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數學課堂教學是師生共同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提問設疑是教師的重要教學手段。在教學過程中優(yōu)化問題設計是教師提高中職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發(fā)展的一條有效途徑。
[關 鍵 詞] 數學問題;教學設計;中職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36-0107-01
問題教學法就是教師通過剖析教材,把知識點以問題的形式呈現在學生的面前,讓學生在嘗試分析、研討解決問題的思維活動中掌握知識、發(fā)展智力、培養(yǎng)技能,進而培養(yǎng)學生自己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課堂上,教師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組織學生的探索活動,讓學生提出學習問題和解決這些問題,或由教師自己提出這些問題并解決它們。在此,筆者結合十多年的中職數學教學經驗,淺談一些體會。
一、課前精心準備,合理設置問題
巴班斯基說過:“有些課堂效率很低,原因是教師不善于把注意力集中在最主要、最本質的教材上,不善于正確分配講授新教材的提問時間?!蔽覀儜撛谡n前的教學設計時精心設計課堂提問。聯系我校中職數學教學過程中的實際情況,在數學課堂的問題設計時本人認為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問題需語言精練、目的明確
提出的問題需要緊緊圍繞要解決問題的中心、重點,力求避免不分主次、盲目提問。教師需要在設計問題的過程中注意語言的精練性,避免誤導學生的思維方向,答不對題,爭取達到問題解決的預期目的。
(二)問題需難度適宜、梯度明顯
一般來說,在設計課堂提問時,需要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構成,設計恰當的問題難度,讓學生能夠通過“站起來才能夠得著”,思考后才能進行作答,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由于職校生自信、自強意識薄弱,故提問時須注意問題的梯度,由淺入深,讓學生進行適當思考,激發(fā)大多數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師對課堂中所提問的問題還應在備課時精挑細選,避免課堂提問的隨意性。職校生在心理上認為較為成熟,但是對教師過多的提問容易產生逆反心理,甚至避而不答,進而使問題的提出失去本身的目的和意義。在準確把握住問題的難易程度和數量多少后,還應考慮問題的系統(tǒng)性和科學性。設計好問題的難易層次,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遞進,讓問題系統(tǒng)地聯系成一個整體。
二、問題需巧妙設疑、注重實效
課堂教學是整個教學活動的中心,而課堂教學應以學生為主體?!爸挥挟攲W生積極參與時,他們的推理、解決問題和用數學交流思想的能力才會發(fā)展?!倍釂栒亲寣W生積極參與教學的方法之一。教師的提問在實際操作時應面向全體學生,因為啟發(fā)性教學并不能只看形式上的有問有答,更要看它的實效,即看學生的思維是否處于積極活動的狀態(tài)。所以,課堂提問要注意既抓住點又顧及面,充分調動全體學生思考的積極性。
注意允許不同意見存在,對答錯的學生,不可直接否決。先表揚其答對的部分或其膽量,再從語言上引導學生向正確方向思考。如此,既能保持學生自信,又能充分調動其思維能力,使每位學生處在民主、活潑的氣氛之中。
(一)巧設矛盾,激發(fā)興趣
某一新知識講解前,合理而巧妙地設置矛盾,此種提問可以給學生造成一種懸念,調動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主動探究的欲望。
例如,在講解和角公式、差角公式時
問題1:sin75°=sin(45°+30°)=sin45°+sin30°嗎?
問題2:sin15°=sin(60°-45°)=sin60°-sin45°嗎?
學生利用計算器運算后發(fā)現問題,發(fā)生錯誤后有所疑惑進而激發(fā)興趣。然后教師順勢而入,講解和角公式、差角公式。
(二)概念聯系,深化理解
中職數學中有許多密切聯系的知識如指數函數與冪函數,正弦函數與余弦函數等,教師在問題的提出中可以合理設計深化學生的理解和掌握運用的深度。
例1:在等差數列、等比數列概念的區(qū)別和聯系的教學中,提出問題:數列0,0,0,0,0…是不是等差數列,是不是等比數列?為什么?
例如2:在橢圓和雙曲線的定義及標準方程的區(qū)別和聯系的教學中,提出問題:判斷下列曲線的方程式是橢圓還是雙曲線?并求其a,b,c.
此種問題設計可以加深學生對某個重要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三)新舊聯系,巧妙設問
例如,在冪函數的學習中,可以讓學生先觀察初中學習的一次函數y=x、二次函數y=x2、反比例函數y=x-1。
提出問題1:它們的共同特點是什么?
師生研討教師給出冪函數的定義:底數是自變量x,指數是常數y=xα(α∈R)的函數稱為冪函數。
提出問題2:判斷下列函數是否是冪函數?
通過此類問題的設計,可以促使學生積極反思新舊知識之間的區(qū)別和聯系,進而提高其系統(tǒng)化歸納數學知識的能力。
三、注重反思、總結設計
教師都會重視課前提問的準備和設計,以及課堂巧妙的提問,但往往容易忽視課后的反思與總結。授課結束后,應該對自己原來在教學過程中提問的設計和實施進行回顧、總結和反思,及時將成功和失敗之處記錄下來,作為完善教案、改進教學、總結經驗和科學研究的有效依據。在總結中不斷完善自身提問的藝術和技巧,對今后教學具有有效的指導作用。
總之,數學課堂提問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一名數學老師必須認真鉆研教材、分析重點、剖析難點,從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主動思維出發(fā),精心設計提問,并在課后認真反思總結,才能形成生動、鮮活的課堂局面,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