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他出生在一個普通下層人家,他家經(jīng)營著一個小酒館,生意不算興盛,父母都是本分的生意人,在這條長安街上平平淡淡的過了大半輩子。父母不希望他像他們一樣,庸庸碌碌一生,他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用功苦學(xué),考取功名,光耀門楣,父母給他取名“趙光楣”,送他去學(xué)堂讀書,奈何他天生不是塊學(xué)習(xí)的料,資質(zhì)平庸,今天學(xué)的明天差不多就忘的一干二凈,性格也不討喜,木訥沉悶,不擅與人交流,學(xué)堂里的孩子們都不喜歡他,背地里叫他“榆木疙瘩”,就是教書先生每次見到他都恨鐵不成鋼的嘆氣搖頭??筛改溉匀粚λв邢M?,覺得自己的孩子只是大器晚成,將來一定能夠成就一番大事業(yè)。
四年一次的科舉考試來臨了,毫無意外,他第一輪鄉(xiāng)試中就被刷了下來,名落孫山,看著學(xué)堂里的小伙伴們一個個通過了鄉(xiāng)試會試,只待來年進(jìn)京趕考參加殿試,趙光楣的心里不是不失落的,可是失落的同時也松了一口氣,終于不用再每天背誦那些自己弄不明白的四書五經(jīng)了。而此時,父母對他金榜提名的期望也自此不再有。父親開始手把手的教他做生意,只希望天生魯鈍的他以后能夠接手自己的小酒館,安穩(wěn)的過一生。
春去秋又來,一年年的過去了,趙光楣也早已到了弱冠年齡娶了妻,生了子。父母已于多年前因病去世,留給他的只有這一間生意逐漸慘淡的小酒館和僅剩下不多的積蓄,妻子美貌卻并不賢惠,家務(wù)活干得不多,有時甚至連買菜做飯都由他來做,街坊鄰居背后偷偷議論,甚至有人曾當(dāng)面對他說“你那如花的妻子怎么可能看上你這么一個長相寒磣的人,做夢吧,她只是看上了你家的錢”,他聽了,人笨嘴拙不知道該怎么反駁,只能生幾天悶氣,待氣消了又恢復(fù)常態(tài),樂呵的出門買菜,其實他內(nèi)心又何嘗不明白,他長相一般,家世一般,才華也一般,妻子的美麗更襯托他的難看,就因為這樣,他更要給她好的生活,不能讓她跟著自己吃一輩子苦。
清朝末年,社會動蕩不安,政治局勢混亂,農(nóng)民起義此起彼伏,清朝百年的統(tǒng)治危機岌岌可危,長安街道上隨處可見清朝官兵到處巡查,人人惶恐不安,盡量躲在家里不出門,生怕一個不小心牽引出了禍端,趙光楣家本來生意不怎樣的小酒館,如今更是一落千丈,入不敷出,趙光楣在家里借酒澆愁,仰望頭頂那抹皎潔的月光,不禁感嘆這世道的艱難,人心的動亂,老百姓想過個安穩(wěn)的日子怎么如此之難?人人都道這社會將要經(jīng)歷一場大變革,如今看來,無論朝代怎樣更改受苦的還是平民百姓。只希望這變革來臨時,不要牽連他,爹給他留下來的唯一家產(chǎn),全家少小都靠著這小酒館帶來的唯一收入生活下來。
果不其然,天下大勢說變就變,清朝統(tǒng)治者腐敗無能,廣大農(nóng)民分子敢怒不敢言,數(shù)次起義也被鎮(zhèn)壓,如今清政府負(fù)隅頑抗推出“清朝新政”,卻被知識分子識破了他們“假民主,真帝制”的幌子,廣大資產(chǎn)階級分子群情激憤,紛紛揭竿起義,振臂高呼,追求民主共和,在孫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旗幟下集結(jié)起來于1911年10月10日發(fā)動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結(jié)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初步建立起了中華民國政權(quán),天下大勢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在這風(fēng)起云涌社會變革的動亂年度,受苦最多的仍是毫不知情的軍民百姓,流離失所,背井離鄉(xiāng)的也是平民百姓。
