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個人歧義容忍度的高低,直接影響對異民族文化的適應程度。高歧義容忍度的人往往能夠容忍與自己民族不同的文化;低歧義容忍度的人,在跨文化交際中往往感到力不從心,容易在跨文化交際過程中產(chǎn)生文化沖突,所以提高歧義容忍度在跨文化交際中至關(guān)重要。
【關(guān)鍵詞】:歧義容忍度;跨文化交際
一、什么是歧義容忍度
歧義容忍度(Tolerance of Ambiguity),也叫模糊容忍度,最早對歧義和容忍作出定義的是Budner(1962)。他認為,歧義主要產(chǎn)生于新奇、復雜和難以解決的事物或情景當中,歧義不容忍傾向于將有歧義的事物或情景視為威脅的來源,這種傾向包括了從主動接受到消極抵制的不同層面。歧義不容忍帶來的潛在威脅可能會引起人面對模糊不清的事物或信息時尋求黑白分明的解決方法(Frenkel Brunswik,1949)。ChapelleRobert(1986)認為,那種潛在威脅感使得歧義容忍度低的人在有歧義的情形下,無法容忍模糊不清的事物,而歧義容忍度高的人則能夠接受。Mclian(1993)發(fā)現(xiàn),相比而言歧義容忍度高的人更愿意接受冒險,更容易接受變化[1]
二、歧義容忍度不同的原因
歧義容忍度的高低程度的不同可以說都是由于“三大敵人”造成的?!叭髷橙恕笔侵浮叭髷橙恕笔侵肝幕瘍?yōu)越感( 或稱文化中心論) 、文化模式化( 又稱文化定型論) 和文化偏見三者往往是相伴而生[2]。也就是說一個人如果對自己的文化優(yōu)越感越強,對自己民族、國家以外的文化刻板印象越重,那么文化定勢和文化偏見就越嚴重。當一個人的文化優(yōu)越感過強,就會形成民族中心主義,自然而然的會按照本族文化的觀念和標準去理解和衡量他族文化中的一切,包括人們的行為舉止、行為方式、社會習俗、管理模式以及價值觀念等。[3]隨之而來的,也就是刻板印象導致的文化偏見和文化模式化。簡言之,文化優(yōu)越感越強,文化模式化和文化偏見越嚴重,那么歧義容忍度就越低。
三、歧義容忍度在跨文化交際中產(chǎn)生的影響
一個人歧義容忍度的高低,直接影響對異民族文化的適應程度。高歧義容忍度的人往往能夠容忍與自己民族不同的文化,包括不同于本民族的行為舉止、交際方式、社會習俗、管理模式以及價值觀念等,甚至對這些不同于本民族的文化或者那些自己不能理解的、模糊不清的事物感到好奇,也樂于學習和了解這些文化差異。而低歧義容忍度的人,對那些多重的、模糊不清的、與自己民族不同的文化則感到難以理解、難以容忍,覺得本民族的文化才是最優(yōu)秀的,低歧義容忍度的人也不愿意打開心扉的去跟自己不同的文化進行交流,不愿意學習這些新事物。一般來說,低歧義容忍度的人,在跨文化交際中往往感到力不從心,容易產(chǎn)生文化休克,也容易在跨文化交際過程中產(chǎn)生文化沖突。
歧義容忍度在跨文化交際中的影響體現(xiàn)在各個方面。第一,高校來華留學生跨文化管理的問題。從留學生的角度來說,對中國式管理產(chǎn)生極大不適應和抵觸情緒的也正是來自那些歧義容忍度低的留學生,不能融入到中國的學校管理模式中來,始終想要中國的學校像自己國家那樣來管理自己。第二,漢語學習方面。歧義容忍度的高低也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情況。張全生,劉歡(2013)認為,高容忍度學習者漢字識別能力較強,而低容忍者漢字識別能力較弱[4]。第三,歧義容忍度甚至影響婚姻生活。網(wǎng)上流傳著這樣一篇文章《老外含淚訴說娶中國太太的下場,眼淚都笑出來了》,這位外國人在文章中提到了自己不能適應的六種“下場”:家被中國人占領了;再也沒有隱私了;家里哪都不敢碰;中國人啥都敢吃;千萬別和中國太太吵架;把自己的孩子逼死。他時時刻刻都受到文化沖擊,進行著跨文化交際。但是很顯然,這個外國人是可以容忍這樣的中國太太的,否則也不會以調(diào)侃的方式發(fā)表這篇文章。試想,如果是一個歧義容忍度低的外國人娶了中國太太,可能過不了多長時間就會一拍兩散了。
