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崇道奉仙圖是指以唐明皇游月宮以及張果老見明皇為題材的圖畫。從《明皇游月宮圖》與《張果見明皇圖》這兩類崇道奉仙圖中,我們也可看出唐明皇崇道奉仙,并且愛與道士交游的一面。同時,也表明到唐明皇時,崇信道教,談玄尊道,求仙慕真的氛圍更加濃郁。李唐王朝對道教的崇奉,也離不開為鞏固其階級統(tǒng)治的需要。
【關(guān)鍵詞】:唐明皇;崇道;奉仙
一、引言
繼隋朝之后,李淵開創(chuàng)大一統(tǒng)的唐王朝,所以唐朝又叫“李唐王朝”。老子,姓李名耳,是我國春秋時期的大思想家,大哲學(xué)家,是道家學(xué)派創(chuàng)始人,被尊為道教始祖。李唐王朝為抬高身份地位,鞏固其皇權(quán)統(tǒng)治,從立國之初就宣稱老子為自家始祖,認(rèn)祖歸宗,對道教十分崇奉。自唐高祖李淵以來,歷代帝王都對道教采取崇奉的態(tài)度。經(jīng)過唐太宗李世民與唐高宗李治兩世,至唐明皇李隆基任帝王時,他對道教更是崇奉。
唐明皇崇道奉仙的故事,在歷史上廣為流傳。其中,流傳較廣,影響較大的故事主要有兩類:一是明皇游月宮的傳說故事,一是張果老見明皇的故事。明皇游月宮主要講述的是開元年間的中秋之夜,明皇與道士一起在宮中玩月,明皇在道士的引導(dǎo)下游覽月宮景色,并欣賞霓裳羽衣曲的故事。張果老見唐明皇則主要講述的是“八仙”之一的張果老及其弟子拜見唐明皇的故事。
明皇崇道奉仙的故事成為藝術(shù)個領(lǐng)域的創(chuàng)作題材。比如:白樸的《幸月宮》雜劇、清人的《慶賞中秋唐明皇游月宮昆戲總本》戲曲;明人凌濛初的《初刻拍案驚奇》、清人褚人獲的《隋唐演義》、民國時期吳翼謀的《月唐》、靈巖樵子《唐明皇游月宮》等小說,都演繹了明皇游月宮的故事;更有詩人以明皇游月宮入詩,創(chuàng)作了大量詩歌,例如宋代郭祥正的《明皇游月宮歌》、元代陳宜甫《題明皇游月宮圖》、明代龔斆的《唐明皇游月宮》。
歷代以“唐明皇游月宮”和“張果老見明皇”為題材的繪畫作品也很多,《明皇游月宮圖》主要包括唐代李昭道、無名氏(宋黃庭堅題字)和明代周臣的作品?!稄埞娒骰蕡D》主要是現(xiàn)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的由元代任仁發(fā)創(chuàng)作的作品。
二、崇道奉仙圖
崇道奉仙圖是指以唐明皇游月宮以及張果老見明皇為題材的圖畫。因年代久遠(yuǎn),現(xiàn)存至今的畫作數(shù)量甚少。從《中國美術(shù)全集》輯錄的圖片資料來看,《明皇游月宮圖》和《張果見明皇圖》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李昭道和周臣均創(chuàng)作過《明皇游月宮圖》,還有一幅無名氏所作的《明皇游月宮圖》,黃庭堅親自為之題字?!稄埞娒骰蕡D》現(xiàn)存至今一幅佳作,由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作者是元代的任仁發(fā)。
《明皇游月宮圖》主要描繪的是明皇與道士一起在宮中游玩,明皇在道士的引導(dǎo)下游覽月宮景色,并欣賞霓裳羽衣曲的畫面,仙氣十足。
元代任仁發(fā)創(chuàng)作的《張果老見明皇圖》,主要描繪的是唐玄宗——明皇召見張果老之后,張果老在唐明皇面前施展其寶貝本領(lǐng)的情景?!鞍讼伞敝杏涊d,張果老的寶貝是一頭小黑驢,他無論走到哪,出行都是靠這頭小黑驢載著。但是,唐明皇召見他時,他是被人用轎子抬進(jìn)宮中來的。那他的寶貝小黑驢哪里去了呢?本幅《張果老見明皇圖》正好解釋了這一迷。畫中繪有一支小黑驢,比例縮減為就像是一只小黑鼠一樣,小黑驢在唐明皇面前飛馳奔跑,對面的凳子上坐著張果老,他笑容可掬地向唐明皇介紹著自己的法寶,同時用手勢控制著小黑驢奔跑的方向。站在一旁的近臣,看到小黑驢奔跑跳躍的不同姿態(tài),樂得合不上嘴,情不自禁地拍手叫好。唐明皇側(cè)后邊的幾位侍從,也感覺神奇,竊竊私語,談?wù)撈疬@件事來。更有一位侍從,端著一碗水來,好似要給小黑驢喝,見碗中飄落幾粒塵土,忙用小手指小心翼翼地挑出來。畫面著實具有喜劇感,十分吸引人。這幅圖用夸張的手法,將小黑驢縮減比例,表示張果老法力過人。大家親眼目睹張果老是空著手坐著轎子進(jìn)宮面圣,可是現(xiàn)在卻變出來一頭會聽各種指令的小黑驢,更能表現(xiàn)張果老的法寶神奇,彰顯其法力無邊。