不久,由于袁世凱的叛變,辛亥革命失敗,勝利果實突被袁世凱竊取,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凱登基稱帝,恢復(fù)了帝制,遭到了全國人民的反對,而就在此時,趙光楣及其小酒館的命運也由此轉(zhuǎn)變。
袁世凱稱帝后,下令整頓長安街,重新整飭整條街上的人家建筑,驅(qū)逐窮困人家,拆除破舊建筑,命令下達(dá)后,各大政府衙門紛紛行動起來,在百姓凄厲的哭喊聲中,拆除了一座座民宅,毀壞了一家家遮風(fēng)擋雨的港灣。
這天,衙門的官兵來到了趙光楣家中,不用說明來意趙光楣也已知曉他們此行的目的,只見趙光楣把妻子兒女護(hù)在身后,上前對著官兵一拍胸脯怒道,你們這些統(tǒng)治者,這些不干實事的官兵不知道為老百姓排憂解難,為老百姓捉拿盜賊,卻來拆老百姓的屋子,拆我們的家,你們是官逼民反嗎?我趙光楣一輩子平庸沒本事,不能像父母期望那樣考取功名做大官光宗耀祖,只愿守著父輩留下來的一家小酒館平淡度日,如今這小小的愿望都實現(xiàn)不了了嗎?今天你們誰拆了我家這酒館,就先從我趙光楣的尸體上踏過去!咳咳咳。。。。已年至四十的趙光楣如今身子更是不如前,兩鬢斑白,身形佝僂,經(jīng)年累月還落下哮喘的毛病,話說不上幾句就滿臉通紅不止地咳,看上去便知道他經(jīng)歷了歲月的滄桑,飽受生活的摧殘,一名官兵頭子想上前推開趙光楣的阻攔,底下一名小兵上前來對官兵頭子耳語道“頭子,這糟老頭子一看就是吃軟不吃硬的貨,要是真硬拆了他的這小破酒館,指不定他會鬧騰出了什么幺蛾子,上頭讓我們辦事弄干凈點,這萬一真鬧出了人命可不好向上級交代呀,我們先來軟的,跟他商量一下條件,指不定他就明理了呢?!惫俦^子聽了后決定采取下屬的意見,于是轉(zhuǎn)身對趙光楣說“咱們官府也不是不講理的主兒,這樣吧,你這破酒館不會白白拆了你的,咱們就按一間房八吊錢來折算吧,怎么樣?給你一天時間考慮,如果不答應(yīng)就休怪我們來硬的強拆了你這破酒館,弟兄們我們走”。說罷就率領(lǐng)著一眾官兵離開了趙光楣家。
又是夜晚,外面下著大雪,趙光楣抱著一個酒壇子在自家院子一口接著一口想要把自己灌醉,他抬頭仰望月亮,不禁悲從中來,仰天長嘆,“這如今到底是什么世道?天要吃人,官也要吃民,拆了我家的酒館這是唯一的活路也不給我留哇,雖然酒館盈利不多,但是跟周圍的人都熟悉,生活得還算自在,如今要拆了我的家叫我和我的妻兒住何處去!”在他的悲嘆中,屋內(nèi)的妻子兒女也落淚不止,只有天上一輪皎潔的白月無聲的望著他。
第二天官兵按時又來到了趙光楣家,卻只見他妻子兒女不見趙光楣身影,于是官兵們毫無阻礙地拆了他家的小酒館,只留他他的妻子兒女在一旁抱頭痛哭卻也無可奈何,自此,再也沒人見過趙光楣的身影,有人傳,官兵離開趙光楣家的那天夜里,趙光楣乘著酒勁,跑到官府去發(fā)酒瘋叫嚷著誰拆他家酒館他跟誰拼命,最后被官府的打的鼻青臉腫被丟了出來,有人看到他半夜回家收拾行囊丟下全家大小冒出風(fēng)雪一瘸一拐地逃出城去了,至今傳言可不可信那又另當(dāng)別論了。
丟下老少獨自離開的趙光楣是否也曾經(jīng)無奈,這一去如果再回來,老家那醇厚的酒香也早已不在了吧,在政治動蕩的年代,興也苦亡也苦,青史總讓人無奈,更迭了朝代,當(dāng)時的明月也換了一撥又一撥的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