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異,譯者在進行文學翻譯時,往往難以找到完全對等的情況。本文基于關聯(lián)理論,以莫言的小說《豐乳肥臀》的英譯本(葛浩文譯)為例,對其中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負載詞翻譯策略進行比較分析,有助于譯者和讀者理解最佳關聯(lián),從而更好地促進跨文化交際。
【關鍵詞】:關聯(lián)理論;文化負載詞;跨文化交際;文學翻譯
一、引語
跨文化交際,涉及眾多方面,也包括小說翻譯,即文學交際。為了使交際能夠成功進行, 譯者和讀者都希望“足夠”相關。英漢屬于兩種不同的文化,人們在交際時期待最大程度的關聯(lián),從而理解文學作品所要傳達的交際意圖。與此同時,文化負載詞(cultural-loaded words)作為標志某種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詞語、詞組或是習語,不僅反映出特定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逐漸積累的、有別于其他民族的、獨特的活動方式(廖七一,2000);而且有助于譯者在翻譯原文作品時幫助理解作者所處的文化環(huán)境和創(chuàng)作背景,應用相關甚至對等的翻譯,以達到準確傳達原文作者意圖,并使譯文讀者期望最佳關聯(lián)和對等的狀態(tài)。因此,為了實現(xiàn)更好地實現(xiàn)文學作品翻譯的最佳關聯(lián),幫助中國文學走出去,促進中西方文化的進一步交流,本文借用了關聯(lián)理論的最佳關聯(lián)思想,利用關聯(lián)理論和文化負載詞的相互關聯(lián),就莫言的其中一部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小說《豐乳肥臀》為例、并以葛浩文(Goldblatt)的英譯本Big Breasts Wide Hips為研究對象來選取其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負載詞進行翻譯策略的比較分析,從而幫助譯者在完成一些作品的譯作時學習如何獲得最佳關聯(lián),從而避免翻譯中的文化虧損,更好地實現(xiàn)“跨文化交際”。
二、關聯(lián)理論與跨文化交際
對于人們的普遍心理,總是企圖從不同的角度來解決翻譯中的跨文化障礙問題。而要解決這個問題,一個必要的前提就是對翻譯有一個科學的理解。這也就是關聯(lián)理論所要討論的。關聯(lián)理論(relevance theory) ,由斯波伯(Sperber)和威爾遜(Wilson)兩位學者于1986年聯(lián)合出版的專著《關聯(lián)性:交際與認知》(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他們在文中提出,促使人類之間進行交際的核心大腦機制是一種能夠根據(jù)人們的行為進行推理的能力。言語交際包括兩種不同的表征: 語義表征和以命題形式表現(xiàn)的思維。這兩者之間不存在嚴格的一一對應關系。那么, 如何能夠從句子的語義知道說話人的傳遞信息的意圖就需要牽涉到上下文。上下文是“一個心理概念,是聽者關于世界或是認知環(huán)境的設想的一個子系統(tǒng)。是這些設想,而不是實際上的世界狀態(tài)影響了對言語的理解” (Dan Sperber Deirdre Wilson,1986),上下文不是給定的, 而是在言語發(fā)生的特定環(huán)境中被選擇的。關聯(lián)依賴兩個方面的相互作用: 上下文效果(contextual effects)和處理所需的努力(processing effort)。上下文效果越多, 關聯(lián)性就越大。當其他情況一樣時, 所需的努力越多, 關聯(lián)就越小。所以, 關聯(lián)理論的核心就是, 人類交際就是期待達到最大關聯(lián),是以最小的努力取得最大的效果。說話者所設想的上下文與聽話者所實際利用的上下文之間的不匹配將會導致錯誤的理解。
因此,基于以上,另一位學者格特(Gutt)又提出了另一個必不可少的因素,那就是推理。他認為,翻譯是兩種語言之間進行的一種特殊形式的言語交際行為,是與大腦機制密切聯(lián)系的認知推理過程(Ernst-August. Gutt, 1991)。它不僅涉及語碼,更重要的是根據(jù)動態(tài)的語境進行動態(tài)的推理,而推理所依據(jù)的就是關聯(lián)性。因此根據(jù)關聯(lián)理論,翻譯的交際過程包括三方:即原文作者、譯者和譯文讀者。在進行翻譯活動時,一方面譯者要充分理解原文作者的交際意圖,對目標語讀者的認知環(huán)境、期待和能力進行判斷,從而準確地將原文信息傳達給讀者,使譯文讀者獲得最佳關聯(lián)。
