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謂“怯場”
我們設想這樣一個場景:器樂演奏者在走上舞臺表演前心慌氣短,肢體僵硬,手指冰冷。開始演奏時,大腦一片空白,明明自認為爛熟于心的作品竟然演奏的七零八落,基本正確的演奏都無法做到,更不用提音樂思想與風格了。演奏者流著冷汗,神情尷尬,在舞臺燈光下,痛苦地堅持,猶如離水的魚兒般茍延殘喘。走下舞臺后,必然是心情低落,否定自我,甚至對于個人的事業(yè)與人生產(chǎn)生懷疑......此種場景,幾乎沒有哪個演奏者能夠幸免,只是程度因人而異。怯場在音樂表演中產(chǎn)生的消極影響,猶如一顆不定時炸彈,將演奏者嘔心瀝血,勤奮練習的成果頃刻間化為烏有,其影響之大,亦是不容忽視。
二、怯場的心理溯源
在常人看來,音樂是一種感性的事物,音樂表演是一種感性的活動。演奏者憑著所謂的“感覺”,“靈性”來演奏。事實是否如此?以筆者愚見,未必盡然。音樂表演這種活動,應是以理性認知作為基礎(其包含了對樂譜的認識,對樂器演奏的認知),所謂“感覺”,“靈性”只是理性認知基礎之上的錦上添花。綜上各個因素,才能使音樂表演質量有所保障。若無理性認知做基礎,演奏就成了“撞大運”,狀態(tài)好時萬事大吉,狀態(tài)差時如臨深淵。我們專業(yè)教學所追求的理想狀態(tài),是穩(wěn)定的高質量,輔以合乎邏輯的個人特色。我們簡單將音樂演奏加以分析,就可以看到,怯場是器樂舞臺演奏中的不穩(wěn)定因素,意欲將其避免,必要先將其癥結所在梳理清晰,才能有的放矢。
三、怯場的癥結所在
1、對于樂譜本身欠缺基本理解與認識
音樂表演,并不只是單單將音符演奏出來,演奏者需要仔細的研讀樂譜,正確理解樂譜中的內(nèi)容以及作曲家的創(chuàng)作意圖。欲達到這種層次,演奏者需要具備豐富的專業(yè)知識儲備。但在教學實踐領域,我們常常會遇到專業(yè)知識極為貧乏的學生。例如,學生竟然將幾位作曲家的國籍,所處的歷史時期,風格流派張冠李戴;對調(diào)性,和聲以及音樂結構一無所知。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演奏過一首作品之后,很快就遺忘殆盡。如此缺乏理解力的機械學習在舞臺演奏中存在著極高的遺忘風險。
2、對于器樂演奏之法不能勝任
器樂演奏之法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對于器樂演奏法的掌握是為了表現(xiàn)音樂。因而,游移于音樂表達之外的“純粹技巧”并不可取。演奏者需要對樂器本身的物理特性,發(fā)聲特點有足夠的了解,再結合個人的生理結構,對器樂演奏技巧進行理性剖析,加以系統(tǒng)的學習,輔以科學的訓練,這樣演奏者才能具備操控樂器的能力。而現(xiàn)實情況是,學生或是對于樂器的特性一無所知或知之甚少,練習如盲人摸象;或是不顧及個人生理特點將器樂演奏法生搬硬套,導致肢體疼痛甚至是職業(yè)??;或是缺乏足夠的練習時間,無法讓肢體適應以形成肌肉記憶。
3、對于個人情緒缺乏控制力
