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生物學是一門實驗性科學。為了能更好的服務教學,教師可以根據(jù)當?shù)氐膶嶋H情況或者使實驗現(xiàn)象更加明顯靈活的對課本中的實驗進行創(chuàng)新與改進。本文主要對蘇科版《生物學》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7章第1節(jié)《能量的釋放和利用》這節(jié)課中一個重點的驗證實驗“驗證植物呼吸過程中氣體的變化”加以創(chuàng)新,在教學中能更好的發(fā)揮實驗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實驗 創(chuàng)新 植物呼吸作用 氣體
生物學是一門實驗性科學。生物實驗對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加深理解生物學的基礎知識或直接獲取生物學知識、掌握生物實驗基本技能、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都有重要作用。因此,在中學生物教學中必須重視實驗教學。然而,在不同地區(qū)、不同學校受到硬件設施、環(huán)境氣候等等因素的影響,不能很好的實施課本中的實驗,或者課本中實驗現(xiàn)象不明顯,實驗材料難以尋找,這時候就需要教師靈活處理課本中的實驗,因地制宜對課本中的實驗加以改進,能更好的實施生物學實驗教學。在這里我以“驗證植物呼吸過程中氣體的變化”這個實驗為例,談談我對這個實驗的改進方案。
“驗證植物呼吸過程中氣體的變化”這個實驗是蘇科版《生物學》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7章第1節(jié)《能量的釋放和利用》這節(jié)課中一個重點的驗證實驗。做好這個實驗有助于學生理解植物的呼吸作用,理解有機物徹底分解時發(fā)生的物質變化。探究影響呼吸作用的因素的實驗,可以幫助同學們更好地理解貯藏水果、蔬菜、糧食等的條件,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如何高效的做好本實驗對本節(jié)課的教學至關重要。
課本中的原實驗分了兩組,利用新鮮蔬菜呼吸產(chǎn)生二氧化碳,消耗氧氣的原理進行實驗。第一組通過把袋內(nèi)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觀察現(xiàn)象并分析得出植物呼吸產(chǎn)生二氧化碳的結論;第二組通過向廣口瓶放入燃燒的蠟燭,觀察現(xiàn)象并分析得出植物呼吸消耗氧氣的結論。原實驗用新鮮的蔬菜做實驗材料,需要遮光處理,且準備時間長;袋子在長時間實驗的過程中很難保證良好的密封效果;此實驗材料一般不能連續(xù)使用,不利于平行班課程的教學;兩組實驗要分開準備,增加了實驗課準備工作量?;谝陨蠈嶒灢蛔愕牡胤剑瑸榱四芨玫脑趯嶋H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實驗的教學作用,我對實驗進行了一些創(chuàng)新與改進。
實驗原理:二氧化碳具有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特性;氧氣可以助燃,缺氧環(huán)境中點燃的蠟燭會熄滅。
實驗用具:儀器(廣口瓶3個、小燒杯3個、夾子、蠟燭、燃燒匙、火柴);試劑(澄清石灰水);材料(發(fā)芽的種子120粒、煮熟的種子120粒)。
實驗步驟:
1、分別將3只廣口瓶編號為1、2、3號,在1號廣口瓶中放入萌發(fā)的種子120粒并將盛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燒杯放在廣口瓶中;在2號廣口瓶中放入煮熟的種子120粒并將盛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燒杯放在廣口瓶中;在3號廣口瓶中只放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燒杯。
2、將3只廣口瓶放置一段時間,觀察實驗現(xiàn)象。
3、將點燃的蠟燭分別伸入到3只廣口瓶中,觀察實驗現(xiàn)象。
實驗改進后,用萌發(fā)的種子代替新鮮的蔬菜,不用遮光處理,準備時間短;通過對裝置的改進,使實驗方案實施更加靈活,實驗現(xiàn)象更加明顯,一套裝置可以完成書上的兩組實驗。除教師課堂演示外,學生還可以進行分組實驗,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實驗材料可以多次利用,滿足平行班教學的需求。
實驗進行時可以將全班同學分為4—5人一小組,進行分組實驗并交流實驗結果。學生可以利用上節(jié)課5-10分鐘的時間將實驗裝置組裝好,上課時可以直接觀察實驗結果。由于學生缺乏化學相關知識,對于檢驗二氧化碳的原理不是很清楚,所以在觀察結果之前,可以讓學生先體驗一下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特性,具體方法是找一位學生向澄清石灰水里呼氣,可以清楚的看到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讓學生直觀的認識到二氧化碳會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在進行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就比較容易理解和分析得出實驗結果了。
學習方式的改變是新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讓學生通過觀察并分析實驗結果等,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實驗,喚醒學生的合作意識、挖掘學生的潛能,調動其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精神。
實驗現(xiàn)象:實驗可明顯的觀察到1號廣口瓶中:小燒杯中的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瓶壁上有小水珠、伸進瓶中燃燒的蠟燭熄滅等實驗現(xiàn)象。
實驗結論:通過對實驗現(xiàn)象的分析,能得出植物在呼吸過程中產(chǎn)生了二氧化碳和水,消耗了氧氣的結論。
通過對課本中“驗證植物呼吸過程中氣體的變化”這個實驗的改進,使得一個實驗能夠驗證多個結論,也使實驗的準備時間大大的縮短了,簡化了實驗的步驟。實驗創(chuàng)新之后,裝置簡單,操作方便,易于準備,有利于學生自己動手實驗,有效的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當然這個實驗還有很多種改進的方案,比如說能讓裝置更加的生活化或用其他的檢驗方法等等,所以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會進一步去完善和改進這個實驗。創(chuàng)新永無止盡,讓我們在課堂教學實踐中不斷前行,讓實驗能更好的服務于教學。
參考文獻
[1]劉恩山.《中學生物學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43-156.
[2]匡廷云,曹惠玲.《生物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11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