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兒歌彈唱是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必須掌握的一項重要的專業(yè)技能,也是將來走向工作崗位成為一名合格幼兒教師所必須具備的一項核心職業(yè)能力。但目前高校中的學前教育專業(yè)教學往往忽視學生彈和唱結合的能力,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比較陳舊,或者只重視技能而忽視學生實踐教學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升,導致學生兒歌彈唱水平較低,實踐教學的綜合能力較弱。本文從彈唱內容、彈唱訓練方式和彈唱實踐教學綜合能力等幾方面來探討學前教育專業(yè)彈唱教學的改革建議,以期為學生綜合教學能力的提升提供借鑒。
【關鍵詞】:兒歌彈唱;學前教育;教學改革;綜合能力
在目前學前教育專業(yè)的兒歌彈唱教學中往往出現(xiàn)對學生彈唱結合能力不夠重視的現(xiàn)象,學生“彈不能唱”或“唱不能彈”,嚴重影響了其綜合素質的提高。學前教育專業(yè)的彈唱教學應化繁為簡,注重學生實踐教學能力的培養(yǎng)。本文就如何加強學生彈唱能力的培養(yǎng),提高學生兒歌彈唱的水平和綜合實踐教學能力,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出教學改革建議:
一、整合彈和唱的內容
學前教育專業(yè)本科4年學制中,兒歌彈唱課一般是放到最后一個學期來進行的。在學習兒歌彈唱之前學生往往已經(jīng)學習了樂理、視唱練耳、鋼琴、聲樂等課程。但在大部分高校中,前期這些課程的學習一般都是獨立進行的,學生到最后一學期進行兒歌彈唱學習時,常會感到對所學知識的綜合運用比較吃力,這就需要教師在前期課程的教授時合理的進行整和,特別是彈和唱的內容整合。
1.鍵盤彈奏加入演唱
學前教育專業(yè)的鍵盤課應從第一學期就注重學生演唱能力的訓練,不論是簡單的音符練習還是比較復雜的樂曲彈奏,都要讓學生調動起唱的積極性,并養(yǎng)成一種習慣,即彈就要伴隨唱,唱和彈永不分家。這樣在學生一開始接觸彈奏時就已讓學生養(yǎng)成邊彈邊唱的習慣,在后期的兒歌彈唱中就不會感覺手和口的配合很慌亂。
2.聲樂課加入兒歌彈奏
學前教育專業(yè)聲樂課程一般比較注重學生的發(fā)聲練習、歌曲演唱,但大多忽視歌曲演唱和彈奏的結合??梢栽诼晿氛n程中加入彈奏的部分,在演唱歌曲的初級階段先讓學生單手彈奏歌曲旋律,邊彈邊唱。到聲樂課程的最后一學期,也就是學習兒歌彈唱的前一學期,隨著彈唱配合能力的提高,多鍛煉學生兒歌的彈奏,要求學生多上臺進行彈唱,鍛煉學生的唱和彈的結合,并鍛煉上臺的膽量,為兒歌彈唱課做好準備。
二、改革學生彈唱訓練方式
彈和唱的結合并非一日之功,需要一個長期的、科學的訓練過程。熟練、準確的把握兒歌伴奏編配是進行兒歌彈唱的前提,要摒棄枯燥、單調的練習方式。教師可以從把位、讀譜、曲目風格等方面對學生加強訓練,在此基礎上再進一步提升學生彈和唱的結合能力。
1.把位固定化
在進行兒歌伴奏時,要求學生具有準確彈奏和弦的能力。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進行兒歌編配時運用的和弦比較簡單,主要為西洋大小調式正三和弦Ⅰ級、Ⅳ級、Ⅴ級的和弦鏈接。在開始學習兒歌伴奏時就可以讓學生培養(yǎng)一種固定化的把位,以左手為例,Ⅰ級、Ⅳ級、Ⅴ級和弦的鏈接,指法為531、521、531,在練習時可以讓學生逐步形成這種和弦鏈接的固定的手感,這樣不論在基礎的C大調還是換作其他有變化音的調式,學生在進行和弦鏈接時不需要看鍵盤,定位好第一個和弦,就已知道下一和弦的指法和把位,有利于學生迅速、準確的進行兒歌伴奏和弦的彈奏。
2、讀譜簡易化
學前教育學生目前使用的鋼琴譜例大部分是五線譜,但實際的幼兒園工作中,教授幼兒歌唱使用的樂譜較多的是簡譜,這樣就使學生在進行識譜時有一個譜例轉換的過程,特別是進行歌曲的移調彈奏時就顯得格外困難。因此,設計五線譜、簡譜的雙譜對照的方式,使讀譜簡易化,讓學生在平時的練習過程中就能夠同時接觸到五線譜和簡譜,兩種譜例對照練習,這樣既能加快學生讀譜的速度,又能讓學生對于兩種譜例的轉換形成一種本能,在進行移調練習時能更好的理解首調和固定調的關系,為不同調式歌曲的伴奏做好鋪墊。
3、曲目內容模塊化
