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言以蔽之,思無邪”。被孔子冠以“思無邪”雅譽的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jīng)》,從生之初,便與美的感悟息息相關。不論從勞動、生活還是愛情等方面,無一不迸射出璀璨的、美的光輝。筆者本非文學專業(yè),因其限制,難窺其內法,但私下甚愛其意境,故此斗膽借文、藝相通之名對先民古韻探究一二。本文通過對《詩經(jīng)》文學語言、美學概念等方面的研究,以圖再現(xiàn)音情、意貌間絲縷的聯(lián)系。
【關鍵詞】:愛情詩;勞動詩;邊塞詩;采擷詩
一、愛情詩中的意境美
讓我們以詩經(jīng)《周南》中的《關雎》開篇: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以《毛詩序》一說,認為是吟詠“后妃之德”“樂得淑女以配君子”顯然不妥,很明顯這是吟詠愛情的詩。詩歌的開頭,“關關雎鳩,在河之洲”是起興之手法,又為全詩展開營造了一個明麗的畫面,在那清波蕩漾的河畔沙洲上,一對對水鳥發(fā)出關關的鳴叫聲,那是多么和諧多么優(yōu)美的畫面,然后寫到女子的美,當然這個美敘述的很簡潔,只用四個字完成,“窈窕淑女”。按注解講,“窈窕”為悠閑,“淑”即美善,就是說這個女子的美,不是外在的什么三維曲線美,而是體現(xiàn)的一種內部的氣質、風度美,辦事從容不迫,內心非常善良。這樣的女子便是君子擇偶的標準,也說明這個君子擇偶標準之高,他看準的不是女子的外在虛浮之美,而是女子的內在的氣質和品德。也只有如此內心善良、品德高尚的女子,才值得君子像采摘荇菜那樣,“左右流之”,“左右采之”,并為此“寤寐求之”,“寤寐思服”,還要“琴瑟友之”,“鐘鼓樂之”,當然詩中的君子也不是沒有品位的土豪,拿金錢來引誘,而是給女子獻上美妙的音樂,讓美妙的多情的音樂之聲打動這位同樣品位很高的女子。正如司馬相如一樣,一曲“鳳求凰”便打動了卓文君,那么,這樣結合的愛情,便是真正的知音的結合,可見本詩體現(xiàn)的意境的高雅,詩人抒發(fā)的情感的純潔高尚。
不過同樣是愛情詩,在《衛(wèi)風》的《氓》中,則意境全然不同:
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送子涉淇,至于頓丘。匪我愆期,子無良媒。將子無怒,秋以為期......
詩的一開端就出現(xiàn)一個笑嘻嘻的男子,他的具體職業(yè)是用布換絲的人,也就是一個小商販,商人的品性一般來說就是唯利是圖,所以,他的笑嘻嘻的樣子,似乎顯得忠厚老實,其實也是裝出來的。可是詩中的女子,一下就墜入情網(wǎng)了,什么“乘彼垝垣,以望復關。不見復關,泣涕漣漣。既見復關,載笑載言”。八字還沒見一撇,就哭哭啼啼。所以詩人有勸誡之言,“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希望女子多情也不要沉溺。結果女子過分癡情,最終被男子看不起,你雖然“三歲為婦,靡室勞矣”。你雖然“夙興夜寐,靡有朝矣”,迎來的卻是“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可能又是拳打,又是腳踹,好在此位女子最后還算清醒,“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總算和負心的男子決裂分手了。因此講,在《氓》中展現(xiàn)得是一位多情女被無情男拋棄的悲劇畫面,這與《關雎》形成鮮明的對比。
在《衛(wèi)風》的《伯兮》中,展現(xiàn)的是一位對丈夫忠貞守節(jié)的女子: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執(zhí)殳,為王前驅。
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豈無膏沐,誰適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諼草,言樹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4]
詩中的丈夫是一個國家的英雄,是君王的的先鋒,自從丈夫走后,女子守身如玉,“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豈無膏沐,誰適為容”頭不梳,不抹油,不再打扮,只是盼著、想著、痛苦地思念著。由于思念過度,希望得到萱草即忘憂草,種到北堂上,然而,只為想象而已,心中的憂傷無法排除,此詩中營造得是一個為人敬佩的對丈夫忠貞不二的女子思念丈夫的感人畫面。在《周南》中的《桃夭》,則展現(xiàn)得是另一幅明麗的畫面: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詩的一開端,用起興,或者說是比興之手法,寫出了桃花盛開的艷麗之景,“桃之夭夭,灼灼其華”,而女子出嫁,便給男子家中帶來幸福、歡樂?!爸佑跉w,宜其室家”。第二章,運用重章疊句之手法,繼續(xù)寫桃花不僅盛開,而且結的果實累累,既是興,又是比。女子出嫁到男子家,給男子生兒育女,這一位賢妻良母,給男子家中帶來無盡的熱鬧和歡樂。這個意境是既溫馨又可親。
