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允明(1460-1526),字希哲,因右手有枝生手指,故自號枝山,世稱“祝京兆”。與唐寅、文征明、徐禎卿并稱“吳中四才子”。
祝京兆的書藝歷程可以概括為三個階段:(一)啟蒙期(1466-1493)?!捌蛯W(xué)書苦無積累功,所幸獨蒙先人之教,自髫丱以來,絕其令學(xué)近時人書,且所接皆晉唐帖也······”祝京兆早年是以學(xué)習晉唐人帖為主, 并深受祖父祝顥, 外祖父徐有貞的啟蒙與教導(dǎo)。良好的早期教育,對于祝允明后來在書法藝術(shù)領(lǐng)域達到一代高峰,起著很重要的作用。(二)形成期(1493-1514)。這一時期祝京兆雖然經(jīng)歷了科舉之路的屢次挫敗,但還是保持儒家的入世思想,渴望有朝一日能為朝廷所用。到這時祝京兆書法還多以行楷、楷書為主。師法上開始從師晉唐向宋元轉(zhuǎn)變。(三)成熟期(1514-1527)。到了這個時期祝京兆開始向釋、道出世思想轉(zhuǎn)變?!巴砉?jié)變化出入,不可端倪,風骨浪漫,天真縱逸,真足上配吳興,他所不論也?!边@一時期祝京兆草書作品占據(jù)了主導(dǎo)地位?!爸ι讲輹煜聼o,妙灑豈特雄三吳?群萌萬象出毫下,運肘便覺風云俱。絲持浪轉(zhuǎn)信神動,筋迥墨縱皆春敷。分明造化宰君手,左攢右剪形形殊。天愁鬼器不寧歲,鸞驚龍駭誰爭驅(qū)?邇來南海作仙令,難籌歷險筆愈圣。奇文豪詠兼稱之,處處江山好輝映。余也飄飄紫臺客,向長五岳將浮屐。多君惠我《遠游》篇,得展夢窗喜魂魄。 嗚呼羲之眼前人不識,笑殺千金買遺跡!”
一、啟蒙期
幼年的祝京兆時常跟隨內(nèi)外二父,他曾在題跋中寫道“外祖武功公為此游此詞時,允明以垂髫在側(cè),于斯僅五十年矣。當時縉紳之盛,合併之契,談?wù)撝?,游衍之適,五十年中,予所接遇皆不復(fù)有相似者,真可浩嘆。獨此詞士口盛傳,風趣常新又可喜耳。”從小的耳濡目染使祝允明成為一個新思潮的引導(dǎo)者,體現(xiàn)在書法上就是他后期對于書法的創(chuàng)新。
不得不說祝京兆是幸運的,他有很好的引導(dǎo)者,“有貞于書少所不窺,能詩歌、善行草,得長沙、素師、米襄陽風?!涔φ鏁W陽率更,而加以飄動,微失之弱?!蓖庾娓感煊胸懸约白娓缸n椂际恰吧茣摺?,給予祝允明的“先人之教”也是“絕其令學(xué)近時人書,目所接皆晉唐帖也。”從一開始便取法乎上,這對于日后的祝京兆能以覽眾山之小的心態(tài)去對付宋元先輩的傳統(tǒng)資源意義非凡。在祝京兆中年以前,取法對象集中在魏晉鐘、王,兼及唐代歐、顏諸家,所以傳之于世的行草書作品極少。而且從他岳父李應(yīng)禎下的評語“祝婿書筆嚴整,而少姿態(tài)”中也不難推斷其青少年時期的書法風格。但是祝京兆早年的學(xué)書基礎(chǔ)訓(xùn)練也為他后期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
二、形成期
祝京兆三十三歲時,參加鄉(xiāng)試,考中了舉人,之后七試禮部而不錄。仕途的失意和打擊,對祝京兆的后半生影響很大,這也促使了他晚年思想的轉(zhuǎn)變。這也很明顯的體現(xiàn)在了他的書法上。
觀其作品,祝京兆四十歲之前很少見其草書作品,大多是楷書或行楷書,祝京兆在這一時期即以書名冠吳中。當時蘇州人將他與文微明、唐寅、徐禎卿并稱“吳門四才子”。王世貞在《文先生傳》中曾有這樣的記載:“吳中人于詩述徐禎卿,書述祝允明,畫則唐寅伯虎,彼自以專技精詣哉,則皆文先生友也……文先生蓋兼之也?!币灿袑嵗梢愿Q見當時祝京兆已是書壇翹楚,正德戊辰三年中秋,吳中諸名賢三十余人于昊江垂虹橋畔餞別在蘇州學(xué)習書畫的戴昭。其中以沈周年事最高也最具聲望,故以沈周為首作詩贈之,次有祝允明、文微明、唐寅、王寵所作,共計36首,其中大多數(shù)人各一首,偶有一人作二首者,集成一卷,由長洲戴冠作序,唐寅作《垂虹別意圖》又由祝允明作行書題“垂虹別意”四字為引首。當時祝允明年49歲。此例亦足見祝氏此時的書法已處吳門書壇的領(lǐng)銜地位。這一時期的作品如《靜女嘆詩卷》,這是祝京兆《詩翰》中的一篇,從字體看,此篇融合了黃庭堅,米芾的筆法到晉唐書體中, 這幅作品也可以體現(xiàn)出祝京兆這個時期對于宋元筆法的嘗試。
弘治十一年唐寅二十九歲鄉(xiāng)試第一,成了南京解元。卻在第二年進京應(yīng)試時受到了科場舞弊牽連。這對唐寅來說是很大的打擊,同時,這也影響到了祝京兆。祝京兆后期出世的、游戲人生的佛道思想很大程度上歸因于此。
三、成熟期
祝京兆最終在五十五歲那年謁選,但是長期懷才不遇的文人大抵都有這樣的通病:沒有做官時希望做官;做官之后,又看不慣官場的黑暗,從而產(chǎn)生隱退之心。祝京兆在任上的幾年,政績顯著,但是官場的腐敗已經(jīng)積重難返。這使他不堪忍受,托病辭職。加之好友唐寅及老師王鏊的相繼離世,祝京兆最后還是求助于佛道思想,以超脫、幽默、游戲來對待人生。這與他晚年的狂草是相通的。
世人對于這個時期祝京兆的狂草褒貶不一,尤其受到保守派的攻擊,“京兆師法極古,博習諸家?!ぁぁぁぁぁば胁輵?yīng)酬,縱橫散亂,精而察之,時時失筆。當其合作,遒爽絕倫。”
在諸多批評中也不難看出祝京兆晚年狂草注重抒情寫意,任性放誕。在祝京兆六十六歲這年,書寫了《古詩十九首》這件作品遒爽絕倫,堪稱極品“偏偏然與大令抗衡”。這時,祝京兆書法已達到高峰,成為吳門書派公認的領(lǐng)袖。
正是祝京兆的出現(xiàn)才引領(lǐng)吳門書派達到全盛。明代中期,吳門書派可以說占據(jù)了整個中國書壇,在這個過程中祝京兆功不可沒,為吳門書派的崛起作出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