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于母語非漢語的同學來說,在漢語學習中,同語音、詞匯、語法等知識相比,有關漢字的學習是他們更難掌握的。因此本文著眼于對外漢語漢字教學,在了解了對外漢語漢字教學難點以及教學現(xiàn)狀的基礎上,找出漢字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通過實踐分析和理論研究,解決母語非漢語的同學在語音、字形、字義等方面的學習難題,尤其是運用一些具有針對性且獨特性的漢字教學方法來設計教案,使母語非漢語的學生能夠熟練掌握漢語漢字,從而促進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學習者的漢字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對外漢語;漢字教學;語音;字形;字義;教案設計
眾所周知漢字是一種表意體系的文字,它的表意功能也突出。然而隨著漢字形體的逐漸變化,利用象形表意來認識漢字的方法已經(jīng)不再是最合理的方式了,因而我們在研究漢字的教學方式這一過程中,需要尋找一種適合漢語作為第二語言學習的學習者們熟練掌握漢字的教學方法。因此對于一名對外漢語教師來說,我們應該從漢語作為第二語言學習者在學習漢語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入手,探索一種易于讓這些學生掌握讀音規(guī)則、拼寫規(guī)則、認知規(guī)則,以及識記規(guī)則的教學方法,從而圓滿地完成對外漢語漢字教學的任務。
本文就從漢字的語音、字形、字義以及音形義相結(jié)合四個角度來設計漢字教學方案,從而尋找出一種適合母語非漢語的人們能夠熟練掌握漢字的方法。
一、漢字語音教學設計
(1)教學課題:漢字語音
(2)教學目標:
①學生可以熟練且標準地讀出漢字讀音,提高學生漢字拼讀和認知能力;
②學生可以熟練且標準地標出漢字的讀音,掌握漢字語音規(guī)律;
③提高學生學習漢字語音的熱情,提升他們對中國文化的興趣。
(3)教學重難點:
①重點:學生在練習的基礎上能夠標準地發(fā)出漢字的讀音,并熟識漢字;
②難點:學生能夠獨立標出漢字讀音,并能準確匹配讀音與漢字。
(4)計劃課時:一課時
(5)教學教具:漢字卡片
(6)教學過程:
①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同學們,通過之前我們對漢字語音特點的系統(tǒng)了解,相信我們大家也掌握了一定的漢字的拼讀規(guī)則,今天就讓我們借助漢字卡片這一教學道具來對漢字進行形象而又直觀的學習。
②師生合作,探究發(fā)現(xiàn)
教師展示單音字卡片,并帶領學生一起跟讀。
聲母相同韻母和調(diào)值都不同組卡片內(nèi)容為:咯(lo)、拉(l?。?、里(lǐ)、 了(lè);
韻母和調(diào)值相同聲母不同組卡片內(nèi)容為:字(zì)、次(cì)、四(sì),類(lèi)、麥(mèi)、廢(fèi)等 ;
聲母韻母相同調(diào)值不同組卡片內(nèi)容為:衣(yī)、宜(yí)、以(yǐ)、義(yì)等。
學生跟讀之后,進行自由朗讀,并且小組之間進行練習。
教師展示詞組和語句卡片,并以同樣的方式教師進行領讀、學生自由練習,以及小組合作練習。
詞組,參差(cēn cī)、仿佛(fǎnɡfú)、語言(yǔ yán),燦爛(càn làn)、從容(cónɡ rónɡ)、片面(piàn miàn),敢干(ɡǎn ɡàn)、想象(xiǎnɡ xiànɡ)、史詩(shǐ shī)。
語句,我們學習漢語(wǒ mēn xué xí hàn yǔ),今天陽光燦爛(jīn tiān yánɡ ɡuāng càn làn)。
小組學習之后,每組推薦組里讀音標準的同學展示學習成果。
③練習作業(yè),回顧拓展