四、提高歧義容忍度的措施
歧義容忍度的高低可以說是跨文化交際成功與否的關(guān)鍵因素。在這里,我以留學生為對象,相應的提出提高歧義容忍度的措施。首先,在跨文化交際學課程設計方面作出相應的調(diào)整,幫助學生預見跨文化交際中可能出現(xiàn)的障礙,培養(yǎng)跨文化適應能力。其次,是教學法方面。教師可以利用典型實例分析、模擬交流練習、交際失誤分析等方法,重現(xiàn)真實的生活場景,使學生身臨其境,提高學生的文化敏感度,從而提高歧義容忍度。最后,提高歧義容忍度,最重要的是要消除“三大敵人”的影響。蔡綠(2013)針對文化定勢造成的跨文化交際障礙,提出了相應的對策:首先,就教學來說,應該教授中國的主流文化,然后讓學生學會“未入鄉(xiāng),先隨俗”。其次,可采取以下三種策略,即豐富本國與外國文化知識,增加了解;師生之間建立互信包容機制,互相尊重;重視文化的多元性和差異性,求同存異。
提高歧義容忍度在跨文交際訓練中具有重要意義。如果把不同國家語言文字、生活方式、行為舉止和交際方式的差異比作露出海面的冰山一角,那么交際規(guī)則、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及社會規(guī)范等方面的差異則是隱藏在水面之下的巨大冰山。對交流雙方而言,大部分的文化定勢的區(qū)別不像人們的衣著發(fā)型、言談舉止那樣一目了然,它們很微妙,不僅同屬一個文化群體的人習焉不察,就是來自于不同文化群體的人也不易察覺,但其在跨文化交際中卻有著巨大的影響。我們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剛到中國的外國學生一般存在著認識上的誤區(qū)。他們先入為主地認為,中國人也和自己一樣觀察世界。一旦在交流中,發(fā)現(xiàn)對方在信仰、價值觀、社會規(guī)范或行為準則方面與自己的預期相差很遠,或是與自己完全不同,便常常覺得困惑、反感、失望,甚至加以反對,以致跨文化交際難以順利進行。[5]而減少文化定勢的影響,減少文化沖突和跨文化交際障礙,需要留學生們提高歧義容忍度,積極的與目的國師生進行交流,在學好語言的基礎上深入了解當?shù)氐奈幕?,真正以開放、包容的態(tài)度接受文化的多樣性。
注釋:
[1]張全生,劉歡.歧義容忍度對中亞留學生漢字學習效果的影響[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2013(1).
[2]蔡綠.對外漢語教學中文化定勢及跨文化交際障礙的應對策略[J]黑河學院學報,2013(3).
[3]胡文仲.跨文化交際學概論[M]北京,2012(9),183.
[4]張全生,劉歡.歧義容忍度對中亞留學生漢字學習效果的影響[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2013(1).
[5]蔡綠.對外漢語教學中文化定勢及跨文化交際障礙的應對策略[J]黑河學院學報,2013(3).
參考文獻
[1]張全生,劉歡.歧義容忍度對中亞留學生漢字學習效果的影響[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2013(1).
[2] 蔡綠.對外漢語教學中文化定勢及跨文化交際障礙的應對策略[J]黑河學院學報,2013(3).
[3]張春燕,關(guān)于“跨文化交際學”課程設計的探討[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2015(7)
[4]王悅欣,高校來華留學生跨文化管理的問題與對策[J]黑學院學報,2014(1)
[5]作者不詳,老外含淚訴說娶中國太太的下場,眼淚都笑出來了.http://weixin.qq.com/尚雅會幸福窩,2014(9).
[6]楊慧英,基于跨文化交際案例語境教學法的教學改革研究[J]西北工業(yè)大學學報,2014.
[7]胡文仲.跨文化交際學概論[M]北京,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