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紀以來,隨著時代的變化,大學生身上也產(chǎn)生了不同于以往的特點,尤其表現(xiàn)為個性突出、以自我為中心以及對秩序(小到班級、大到社會)存有的天然叛逆。針對這種情勢,諸多高校紛紛開始調(diào)整教育和管理理念,大膽探索,力求尋找到最佳方法。在筆者看來,不論是學校管理,還是班級管理,最適合現(xiàn)代大學生的管理模式當為“學生自治”,這也是最符合素質(zhì)教育要求的管理模式。
陶行知先生說:“自治是學生結(jié)起團體來,大家學習自己管理自己的手續(xù)?!睋Q言之,在校園這個特定的社群中,學生應(yīng)該有獨立自主的權(quán)利,去共同決定他們的事情,進而實現(xiàn)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wù),改變過去那種強壓式、等級式的管理模式,建立自主型的培養(yǎng)模式。就班級管理而言,學生自治并非指輔導員可以放手不管,而是指輔導員應(yīng)該啟發(fā)、引導、激勵學生進行自我認識、自我監(jiān)督、自我克制以及自我糾正,從而提高自身綜合素質(zhì),形成良好的班風,達到班級管理的和諧狀態(tài)。當然,在實際工作中,要真正實行學生自治,建構(gòu)和諧班級,并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而是涉及輔導員權(quán)力和學生權(quán)力的控制和釋放度,要想在兩者之間尋求平衡,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輔導員要改變以往事必躬親的管理者角色,要敢于放權(quán),給學生以充分信任,讓他們在一個相對寬松、民主的環(huán)境中發(fā)揮自己的才能。但是,這里有一個前提,就是必須時刻注意學生的思想動向,因為這是一切教育的大前提。換言之,輔導員雖然從很多具體管理事務(wù)中實現(xiàn)部分抽離,但必須在核心問題上牢牢予以掌控,否則容易在不知不覺中讓學生走入歧途而不自知。
其次,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切實貫徹自律為基石、他控為指向的主導思想。在班級管理中,學生是主體,而如今的大學生大都具有較強的自主意識,一旦實行自治,他們就兼具被管理者和管理者的雙重身份,真真正正參與到班級的管理和建設(shè)中去,尤其是在與其他班級的比較中,更容易形成凝聚力,這是班級管理效率提高和班級發(fā)展的強大原動力。學生自治強調(diào)的是,學生是班級的主人,要讓他們最大限度地參與到班級的各項事務(wù)中去,增強其對班級的歸屬感、認同感和責任心,努力形成班榮我榮、班衰我恥的集體意識,從而將外來壓力的服從內(nèi)化為積極主動的自我調(diào)控,讓他們充分體驗到營造良好班級的成就感,這對于班級的獨立運行至關(guān)重要。
第三,組織建設(shè)是學生自治班級管理的有力保證。中國社會歷來講究人治、人情,而多少忽略了制度建設(shè),這種現(xiàn)象在高校管理中并不少見。若想實現(xiàn)良好的學生自治,必須引導學生建立起一套較為完善的班級管理制度和量化考核制度。這一制度的核心精神應(yīng)當是“公平”和“民主”,尤其是制度的制定過程,必須體現(xiàn)這兩點,否則就毫無意義,徒有自治的外表,而無自治的內(nèi)在,因為只有充分尊重學生的需求,才能真正對學生起到約束和推動作用。尤其要注意的是,一旦班級管理制度制定,就必須采取“集中”的方式,切實保證其效力,不論是班中何人觸犯規(guī)定,都必須依法而行,從而逐漸建立起制度的公信力,讓遵守契約成為學生的一種習慣,一種集體無意識。這一過程中,輔導員應(yīng)當以鐵面無私、不偏不倚、公平公正的形象扮演仲裁的角色,以保證制度的有序運行。
第四,提高學生民主意識,營造班級民主氛圍,實行班委競選制度。在學生自治的班級管理模式中,一套服眾而高效的班委班子十分重要,甚至可以說是整個管理模式的核心所在。班委必須由學生自主選舉產(chǎn)生,并定期進行質(zhì)詢和考核,真正實現(xiàn)能者上,積極發(fā)揮先進分子的先鋒模范作用,切實保證班級的利益。選舉前,輔導員可以讓參選同學每人寫一份“個人簡介”,并進行公開演講,由全班同學投票選舉出最有力的班委集體,從而達成你追我趕、共同進步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輔導員切忌隨意撤換班委,任人唯親,即使選出的班委中有能力弱者也要讓同學們自己慢慢發(fā)現(xiàn),否則非常容易導致人心渙散、紛爭不斷。同時,輔導員要對班委進行不定期的培訓,并借此機會了解班級動態(tài)。
第五,突出班級的整體意識,實行集體決策模式,達成共同進退的目標。輔導員必須敢于放權(quán),將班級重大事項的決定權(quán)交予全部學生,由他們共同決議,自己則扮演引導和監(jiān)督的角色。事實上,用集體意識削弱個人意識,是學生自治的真諦所在。當然,這里還存在一個很難解決的問題,即當學校的某些政策與學生的利益發(fā)生沖突時該如何處理。面對這種情況,輔導員依然要讓學生行使他們的決議權(quán),并將學生的要求如實向上反映,即使得不到解決,也要讓學生看到你的態(tài)度。
最后,通過舉辦各式各樣、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增進同學之間的了解,增強集體意識,讓學生們感受到家的溫暖。尤其是對于那些不善于與人交往的同學,輔導員更要鼓勵他們積極參加活動,而這些活動在增進同學了解和友誼的同時,也便于建立合理、高效的班委,真正打造和諧的班級。
總之,“學生自治”能夠讓大學生通過自主的管理模式、多樣的人際交往、豐富的文娛活動等,在健康的集體輿論和友好的班級氣氛中,獲得全面的發(fā)展?!皩W生自治”仍在探索中不斷前進,在這個過程中難免會出現(xiàn)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難,比如學生長期習慣于被管理,樣樣事情都要等待輔導員來安排,一時解放,很難真正做到自主,反而可能會出現(xiàn)無所適從或濫用自主的現(xiàn)象。但是,正所謂摸著石頭過河,只要我們勇于探索,一定可以建立較為完善的學生自治的班級管理模式及學校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