《詩經(jīng)》的愛情詩還有的互訴衷情,表達美好的交往,如《衛(wèi)風》中《木瓜》篇: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有的抒發(fā)相思之情,如《王風》的《采葛》篇:
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還有《鄭風》中的《子衿》篇。一首一首的愛情詩,給我呈現(xiàn)了一幅幅優(yōu)美典雅的畫面,其意境的美好讓人無法舍之。
二、勞動詩中的意境美
除此之外,《詩經(jīng)》中大量的反映勞動的詩歌,畫面豐富多彩,讓人如癡如醉。如《豳風》中的《七月》: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發(fā),二之日栗烈。無衣無褐,何以卒歲。三之日于耜,四之日舉趾。同我婦子,馌彼南畝,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載陽,有鳴倉庚。女執(zhí)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遲遲,采蘩祁祁。女心傷悲,殆及公子同歸......二之日鑿冰沖沖,三之日納于凌陰。四之日其蚤,獻羔祭韭。九月肅霜,十月滌場。朋酒斯饗,曰殺羔羊。躋彼公堂,稱彼兕觥,萬壽無疆。
整個《七月》分為八章,詳細敘述了奴隸們一年到頭生活、勞動的不同場景,從秋冬寫起,奴隸忍受寒冷過冬,到整頓農具,下田勞作,甚至中飯不能回家,還的送飯到田野。女子們要采摘桑葉,采摘白蒿(蘩)草,用來養(yǎng)蠶,可見當時蠶桑業(yè)比較發(fā)達,另外,還的績麻,染麻布,麻布的色彩艷麗,什么“載玄載黃,我朱孔陽”,此外,在冬天還要打獵,既要捕捉狐貍,又要捕獲野豬“豵”和“豜”,小的“豵”歸自己所有,大的“豜”獻給公家。
再有,農夫吃的也很豐富,有“郁”及“薁”還有“葵”“菽”,還有“棗”“稻”“黍””“稷”“麥”等等,甚至已經(jīng)學會了釀酒。
在伴隨農夫勞動的過程中,還描寫了一些動物,如:“春日載陽”,“有鳴倉庚”,倉庚就是黃鸝鳥,它有美妙動聽的歌喉,帶給勞動者歡快的心情,它的鳴叫也預示著春天的到來,“七月鳴鵙”,“鵙”就是伯勞,它的到來預示盛夏的到來,說明古人已經(jīng)將動物的出現(xiàn)與季節(jié)聯(lián)系了起來,另外還有捕捉的狐貍、貉、野豬,還有些小昆蟲,象“斯螽”“莎雞”還有“蟋蟀”,這些小動物的出現(xiàn)、跳躍、鳴叫,也標志著不同季節(jié)的變換,非常新奇,非常明麗。給農夫繁忙的勞動增添了一份歡樂的、和諧的背景,組成了一幅幅春、夏、秋、冬多姿多彩的意境,讓人流連忘返。
同樣在《小雅〈大田〉》篇中有:
大田多稼,既種既戒。既備乃事,以我覃耜。俶載南畝,播厥百谷。既庭且碩,曾孫是若。既方既皁,既堅既好,不稂不莠。去其螟螣,及其蟊賊,無害我田稚。田祖有神,秉畀炎火。有渰萋萋,興云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彼有不獲稚,此有不斂穧。彼有遺秉,此有滯穗,伊寡婦之。曾孫來止,以其婦子。馌彼南畝,田畯至喜。來方禋祀,以其骍黑,與其黍稷。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第一章寫農夫耕作播種,嘉谷生長,農事寫的很細,既有選種又有修農具,如:“既種既戒”,既有耕作,又有播種,如“以我覃耜”,“俶載南畝”“播厥百谷”,“既庭且碩”。
第二章,寫清除害蟲,谷粒堅好。害蟲種類很多,既有吃苗心的小青蟲“螟”,又有吃苗葉的“螣”,還有吃苗根的“蟊賊”,可見害蟲陪伴我們的歷史比較久遠。
第三章寫雨水調和,收獲豐收。收獲時還不忘照顧無依靠的寡婦,如“彼有遺秉,此有滯穗,伊寡婦之利”。
第四章,寫周王犒勞農夫,祭神求佛。全詩層次條理,勞作、農事、祭祀各自成章,意境美好,畫面不重疊。
三、邊塞詩中的意境美
除了反應愛情勞動的詩歌,還有描寫一些征戰(zhàn)的詩歌,如《小雅》中的《采薇》抒發(fā)了征夫征戰(zhàn)服役的勞苦艱難之景:“曰歸曰歸,歲亦莫止。靡家靡室,獫狁之故。不遑啟居,獫狁之故”。[9]
由于北方少數(shù)民族的侵擾,戰(zhàn)士不能回家,甚至到了年終歲尾也無法回家。最后仗打完了,戰(zhàn)士也沒有勝利凱旋之喜,帶著一身疲憊回到了家中,“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饑載渴。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盡管悲苦,因為是保家護邊的戰(zhàn)役,詩中也有贊美之詞,“彼路斯何,君子之車。戎車既駕,四牡業(yè)業(yè)”,“四牡翼翼,象弭魚服”,這些語言,無不又帶著戰(zhàn)士自豪的情感,贊美武器的精良和將帥車馬的雄壯,所以整首詩看來,情感比較復雜,意境繁復。
