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自古就有“得人者興、失人者崩”的思想,大到一個國家民族的繁榮昌盛,小到一個企業(yè)的興旺發(fā)達,事業(yè)的成功或失敗,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至關重要的因素就是人才因素。對于領導者來說,用人恰當既可以贏得上級和群眾的信任,又可以鼓舞全體員工,形成一股向心力和凝聚力。反之,則可能挫傷大家的積極性,出現人心渙散、矛盾重重、難以維持的局面。因此,領導者要講究用人原則和方法,促進人才的發(fā)展和進步。
【關鍵詞】:領導者;用人;原則
一、領導者用人原則的重要性
(一)合理用人是實現科學決策的決定性環(huán)節(jié)
任何決策的制定和決策的實施都要依靠人才。在領導活動的過程中,只有通過人才的作用,才能把物質的、自然的、社會的各種條件結合起來,形成作用于客觀工作對象的領導效能,實現其領導決策的目標。如果沒有一定數量和一定質量的人才,那就既不能做出科學的決策,也不能實現科學決策。在選拔好人才的基礎上,若不能合理的使用人才,科學決策的目標也難以實現。因此,在科學決策的環(huán)節(jié)中,最關鍵的是人的因素;在領導工作中,最關鍵的是合理使用人才。
(二)合理用人是提高領導效能的核心問題
我們衡量一個領導者的工作效能,主要不是看他們的個人學術水平、專業(yè)技能,或者說不是看他們個人的專業(yè)成就和貢獻,而是看他所領導的地區(qū)、部門或單位的工作成效。由此可見,領導者是依靠別人的成效、集體的成效來表現自己工作成效的勞動者。在領導活動中,居于主導地位的領導者能否合理地用人,就成為能否調動和充分發(fā)揮被領導者的自覺能動性,以推動社會實踐活動的關鍵問題。
(三)合理用人關系到國家的發(fā)展前途和命運
人才,是國家和民族的前途之所寄,也是社會發(fā)展和歷史進步的希望之所在。兩千多年前的楚漢相爭,弱者的劉邦之所以能打敗項羽,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劉邦善于選才用人。他不論出身的貴賤,只要是人才,就一概錄用,那些人才后來都成了漢初的丞相和大將,為漢朝的建立和鞏固立下汗馬功勞。美國在二十世紀初,科技并不發(fā)達,為了國家強盛,他們采取了許多措施。除了自己培養(yǎng)科技人員外,還先后兩次修改移民法,先后引進的科學家、工程師、醫(yī)生達24萬人之多,從而使美國成為發(fā)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踐表明,我們之所以取得偉大的勝利,除了正確的政治路線之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黨一貫重視人才的培養(yǎng)和選拔,造就了一批批杰出的人才,這是我們取得勝利的基本條件。因此合理用人關系到國家的發(fā)展前途和命運。合理用人的重要性要求領導者必須掌握用人的原則,科學合理的管理人才。
二、領導者用人的原則
(一)明責授權,用人不疑
用人之道,就是明責授權。授權,是領導者智慧和能力的擴展、延伸和放大。我們在授權時,一要用人不疑,這是授權的前提。我們應該充分信任經過深入考察之后選拔出來的人才,使其有職、有權、有責。我們堅持放權用人,可以激發(fā)人才的創(chuàng)造精神,提高獨立工作的能力,使他們能放開手腳去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最終實現預定的目標。二要明責授權,做到權責一致。授權并不等于放任不管,我們在授權的同時,要明確工作準則,即考核方法、報告制度、監(jiān)督辦法等,對偏離目標的行為要及時有效地加以控制。
(二)容人之短,揚長避短
