屹立在東方的是一條沉睡的龍,而千年的呼喚,已讓他逐漸的蘇醒,作為傳人的我們此時在逐漸接過那跳躍著的希望的火種。
二十一世紀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個世紀,人工智能、AR技術、量子信息技術……一個個超乎人們想象的存在逐漸成為了現(xiàn)實,在現(xiàn)代技術的強力沖擊下,作為國家希望的青年一代們也開始在國際乃至世界的舞臺上大放異彩。即是挑戰(zhàn)也是機遇,促使著我們和我國做出不斷的進步和創(chuàng)新的改革。
從2013年《人民日報》批評年輕人“先是懷舊”,“再是嘆老”,本該朝氣蓬勃的年輕一代變得暮氣沉沉,到最近雋星的黨的十九次代表大會上,首次設立的“黨的代表通道”中出現(xiàn)的半數(shù)青春面孔,雖是只過了幾年,但這無疑是在昭示著在如今新時代的青年正在承載起國家所寄予的重大期望。
從我們熟知的承載中國飛天夢想的景海鵬,在體育賽場上頑強拼搏的吳敏霞再到最近流行的大學生村官,青春的面孔充斥著我們熟知的各個領域,大學生下鄉(xiāng)支教或是大學生志愿者活動,更是承載著青年一代所閃耀的愛心的光輝。
除了時代進步所賦予我們青年一代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國家政策的調整更是給了我們在自己的舞臺上大放異彩的機會。
從傳統(tǒng)高考的:一考定終生到新高考模式的“兩依據一參考”,越來越多真正有才華、有特色的學生進入了自己理想的大學,而通過選考制度,更是充分發(fā)揮了自己的興趣和學科特長。隨著傳統(tǒng)高考的逐漸改變,從“提高一分干倒千人”的口號,到如今興趣與特長的充分發(fā)展,這無疑是給了我們一個更好的展示自我的平臺,于是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的消息越來越頻繁的出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我們擁有了更多掌握自己的未來,獨立思考、規(guī)劃自己的人生的機會。
而新興的一帶一路也給我們帶來了無窮的機會,讓我們可以更進一步的接觸到與我們國家不同文化或是思想,在劇烈的碰撞中,獲得自己的責任和使命。
在科技文化的沖擊下,在國家政策的鼓舞下,在時代進步的需求下我們青年一代正承載著希望的火種,在屬于我們舞臺上大發(fā)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