《小雅》中《漸漸之石》,也是敘述征夫生活的:漸漸之石,維其高矣,山川悠遠,維其勞矣。武人東征,不皇朝矣。漸漸之石,維其卒矣,山川悠遠,曷其沒矣。武人東征,不皇出矣。有豕白蹢,烝涉波矣,月離于畢,俾滂沱矣。
武人東征,不皇他矣。
第一章呈現(xiàn)道路險遠,征人東征,不待天明的意境。
第二章回環(huán)復沓,路途險峻而遙遠,哪年那月能走完。
第三章運用起興手法,寫征人在滂沱大雨中,匆忙渡河的艱難歷程,縱觀全詩,畫面簡潔明了,描寫了征人出征途中,艱苦遠涉的蒼涼意境。
四、采擷詩中的意境美
在敘述了前面的勞動詩、愛情詩和征戰(zhàn)詩之后,我想簡單介紹一下勞動詩中的獨特一類,雖然我們把種植、狩獵和采摘統(tǒng)稱為勞動,但是,我認為勞動中的采摘一類應專門提及,因為從歷史來看,采摘業(yè)比種植業(yè)更早一些,詩經(jīng)中敘述了好多采摘的畫面,意境美好。
如《周南》中的《芣苢》篇: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此詩節(jié)奏明快,畫面清新明麗,從婦女們發(fā)現(xiàn)芣苢,到采摘越來越多,最后干脆把衣襟挽在腰間兜起來,可見她們興奮歡樂的動作和心情,直至現(xiàn)在車前草也是重要的中藥藥材,有消炎祛濕的作用。在初春采摘葉子,可以用水焯一下,扮成涼菜,是不錯的一道佳肴,這里整首詩展現(xiàn)了一幅歡快匆忙的意境。
而在《召南》中的《采蘩》篇,則顯示的是一位王宮貴族的仆人勞累的情景,就不如上文的主人公歡樂了:
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于以用之?公侯之事。
于以采蘩?于澗之中。于以用之?公侯之宮。
被之僮僮,夙夜在公。被之祁祁,薄言還歸。
詩里的女子要到“沼”到“沚”到“澗”采白蒿,采蒿干什么是為了公侯之事。一直到祭祀完了,這個女子才能回家,可見她是為別人忙碌,可能有“為他人做嫁衣”的傷感,此詩意境有點感傷。
那么在《唐風》的《采苓》中呈現(xiàn)的是另一幅畫面:采苓采苓,首陽之巔。人之為言,茍亦無信。舍旃舍旃,茍亦無然。人之為言,胡得焉?采苦采苦,首陽之下。人之為言,茍亦無與。舍旃舍旃,茍亦無然。人之為言,胡得焉?葑采葑,首陽之東。人之為言,茍亦無從。舍旃舍旃,茍亦無然。人之為言,胡得焉?[12]
在本首詩中,介紹了三種野菜,第一種是“苓”即甘草,第二種是“苦”即苦菜,第三種是葑,蔓菁,地點為首陽山附近,就在現(xiàn)在的山西的永濟縣南,借采野菜的事,指責愛說假話的人,告誡我們不要胡亂信,胡亂聽,說假話的人只能深陷困境,希望全落空,可見本首詩是一首哲理詩,在悠閑的采摘過程中,還要告誡人、警示人,意境樸素給人以啟迪。
結語
巍巍詩經(jīng),凜凜三百。這些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字句無一不散發(fā)出沁人的芬芳。這繁華浮躁的世界、這娛樂至死的年代,筆者只愿給生活增添哪怕一點的詩意。央視主持人白燕升說得好:“想讓生活更詩意,先從讀詩開始吧”。只此一句,與君共勉。
參考文獻:
[1]張劍.《詩經(jīng)散論》[M].蘭州:甘肅教育出版社,2009.1
[2]武建宇,秦燕鋼.解讀《毛詩序》[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4
[3]傅斯年.詩無邪:《詩經(jīng)》鑒賞、評價與考證[M]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2.12
[4]王吉云.《詩經(jīng)》中的草木意向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3.
[5]孫向召.《詩經(jīng)·鄭風》研究[D].鄭州大學,2005.
[6]繆雅琴.論《詩經(jīng)·國風》的意境美[J].學理論,2009,No.50705
[7]李金坤.《詩經(jīng)》愛情世界的原生態(tài)探美(三)[J].衡水學院學報,2012,v.14;No.6505
[8]林曉.論《詩經(jīng)》中的“三美”[J].作家,2009,18
[9]龍江洪.《詩經(jīng)》情詩的形象美和意境美[J].黨的生活,2003,02
[10]王思.《詩經(jīng)》中的審美意蘊[J].文學教育(中),2013,No.27211
[11]樊河新.淺論《詩經(jīng)》的比興手法與意境美[J].伊犁教育學院學報,2001,03
[12]王吉云.《詩經(jīng)》中的草木意向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