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獨自在小區(qū)門前散步。正值午間,原本寂靜的小區(qū)一下子熱鬧起來,各色行人進進出出。我神情冷漠地與人們擦肩而過,沒有招呼,也沒有交流,甚至沒有一個眼神。我穿梭在人群里,同大多數(shù)人一樣沉默不語,專注于路邊的事物。
“呀,好巧!”興奮的聲音打斷了我的思緒。我不耐煩地抬起頭,眼前是一個陌生的阿姨,她臉上掛著燦爛的笑容,熱情地向我打招呼。我疑惑不已,開始搜尋腦海里的記憶,卻什么也沒找到。
我遲疑地看著她:“你是……”阿姨的笑容僵在嘴角,她無措地張著嘴,似乎想說些什么,最后卻什么也沒有說。我終于意識到自己的無禮,卻不知道該說些什么,只好尷尬地低下了頭,轉身離去。
回到家,我同母親說起這件事,母親大驚:“她是我們對門的鄰居李阿姨呀!你們不是見過面的嗎?”我愕然,猛地想起記憶中的確有過她的身影,那是在她剛剛搬進小區(qū)拜訪鄰居時……
我不免感到羞愧?;蛟S我只是習慣性地跟隨人流,無意識地懶得關注別人,但是為何連同在一個屋檐下的人都不曾注意,哪怕給他們一個善意的眼神?我甚至悲哀地發(fā)現(xiàn),記憶中除了僅有的幾個原來熟知的人,其他的人我都不認識,更別說新來的鄰居。我悵然若失,究竟是什么讓我錯過如此多的人和事?
或許,我總是過分沉溺在自己的世界里,從不在意周圍的一切,甚至忽略了身邊熱情的人。我的內(nèi)心不知何時筑起了一堵心墻。這堵墻禁錮了我,讓那么近的人與事都變得遙遠了。
今天的尷尬事給我上了一堂社會課,也讓我意識到自己需要打破這一堵心墻,開始與外界敞開心扉地交流。真的,不能讓封閉成為習慣,別讓錯過成為遺憾!
(作者系浙江省平陽縣水頭鎮(zhèn)第二中學八年級1班學生 圖/松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