俗話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用人者不僅要知道所用的人能做什么,還要容忍所用之人的短處,對人才不能求全責備,要多寬容、多理解、多幫助,促其揚長避短。這就要求我們在用人時不是著眼于問題,而是著眼于機會;不是糾纏于一個人的弱點,而是如何運用工作職守和責任來幫助其克服自身的弱點。對于用人者來說,充分了解下屬,并用之所長,創(chuàng)造有利的環(huán)境,提供必要的支持,來增強人才的責任感、使命感與自信心。領導者的責任,就是按照人才的不同長處,量才使用,為其提供最能充分施展才能的機會和條件。揚長與避短不是孤立的或平行的,而是交叉融合在一起。使用人才,不要把著眼點放在“全才”上,而應當放在揚其所長上,實事求是地揚長避短,先看長處,多用長處,使之“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發(fā)揮長處,施展才干。另外,還要能“短中見長”,不知人短中之長,就不能做到善于用人。有些人的短處,是和某些長處相伴而生的,這是長處的一個側面。這類“短處”不能簡單地用“減去”消除,其關鍵還在于怎么去用它,用得得當,“短”亦即長。人的長處與短處之間并沒有絕對的界限,長處中蘊藏著短處,短處中包含著長處。因此,在用人上,我們不能機械行事,要根據具體情況,靈活使用人才的長處,規(guī)避其短處。
(三)關心愛護,用養(yǎng)結合
領導應和下屬在思想上經常進行溝通。人是有思想的,都希望通過各種途徑展示自己的成績和風格,獲得他人的重視及承認。在培養(yǎng)下屬的具體途徑中,最關鍵的要求,就是要愛護自己的下屬。這中間有兩層意思:一是在下屬取得一定的成績而沾沾自喜時,領導者要給他冷卻劑,使其戒驕戒躁;二是在下屬工作出現疏漏時,領導必須及時出面,大膽承擔主要工作責任,給他升溫劑,這樣對下屬是一個極大的安慰,他也就可能在今后更好地為領導分憂,更努力地工作。此外,在下屬犯了錯誤時,領導應及時指正,幫助他們改正錯誤缺點,這是對下屬最好的愛護,至于批評的方式、時機則由領導自己把握。在原則性問題上不能馬虎對待,要讓更多的人引以為戒;在非原則性問題上,則要采用委婉的方式,以達到教育的目的。此外,還要組織豐富多彩的培訓活動,促進人才的發(fā)展和進步。
(四)量才使用,動力激勵
量才使用是將不同素質、水平的人安排到不同層次、不同崗位上工作。領導者應按照“能級相稱”的原理用人,把不同能量的人安排在不同層次的崗位上。有才不用、大才小用、小才大用都是用人不當。
適當地給予動力激勵。所謂動力激勵,就是在滿足人才的某種需要的基礎上,不斷激發(fā)人才對高目標的追求,從而提高人才的志向水平,調動其內在的向上奮進的行為動力。使人才的聰明才智得到最有效的發(fā)揮,迅速取得事業(yè)上的成功。領導者在使用人才中,要注意把物質激勵與精神激勵有機結合起來。物質激勵可以使人才的物質需要得到滿足,增強他們對社會、對政府和對組織的信任感,可以為他們的成功提供可靠的物質保證。精神激勵則可以補償物質激勵的不足,促使其在精神上得到一種滿足,從而激發(fā)出更大的精神動力。
(五)合理配置,整體效能
合理配置是根據不同層次、不同崗位的需要,按一定數量比來選拔、配備適用的人才,形成合理的人才結構。人才結構的配置極為重要,配置合理能使不同層次、不同特長的人才能量互補,而結構配置不合理,高層次人才過于集中反而有可能發(fā)生能量相互抵消的情況。合理的人才配置有利于發(fā)揮整體效能,提高人才的利用率,促進組織的整體發(fā)展。
結語
北宋史學家司馬光指出:“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币馑际侵卫韲业年P鍵,沒有比用人更重要的了。由此看來,凡是具有高超領導藝術的領袖,都精通用人之道,能慧眼識人才,擅長選賢任能方略,進而使人才濟濟、事業(yè)興旺發(fā)達。綜上所述,人才是現代社會各部門生存發(fā)展之本,領導者務必從實際出發(fā),從戰(zhàn)略角度出發(fā),最大程度地發(fā)揮全體員工的作用,使之更好地為組織服務。
參考文獻:
[1]李賀軍.試論領導的用人原則[J].商場現代化,2007(31).
[2]周麗婷.淺析領導者的用人藝術[J].湖南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5(02).
[3]高瓴.領導的用人之道[J].中國檔案,19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