曾經所犯的錯誤。在學習基本放大電路,可以根據學生自己的實際情況,讓學生先做一個簡單的門鈴,讓學生邊做邊學,讓學生知道自己所學習知識的實際作用。并且學校要不斷增加優(yōu)質核心課程和精品課程數量,以滿足課程改革的需要。
二、教學內容合理化
“電子技術基礎”課程教學目標是通過教材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掌握專業(yè)電子技術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分析、設計方式、調試的基本技能。為今后可能在各個職業(yè)上工作的學生打好基礎,讓學生都有過硬的知識。因此,老師在備課時要注意合理地選取教材,要圍繞技術應用能力與素質培養(yǎng)這條主線來設計學生的學習內容和教學方法。
例如,備課時不能只局限于教材給的內容,因為只講教材有的內容學生是不能理解的,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合理正確地取舍書本上的內容。電子技術是不斷更新的,所以我們不能只局限于書本上的經典電路,我們要不斷地吸取營養(yǎng),把電子技術的新理論、新工藝、新器件和新技術向學生介紹并且簡易地講解其功能可以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要學生善于將教材與其他學科聯系,與生活生產聯系,要學以致用不要讓知識白白浪費。
三、教學方法多樣化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崩蠋熤挥羞\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才能慢慢得出結論,才能知道什么樣的方法能讓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就電子技術課程的老師而言,本身這是一門讓人難以理解的學科。所以老師就不能古板地應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這樣學生只會感到乏然無味,最終導致對學科的厭惡性越來越大。所以要營造學習氛圍,老師就要靈活地采用多種教學方式。將學習內容變成學習任務,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自覺學習的熱情。
例如,在安裝穩(wěn)壓電源時,為了給學生營造真實的工作氛圍,在真正實施工作的時候老師分配給每一個學生一個角色。分別有線長、副線長、操作工等不同的崗位。線長除了自己的工作之外,要合理地組織組員一起完成工作。由副線長帶領組員清點原件和檢查元件,保證元件的質量。在老師的指導下,讓全組人都可以學習關于電子技術的知識。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都對這門學科感興趣,教學效果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使學生獲得了發(fā)現新知的成就感。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大大提高,教學效率明顯提升。
總之,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是中職質量提升的基礎,只有提高了學習的效率,學生才能有學習的興趣,才能保證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最終實現。通過電子技術學習的實踐與研究,優(yōu)化和改進了教學內容。在增加學習內容的同時,也不會讓學生的壓力很大。加強了實踐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學習了書面知識之后還可以自己動手實踐自己的知識。讓自己的知識更加扎實,也變得更加實用。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知識、情感、技能全發(fā)展的平臺,從而實現課堂效益的最大化。同時,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綜合素質都得到了提升。這樣,才能為學生以后參加工作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賀章擎,韋琳,李紅,等.后MOOC時代電子技術課程混合學習模式研究[J].計算機教育,2017(5):74-78.
[2]戴子山.混合式學習在電子技術課程中的應用研究[J]. 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09(10):58-59.
[3]郭燕華.淺談混合式教學模式在《電子技術應用》課程中的實踐[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7(1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