學前教育所學習和使用的兒歌一般分為三大種風格:進行曲風格、歡快風格、抒情風格。在給學生講授這三種不同風格的兒歌彈唱時就可以將曲目內容模塊化,分為三大模塊進行,比如進行曲風格的兒歌,多用柱式和弦的伴奏音型;歡快風格的兒歌,多用半分解和弦的伴奏音型;抒情風格的兒歌,多用全分解和弦的伴奏音型。不同風格的歌曲編配不同的伴奏織體,學生進行彈奏和演唱時的狀態(tài)也不同。這樣根據(jù)曲目分類型、分模塊進行訓練,學生更容易區(qū)分和掌握,也更有利于學生準確把握不同風格兒歌彈唱時的情感表達。
三、提高學生彈唱實踐教學綜合能力
彈唱能力的訓練歸根結底是為了學生將來步入工作崗位在幼兒園進行音樂教學時能夠得心應手的應用。因此,教師在教授學生兒歌彈唱時要把提高學生的彈唱實踐教學能力放在首要的位置。一方面,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彈唱實踐教學的機會;另一方面,要培養(yǎng)學生作為一名幼兒教師的教學綜合能力。
1.創(chuàng)造學生彈唱實踐教學的機會
在最后一學期的兒歌彈唱課中,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與學生進行角色互換,讓每一位學生都有機會作為“教師”走上講臺,增加學生上臺講課的機會。剛開始上臺講課學生大多會比較緊張甚至語無倫次,一般經(jīng)過兩到三次的練習之后,狀態(tài)就會好很多。除了校內的鍛煉外,也可以讓學生多去參加校外的幼兒園見習,讓學生多看、多聽、多想,不斷開闊眼界,了解幼兒園音樂教學的實際所需,這樣再回到學校學習時就會有的放矢,查缺補漏的進行有針對性地訓練和提高。
2.教授學生編寫教案、合理安排課時
教案是進行一堂課的一個總體框架和思路設計,教案的編寫是作為一名教師必須具備的最基礎的能力,但大部分高校只重視學生技能的訓練卻忽視了作為一名教師應該具有的綜合能力。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將來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更應在每堂課前設計好思路,怎樣導入才能引起小朋友的興趣和注意力;怎樣設計整堂課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才能讓小朋友在享受音樂的同時還能潛移默化的學到一些音樂知識;怎樣合理的安排才能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一堂課的教學,這些都應該讓學生在學校學習的過程中去思考、去練習,當真正成為幼兒教師時能夠直接學以致用。
四、結語
兒歌彈唱是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將來從事幼教工作必須具備的專業(yè)技能。幼兒教師將來要面對是孩子,是未來的希望,作為培養(yǎng)幼師的大學教師有義務不斷的創(chuàng)新教學思維,改革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合理規(guī)劃課程設置,從各方面來提升學生兒歌彈唱的實踐教學能力以及綜合教學素質,為學生將來的發(fā)展鋪好道路。
參考文獻:
[1]李媛.學前教育專業(yè)彈唱能力培養(yǎng)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校外教育,2009(8):159.
[2]李洪.學前專業(yè)兒歌彈唱教學課程設置與實踐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2(6):129.
[3]張倩.論高校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兒歌彈唱能力的培養(yǎng)[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3,29(2):100-101.
[4]孫璐璐.學前教育彈唱教學的問題分析與實踐探究[J].中國培訓,2017(3):125-126.
[5]劉曉莉.以鋼琴基礎課為導向的兒童歌曲編配與彈唱課程優(yōu)化探究——以廣西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音樂教育專業(yè)為例[J].高教論壇,2017(4):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