而為了研究怎么幫助譯者和讀者取得最佳關聯(lián),學者郭建中又提出了由于翻譯是一種跨文化的交際活動,交際目的是是參與雙方相互理解而在跨文化翻譯過程中,涉及最多的是文化語境的問題(郭建中,2000)。而如何實現(xiàn)語境相關,最佳關聯(lián)等等,要通過譯者在處理實際的翻譯活動時得到充分的展示,目的在于促進跨文化交際背景下翻譯的實際對等。因此需要密切關注文化語境,和負載文化的相關詞的翻譯。譯者需要使得譯語符合譯入語的社會文化語境、審美標準以及接受程度;并使讀者在話語理解時付出有效的努力之后能夠獲得足夠的語境效果。
三、《豐乳肥臀》英譯本文化負載詞翻譯策略分析
基于關聯(lián)理論,譯者在處理跨文化翻譯中的文化負載詞和不同文化語境問題時,要首先考慮到原文作者所處的文化環(huán)境。例如,《豐乳肥臀》的作者莫言是山東高密東北鄉(xiāng)的作家,其作品大都反映了中國農(nóng)村鄉(xiāng)土文化及背后的故事。要對其作品進行翻譯,首先要了解原文作者的相關背景材料,把握好翻譯時了能涉及到的語境??梢哉f,小說《豐乳肥臀》的創(chuàng)作,是基于的文化身份、文化價值、立場與審美價值取向,由此包含了大量的中國傳統(tǒng)民間文化背景知識。而文化負載詞,作為承載特定文化知識的詞庫,反映著長期以來特有的文化活動,非常適合幫助譯者完成跨文化翻譯的工作(蘇艷,2002)。因此,在關聯(lián)理論視角下,把握文化語境,理解相關文化負載詞,才能保證譯者在進行翻譯活動的時候,不偏離原文的交際意圖。
其次,在理解了交際環(huán)境和文化語境之后,譯者就要再對目的語國家讀者的文化背景進行考量,來解決跨文化翻譯中遇到的中英互譯文化特色詞問題,使得在該領域視角下的翻譯活動更加符合源語文化,又能讓目的語讀者理解。那么,針對該問題,我們可以從譯者出發(fā),具體分析譯者的處理策略如何。
(一)譯者對原文作者文化交際意圖的把握
為了使交際能夠成功進行,說話者和聽話者都希望“足夠”相關。英漢屬于兩種不同的文化。翻譯時, 為了能夠足夠相關, 作為源語和目的語中介的翻譯者, 我們就應該對兩種文化進行對比?;陉P聯(lián)理論不同的文化(即之前所講的上下文的一部分)將會導致信息的不完全獲得、信息錯誤或者完全的交際障礙。因此,為了做到這一點, 譯者得根據(jù)關聯(lián)原則辨別出原作者的意圖, 然后, 利用他自身所掌握的目的語讀者的文化背景來保證他所意欲表達的內(nèi)容與目的語讀者有最大程度的相關。例如:
[原文] 魯立人隨即發(fā)布命令,讓啞巴和區(qū)小隊的隊員……把十幾個捆綁的像粽子一樣的人押上了土臺子。(莫言,2003)
[譯文] Lu Liren stepped up and ordered the mute and his urine……to drag the prisoners up to the stage like a string of pinecones.(Howard Goldblatt, 2004)
通過分析原有的上下文,可以得出原文中的“粽子”,是一種比喻。粽子原意是一種傳統(tǒng)的中國食物,但這里原文作者的交際意圖顯然是暗含了比喻,因此,只需要譯出作者的喻指即可。因此考慮到這些文化概念的復雜性以及西方讀者的認知環(huán)境,譯者將“粽子”進行形象轉(zhuǎn)換譯為“pinecone”,以充分考慮譯文讀者的認知能力實現(xiàn)原作的交際意圖與原文作者意欲傳達的語境假設最為關聯(lián)。這就是譯者要把握原文的上下文的同時,在分析揣摩作者的交際意圖,才能在不錯譯原文的基礎上幫助讀者理解。
(二)譯者在翻譯中所應用的策略
鑒于翻譯策略眾多,而譯者在處理不同的情況時,往往在要根據(jù)上下文和交際情況靈活處理。此處選取幾個比較典型的策略僅供參考:
1)直譯,例如:
[原文] “姓沙的,你癩蛤蟆想吃天鵝肉,做夢去吧!”(莫言,2003)
[譯文] “You there, Sha,” she said, “l(fā)ike the toad who wants to feast on a swan, you can just dream on!”(Howard Goldblatt,2004)
此處譯者將“癩蛤蟆”和“天鵝”都直譯為“toad”和“swan”。這種情況是基于漢語和英語中恰好有近似相等的對應情況,所以可以選取這樣比較直接的譯法。既保留了原文的習語文化特色,又結(jié)合了英語世界中的直譯方法,在沒有改變原文的同時,也能比較準確地傳達出原文作者的意圖,并且在英語中的對應使得譯文讀者也能獲得內(nèi)容和形式的最佳關聯(lián)。可見尋找中英文之間近似相等的詞語的對應十分重要。
2)意譯,例如:
[原文]老少爺們,從麻木的狀態(tài)中蘇醒過來吧。(莫言,2003)
[譯文] Come out of your stupor,my friends.(Howard Goldblatt,2004)