拼音拼寫: 媽( )、 木( )、 剛( )、 汪( ),
漢字書寫:zhī( )、zhí( )、zhǐ( )、zhì( )。
二、漢字字形教學設計
(1)教學課題:漢字字形
(2)教學目標:
①學生能夠掌握漢字字形的組合規(guī)則;
②學生可以熟練且標準地在田字格中寫出漢字;
③加深學生對漢字字形的了解,提升他們對中國文化的學習興趣。
(3)教學重難點:
①重點:學生在觀察和模仿的過程中能夠熟悉漢字字形,并能夠?qū)懗鰜恚?/p>
②難點:學生能夠在田字格中標準地寫出漢字。
(4)計劃課時:一課時
(5)教學方法:觀察法,肢體演示法
(6)教學教具:田字格黑板
(7)教學過程:
①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同學們,通過對漢字字形知識的系統(tǒng)學習,相信我們對漢字的組合規(guī)則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來大家就跟著老師一起來調(diào)動我們的身體(做一些簡單的身體活動運動)進入我們今天的漢字字形學習吧。當然,為什么我們要活動身體呢,在接下來的課程中你就會明白的。
②師生合作,探究發(fā)現(xiàn)
老師先以“大”字為例,講解“大”字的書寫筆順:先橫再撇后捺,并在田字格中規(guī)范漢字寫法,緊接著老師作“大”字的示范:身體先呈“十”字形,再分開雙腳,使兩腿呈“撇捺”狀,這樣“大”字的字形也可以明顯地看出來。
當然老師在運用此種方法進行教學時,學生也要參與其中,在觀察字形的同時,揣摩自己所擺的字形姿勢,思考漢字在田字格中的規(guī)范位置,并進行形象記憶。然而此種方法僅適用于一些筆畫較簡單的漢字,而在教授一些書寫筆畫較復雜的漢字時,我們還是要將漢字切分開來,利用造字法進行學習。
如在學習“淚”字時,老師要先講解偏旁三點水“氵”所代表的含義,三點水又稱水部,顧名思義它與水有關,而“目”是一個象形字,是眼睛的象形,外邊輪廓是眼眶,里面兩橫象形瞳孔,該字可以講解為“從眼睛里流出來的水”,稱之為“淚”,可以組詞為“眼淚、淚水”。
③課后練習,回顧拓展
學生自己按照上課運用的方法,對“人、材、問”等字進行分析和學習,并在田字格作業(yè)本中規(guī)范寫法。
三、漢字字義教學設計
(1)教學課題:漢字字義
(2)教學目標:
①學生能夠了解且明白漢字字義;
②學生可以運用漢字的字義進行組詞造句;
③加深學生對漢字字義的了解,提升他們對中國文化的學習興趣。
(3)教學重難點:
①重點:學生掌握漢字字義,并運用到學習生活中去;
②難點:學生能夠熟練運用字義進行交流。
(4)計劃課時:一課時
(5)教學方法:猜字謎法
(6)教具準備:字謎板
(7) 教學過程:
①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同學們,相信大家都有接觸過中國傳統(tǒng)的謎語文化,今天,我們就將其中的字謎文化拆出來,一起來看看字謎與字義之間有著怎樣的聯(lián)系。
②師生合作,探究發(fā)現(xiàn)
老師講解“我”字字義時,運用猜謎語的方法,謎面:俄國打仗不出兵。分析此謎面:“兵”的構(gòu)成體是人,而“不出兵”意即不出人,也就是說沒有人,這是第一層;且從謎面中我們可以看出該句的施事主語是俄國,俄國不出兵,也就是說“俄”字沒有單人旁“亻”,這樣謎底就顯而易見了:我。而且我們在之前的學習中也了解到“我”字在古代是指一種帶齒的工具,而在講到“打仗”這個詞眼時,我們也可以根據(jù)“我”字的古義,將謎底范圍鎖定。
又如,在學習“尖”字時,運用猜字謎的方法,謎面:大小一一俱全。分析此謎面:大和小都具有,顯而易見,該字謎的謎底是“尖”字。而在關于“尖”字的學習中,我們了解到:“尖”字從小從大,它的原義指的是物體的一端銳利、細小,“銳利細小”則為“小”,這樣我們也可以大體確定謎底的范圍。
③課后練習,回顧拓展——猜字謎
謎面:一只黑狗,不叫不吼。 (默)
倚天長劍劈昆侖。(嶄)
