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員工手冊是公司用來宣傳本公司文化的主要媒介,更是
公司管理人才的重要手段,對增進員工與企業(yè)的交流以及商務活動的
產(chǎn)生起著重大作用。通過分析傲基員工手冊這一文本內容的特點,利
用目的論的“三原則”運用到翻譯中能夠幫助譯者在翻譯過程中以目
標公司的需求為目標,最大程度上表達原文的意義內涵。
【關鍵詞】: 員工手冊;漢英翻譯;目的論三原則
引言: 翻譯目的論以譯文功能為取向,注重翻譯的實用性。在
對員工手冊這一文本進行翻譯時,結合翻譯的目的和譯文讀者的特殊
情況,采用目的論三原則從原作所提供的信息中進行選擇性的翻譯,
得到較好的譯本更好地幫助公司管理和引進國際化人才,適應國際化
貿(mào)易公司的發(fā)展需要,并在一定程度上宣傳了中國公司的管理文化。
一. 目的論簡介
目的論翻譯理論共有三個原則:目的原則、連貫原則和忠實原則,
所有翻譯遵循的首要原則就是“目的原則”。
目的原則(skopos rule):翻譯行為所要達到的目的決定整個翻
譯行為的過程,即結果決定方法。通常情況下,“目的”指的是譯文
的交際目的,即“譯文在譯人語社會文化語境中對譯入語讀者產(chǎn)生的
交際功能”。連貫性原則(coherence rule):指譯文必須符合語內連
貫(intra—textual coherence)的標準,即譯文具有可讀性和可接受
性,能夠使接受者理解并在譯入語文化及使用譯文的交際語境中有意
義。忠實性原則(fidelity rule):指原文與譯文之間應該存在語際連
貫一致(inter—textual coherence)。譯文要忠實于原文,但與原文
忠實的程度和形式取決于譯文的目的和譯者對原文的理解。
二.目的論三原則對員工手冊翻譯的指導
2.1 目的原則對原文語言形式的調整
中英文的行文方式不同,漢語的語言形式比較注重整體觀念和意
合;而英語的語言形式比較注重個人觀念和形式完整。因此在翻譯過程
中要想達到原文的預期目的,就必須對原文進行適當?shù)恼{整。
例:請在指定區(qū)域吸煙。
直譯:please smoke in the specified area.
改譯:Smoking is only allowed in specified area.
初譯時直接翻譯為“please smoke in the specified area”,
但根據(jù)文本的特點,以及中文的意思,初譯的方式意義表述含糊,態(tài)
度不堅定,很難起到禁止吸煙的效果。在認真的思考之后,翻譯改為,
“smoking is only allowed in specified area”這樣一來清楚明確
地表達來公司禁止吸煙的條例,也能給人一種強烈地約束感。
例2:員工必須積極參加公司組織的各項活動。
直譯: Employees must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the activities
organized by the company.
改譯:It is the duty for employees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activities organized by the company.
對原文語言形式的調整是員工手冊這一信息類文本翻譯中經(jīng)常用
到的一種方法,在漢英翻譯過程中它的原文形式發(fā)生了變化,但是能
夠更加準確傳遞了原文信息,能夠取得更好的效果。
2.2.忠實原則在專業(yè)術語翻譯中的應用
在此類文本的翻譯中會遇到了會計、社會福利,人力資源等方面
的問題。對于這些專業(yè)方面問題的翻譯,譯者首先要對這些內容有清
楚準確地了解,然后要求我們在忠實原則的指導下對原文的內容,進
行翻譯。
例1.
原文:社保;公司為員工購買國家規(guī)定的社會福利保險;
譯文: Social security; the social welfare insurance
regulated by the nation for the company staff
在這個翻譯中需要在忠實原則的指導下對社保這一專業(yè)術語有清
晰準確的理解,進而進行透徹地解釋性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