“老少爺們”是中國北方的方言,在英語中并沒有直接對應的翻譯,因此譯者將其譯為“my friends”,即“我的朋友們”,從上下文來看的話,在意思上也可以說得通。因此譯者在處理這種情況時,在不完全改動原文意思的基礎上,還需要考慮目標語讀者對原文背景有并無熟悉的認知語境,是否需要尋找一些近似的詞語解釋或者意譯。
3)音譯,例如在小說的開頭人物介紹時,譯者就將“母親——上官魯氏”譯為“Shangguan Lu”。雖然是音譯,聽起來相同。但仔細想來,上官魯氏本名叫魯璇兒,譯者這樣處理,有點不太符合原文的意思。這也就是譯者對源語文化背景還不夠了解的原因,所以沒有取得最佳關聯(lián)的效果。
(三)譯者在跨文化翻譯過程的自由發(fā)揮
關聯(lián)理論對譯者來說,譯什么、怎樣譯都有著有力的制約作用。首先,譯者必須傳達那些對讀者來說是足夠相關的方面。在對葛浩文的英譯本進行分析之后,發(fā)現(xiàn)一些文化負載詞的翻譯首要基于讀者的認知。因此,這就要求譯者有時不得不對原作做出些改變。例如:
[原文1]這是馬童的爺爺,清朝時中過舉人,文化水平很高。(莫言,2003)
[譯文1]It was Ma Tong’s grandfather, a highly educated onetime official during the Manchu dynasty. (Howard Goldblatt,2004)
“舉人”,是一個中國古代特有的詞匯,顯然在目的語國家找不到直接的對等??紤]到中國古代的官制非常復雜,即使現(xiàn)代中國人也可能是一頭霧水,遑論外國讀者。如果譯者不厭其煩地解釋這些復雜的頭銜,讀者可能興致全無,畢竟他們是在閱讀小說而非學術(shù)著作。在這里譯者簡單解釋了“舉人”的含義,相當于西方的official,顯得比較簡單明了。因此在處理這類負載詞時,也要根據(jù)具體情況具體把握。例如:
[原文2] 人群周圍,三步一崗,五步一哨,崗哨都由縣大隊和區(qū)小隊隊員擔任。(莫言,2003)
[譯文2] They were ringed withsentries every four or five paces , members of the county and military district production teams.(Howard Goldblatt, 2004)
該句話是描寫“文革”期間高密東北鄉(xiāng)一次批斗大會的場景。漢語中與數(shù)字
“三”和“五”有關的習語很多,如“三番五次”“三令五申”,而英語的數(shù)字“three”和“five”無此比喻。在這里,譯者改用描述性的語言,并省去了重復的意義,即形象的表現(xiàn)出批斗大會氣氛的嚴肅和緊張,也使讀者能夠在語境中更好的理解語言的含義。但盡管如此,根據(jù)關聯(lián)理論,譯者在三者中充當媒介的時候,還是應當充分理解原文作者的交際背景和意圖,再考慮目的語讀者的接文化背景和接受程度,盡可能地實現(xiàn)最佳關聯(lián)。
四、結(jié)語
本文從關聯(lián)理論的視角出發(fā),以小說《豐乳肥臀》的英譯本中的文化負載詞為例進行研究。先分析了關聯(lián)理論與跨文化交際三方的關系,接著以譯者為切入點,以文化負載詞為研究對象,分析其在處理翻譯中遇到的問題的解決策略。這樣有助于理解和解釋譯者為了達到最佳關聯(lián)所做出的種種努力,從而將最佳關聯(lián)與跨文化翻譯結(jié)合起來。不過基于關聯(lián)交際的三方不同的文化背景,文化差異不可避免,尚不能做到翻譯對等,但譯者仍應盡力獲取最佳關聯(lián)性,實現(xiàn)語境的近似,將源語文化負載詞中的文化因素恰如其分地傳達出來,這也就是今后譯者需要去研究和借鑒的。
參考文獻:
[1] 廖七一.當代西方翻譯理論探索[M].南京:譯林出版社,2000:74.
[2] Sperbe.D, Wilson.D.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 [M]. Oxford:Blackwell, 1986
[3] Gutt, Ernst-August. 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 Cognition and Context [M].Oxford: Basil Blackwell, Inc. 1991.
[4] 郭建中. 文化與翻譯[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0:314.
[5] 蘇艷.關聯(lián)理論和跨文化翻譯[J]. 廣東職業(yè)技術(shù)師范學院學報,2002,(02):79-83.
[6] 莫言.豐乳肥臀[M].北京:中國工人出版社, 2003.
[7] Goldblatt, Howard. Big Breasts Wide Hips [M]. New York: Arcade Publishing,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