枝頭累累。(夥)
四、漢字音形義教學設計
(1)教學課題:漢字音形義
(2)教學目標:
①學生能夠綜合漢字音形義的特點進一步掌握漢字知識;
②學生可以運用漢字知識進行學習與交流;
③加深學生對漢字的了解,提升他們對中國文化的學習興趣。
(3)教學重難點:
①重點:學生能夠掌握漢字知識,完成漢字學習任務;
②難點:學生能夠熟練綜合漢字的音形義知識進行交流。
(4)計劃課時:一課時
(5)教學方法:歌曲學唱法
(6)教學過程:
①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都知道,音樂是沒有國界的,它不受語言的限制。今天呢,我們一起來學唱中文歌,當然在學唱的過程中,我們會有小任務——學生要動用聽說讀的能力,同時還要運用眼睛去對歌詞中的漢字進行形象的掃描和記憶。
②師生合作,探究發(fā)現(xiàn)
以王力宏的《龍的傳人》為例,老師先帶領學生朗讀歌詞,幾次朗讀之后,要求學生進行示范朗讀,并糾正學生發(fā)音時存在的問題。同時在此基礎上老師對歌詞內(nèi)容加以解釋,并著重解釋學生不懂的詞匯。在明白釋義的基礎上,老師也可以著重強調(diào)一些漢字,加大學生對漢字的掌握和鞏固力度。這些準備工作都已完成的情況下,老師可以開始歌曲的教唱環(huán)節(jié)。
教唱環(huán)節(jié)完成之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組內(nèi)練習——其中一位成員負責歌詞抄寫,其余成員負責演唱,之后每組都進行歌曲示范演唱,在小組進行示范演唱時,其他小組仔細觀察和聆聽,找出他們在歌唱時存在的發(fā)音問題以及在書寫時存在的書寫問題,并予以點評。
③練習作業(yè),回顧拓展
老師將準備好的歌詞卡片分發(fā)給每個小組,各小組分別預習《茉莉花》(宋祖英)、《北京歡迎你》這幾首歌,下一次課以才藝展示為主——其中一位學生負責將一部分歌詞抄寫在黑板田字格上,另一位同學講解歌詞含義,其余同學組成演唱小組,負責演唱,其他小組從演唱發(fā)音、漢字書寫、含義講解方面做出評分,老師最后加以點評。
通過對對外漢語漢字教學的研究,我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決以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學習者們在學習漢語時會遇到的漢字難讀、難寫、難認、難記的困難,并探索出一種適合母語非漢語的人們能夠熟練掌握漢字的方法,從而促進漢語作為第二語言學習者的漢字能力的提高;同時也有利于提高對外漢語教師在漢字教學方面的知識素養(yǎng)和業(yè)務素養(yǎng),促進對外漢語教學事業(yè)的發(fā)展,提高國家的文化核心競爭力和文化軟實力。
參考文獻:
[1]劉珣.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0.
[2]張靜賢.漢字教程[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4.
[3]李珠,姜麗萍.怎樣教外國人漢語[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8.
[4]王寧.漢字教學與研究(第一輯)[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11.
[5]朱宇清.抓住漢語漢字的特點進行對外漢語教學[N].常州工學院學報,2003,(3).
[6]姚曉波.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漢字教學[N].渤海大學學報,2011(5).
[7]王冬.淺析對外漢語教學的漢字教學[D].黑龍江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