器樂表演是舞臺表演的一種,任何表演藝術在舞臺演出時,臨場發(fā)揮都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臨場發(fā)揮程度受個人情緒控制力左右。登上舞臺前,由于要在眾多觀眾面前演奏,演奏者的大腦皮層處于一種活躍的狀態(tài),這就是所謂的“緊張”,而緊張又包含生理緊張與心理緊張兩部分。生理緊張的表現(xiàn)形式為心跳加快,呼吸速度加快,手部輕微出汗或發(fā)涼,嚴重者可導致肢體僵硬無法運用自如。心理緊張表現(xiàn)為大腦皮層過于興奮,導致對樂譜的記憶發(fā)生斷層狀況,嚴重者可導致大腦一片空白。生理緊張與心理緊張相互交織,形成惡性循環(huán)(例如,演奏者過于緊張而無法正常演奏,出現(xiàn)錯誤后無法迅速調(diào)整心態(tài),任其發(fā)展,產(chǎn)生記憶斷層使演奏產(chǎn)生停頓,或是干脆大腦一片空白,無法將演奏正常進行下去),此時,個人情緒控制力就占據(jù)著決定性作用。控制得當,即使稍有瑕疵也可將演奏順利進行下去;控制不當,演奏就毀于一旦。
四、怯場的解決之道
1、加深對于樂譜的認識
樂譜承載著作曲家的智慧與情感,作為演奏者應努力加強個人專業(yè)素養(yǎng),以便能夠更好的解讀作曲家的創(chuàng)作意圖。演奏者通過對作曲類課程、音樂素養(yǎng)類課程和音樂史學類課程可以使演奏者細致的分析作品框架,構成形式,和聲骨架,復調(diào)織體,涉獵各類音樂作品,接觸更多的音樂形式同時也可以使演奏者對于各個歷史時期的音樂流派和風格有明晰的認知,對于著名作曲家所處的時代背景,創(chuàng)作風格和技法特點有一定的掌握。以上幾個因素齊備之時,演奏者對于樂譜的認識就可以達到一定的高度,可以較為扎實的掌握樂譜,當演奏者形成良好的記憶體系時,對背譜演奏有十足的信心,怯場情況自然可以緩解。
2、提升個人演奏技巧
器樂演奏技巧的建立與提升,涉及樂器的物理特性、發(fā)聲特點以及個人生理特征,絕非一日之功。器樂演奏法的專著與影像資料浩如煙海,演奏者可以有選擇的學習,同時充分利用專業(yè)課資源,并結合自身生理特點進行練習,練習時應遵循由慢到快,逐步提速的原則。學生由慢至快練習,循序漸進,當演奏速度很快時,依然能夠維持穩(wěn)定的心態(tài),即所謂的“藝高人膽大”,技巧純熟,自然就將怯場的可能性降低幾分。
3、加強自我認知與自我肯定
演奏者,這里泛指器樂獨奏者,通常要獨自登上舞臺,其心理壓力是可想而知的。在巨大的心理壓力之下,怯場的發(fā)生也是正常的事情,故此,加強自我認知與自我肯定是演奏者的必修課。真正健康的心態(tài)是不卑不亢,全神貫注于演奏之中。加強自我認知,除了獲取足夠的專業(yè)知識,高超的演奏技巧,勤奮的學習態(tài)度以外,對自我的正確界定與評價在演奏者的自主學習中尤為重要。著名鋼琴大師阿勞曾經(jīng)歷一段迷茫期,通過長期心理治療后終于重拾自信,走向職業(yè)生涯的巔峰。在在音樂心理疏導領域,可以采用冥想練習法,此種練習能夠使人放松身心,解放肢體,使演奏成為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演奏者在不斷地冥想練習中放松自我,肯定自我,將演奏變成一種愉悅的體驗過程。當演奏者終于可以肯定自己的演奏之時,所謂的“緊張”會變成積極因素,演奏者注意力高度集中,怯場自然會消弭得無影無蹤。
五、結語
綜上所述,怯場并非洪水猛獸,亦不是不可戰(zhàn)勝??茖W理性地剖析其產(chǎn)生原因,積極得出應對策略與解決之道,果敢地面對每一次舞臺實踐,那么,所謂“怯場”也只是紙老虎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