三、崇道奉仙圖中的唐明皇
從《明皇游月宮圖》和《張果老見明皇圖》的背后,我們看到了一朝天子崇道奉仙,并且愛與道士打交道的不常見行為。唐明皇貴為一國之主,初登大寶之時,勵精圖治,開創(chuàng)了唐朝的開元盛世。在政治上卓有成就的明皇,何以會有宗教崇拜的行為?這離不開李唐王朝開朝以來的道教崇奉。
自李淵開創(chuàng)唐朝,就將大唐朝與老子聯(lián)系起來。李淵等尊稱自己是老子李耳的后代,從立國之初就宣稱老子為自家始祖,并認(rèn)祖歸宗。老子是道家學(xué)派的創(chuàng)始人,被尊為道教始祖。李唐王朝為抬高身份地位,鞏固其皇權(quán)統(tǒng)治,因此對道教十分崇奉。到唐明皇時,崇信道教,談玄尊道,求仙慕真的氛圍更加濃郁。
唐明皇十分重視對道教典籍的搜集與整理。先天年間,唐明皇既命人修訂《一切道經(jīng)音義》,并親自為之作序。開元年間,明皇又組織人員編寫道藏《三洞瓊綱》。在開元二十一年,唐明皇更是親自為《道德經(jīng)》作注。開元二十三年又作《義疏》。天寶四年下詔以《道德經(jīng)》為諸經(jīng)之首,天寶八年命人撰寫《一切道經(jīng)》,并賜予天下道觀。天寶十四年又頒布《御注道德真經(jīng)》、《義疏》,使之昭告天下。
唐明皇為了神化老子和提升道教的地位,甚至做出給老子加封號和廣修道觀的舉動。明皇先后于天寶二年、八年、十三年給老子加封號。更是在開元年間第九年之時,聽取司馬承禎的建議,決定在五岳各修一座真君祠。緊接著后一年,唐明皇就下詔全國各地要廣修道觀,并且每處必須建一所玄元皇帝廟。
唐明皇對道教的崇奉還體現(xiàn)在制度上。在開元二十一年,唐明皇命令士大夫家須藏《老子》一本。并且在每年的科舉考試中追加考察“老子策”。開元二十五年,明皇設(shè)立玄學(xué)博士。開元二十九年,又設(shè)立玄學(xué)館,從此廣收門徒,并以“四子真經(jīng)”開科取士。
《明皇游月宮圖》的故事正是在唐明皇崇奉道教的背景上產(chǎn)生的。《張果老見明皇圖》則表明唐明皇愛與道士交游的一面。
唐明皇十分喜好道士的法寶與法術(shù),經(jīng)常尋找具有特殊靈異功能的奇人,如張果、葉法善、羅公遠(yuǎn)等。相傳,張果老是很難召見的。武則天派使者召見他未果,于是唐明皇為表誠意,恭恭敬敬地親自寫帖并派專史抬轎請他進(jìn)宮,這才得以召見張果老。唐明皇對這些道士尊崇有加,不少道士被安置于宮中,并配有侍從伺候,有些甚至賜以名位。明皇愛看道士以法寶,仙術(shù),靈藥展現(xiàn)特異功能,并希望從中參透長生不老、得道成仙之術(shù)。因此,眾多道士愛在明皇面前展示自己的本領(lǐng),或表演法術(shù),或展示法寶,或講修仙之法。高深玄妙的言論和靈異特殊的技藝博得了明皇的眼球,并且十分契合明皇好“道術(shù)”,好“神仙”的嗜好,進(jìn)一步助長了明皇的崇道奉仙之志。
唐明皇愛與道士交游往來的故事見諸于唐代眾多文獻(xiàn)中,比如:新舊《唐書》記載唐明皇與張果、司馬承禎、王希夷等道士交游;《太平廣記》記載唐明皇與仆仆先生、崔生、師夜光、唐若山、李遐周、許老翁、成真人、薛尊師、紫云觀女道士等交往之事?!度圃姟贰ⅰ度莆摹酚涊d明皇與趙法師、鄧紫陽、胡真師、李抱樸、李含光等談玄論道。
以上所引唐明皇與道士交游往來例子,其人物和事件未必都是真實的,甚至可能不乏附會之辭、小說家言,但它們的存在卻也共同佐證了一個基本事實:唐明皇崇道奉仙,并且長期與道士有密切往來的事件是真實的。
從《明皇游月宮圖》與《張果見明皇圖》這兩類崇道奉仙圖中,我們也可看出唐明皇崇道奉仙,并且愛與道士交游的一面。同時,也表明到唐明皇時,崇信道教,談玄尊道,求仙慕真的氛圍更加濃郁。唐朝對道教的崇奉,更離不開李唐王朝抬高自身出身與鞏固其階級統(tǒng)治的需要。
參考文獻(xiàn):
[1]張同利.唐明皇游月宮故事內(nèi)容及其背景考[J].安陽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