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盧梭是法國偉大的哲學家、教育家,啟蒙運動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教育理念上,盧梭是西方教育發(fā)展史上自然教育理論的代表?!稅蹚泝骸肥潜R梭的教育著作,此書集中闡述了盧梭的教育思想。盧梭認為,兒童的身心發(fā)展有其自然規(guī)律,教育應當順應兒童的天性,遵循和尊重兒童成長規(guī)律。自然主義教育的目標是培養(yǎng)自然人,其要求按照不同教育年齡進行各年齡段的教育。
【關鍵詞】:愛彌兒;自然主義;自然教育;自然人
愛彌兒在盧梭全部思想體系中占據(jù)核心位置。盧梭認為教育才是實現(xiàn)人重新塑造的途徑。盧梭崇尚自然,主張“回歸自然”。自然教育是盧梭教育理論的根本思想。
一、自然主義教育的基本含義
盧梭自然主義教育的核心是“歸于自然”,即教育要遵循兒童的自然天性,培養(yǎng)身心和諧發(fā)展的人。盧梭認為:“出自造物主之手的東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全壞了”。人性也是這樣,自然賦予人類自由、平等、博愛的善良本性,但由于不合理的社會制度、宗教、傳統(tǒng)偏見以及人為的文化教育的影響,人的善良本性全毀壞了,因此,必須通過自然教育使人的本性得到自然發(fā)展。 所謂教育順應兒童天性發(fā)展的自然歷程,就是教育必須遵循兒童身心發(fā)展的特征。盧梭說:“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如果我們打亂了這個次序,我們就會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實,它們既不豐滿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會腐爛;我們將造成一些年紀輕輕的博士和老態(tài)龍鐘的兒童”。他反復強調(diào)“要按照你的學生的年齡去對待他”。[1]
二、自然主義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培養(yǎng)自然人
盧梭自然主義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是培養(yǎng)“自然人”。盧梭的自然教育是跟當時的公民教育相對的。公民教育培養(yǎng)的是服從國家的專制統(tǒng)治的人,而自然教育培養(yǎng)的自然人是有著獨立的價值觀和判斷能力,能靠自己的勞動為生而不依賴他人的勞動生活,并且身心健康的人。但是盧梭所指的自然人并不是與社會格格不入的人。盧梭認為,一個生活在自然中的自然人不同于一個生活在社會中的自然人。盧梭強調(diào)對人的判斷力的培養(yǎng),他要培養(yǎng)的自然人是能生活在社會中的具有獨立判斷力的自然人。[2]他們既能盡到作為社會成員的職責,又能保持純真的天性、自由發(fā)展,不受腐敗侵襲。
盧梭把人的教育作為教育的首要任務,認為做人是人的天職。他說:“在自然的秩序中,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他們共同的天職,是取得人品”。又說:“從我的門下出去,我承認,他既不是文官,也不是武人,也不是僧侶;他首先是人”。這種自然人與封建教育培養(yǎng)出來的人根本不能同日而語,他的天性得到了充分發(fā)展,不論在什么樣的情況下,他都能掌握自己的命運、保持人的地位。
盧梭培養(yǎng)自然人的教育目標,是教育目的上的革命,有著巨大的反封建意義。但盧梭強調(diào)完全按照人的本性來培養(yǎng)人,這種完全擺脫社會制約來培養(yǎng)人的理論,是不切實際的空想。
三、自然教育的實施--教育年齡分期及各個年齡階段的教育
在《愛彌兒》一書中,盧梭按照兒童年齡發(fā)展的自然進程,將教育年齡劃分為四個階段,并詳細論述了不同時期兒童的教育方法、教育內(nèi)容、應注意的事項等等。
第一階段稱為嬰兒期的教育(嬰兒出生后的前兩年)。盧梭認為這一時期的教育應以幼兒身體的養(yǎng)護和鍛煉為主。盧梭認為體質(zhì)鍛煉有利于智力的開發(fā)。[3]盧梭對這一時期的幼兒教育提出了獨到的見解。如他主張給嬰兒穿寬松的衣服以免影響其身體的發(fā)育;他倡導由母親親自照看孩子,由父親教育孩子;挑選保姆要選擇身心皆健的等等。
第二階段稱為兒童期的教育(2—12歲)。盧梭認為這一時期的教育重點是感官的教育。從現(xiàn)代研究成果來看,盧梭的這一看法有一定的科學性。因為一個人的不同感官的發(fā)展存在著不同的敏感期,而這些敏感期幾乎都集中在人的童年階段。在盧梭看來,理性教育應以感覺經(jīng)驗為基礎。在諸多感覺中,盧梭最為看重的是觸覺和視覺的教育。因為這兩種感覺的用途是最經(jīng)常和最重要的。除了這兩種感覺的教育之外,盧梭對聽覺、味覺等各種感覺的教育都有提及。
第三階段稱為青年期的教育(12-15歲)。盧梭把這一階段仍稱為青年。青年階段的教育重點在知識教育和勞動教育上。知識教育上,盧梭把培養(yǎng)興趣和提高能力放在首位,并注意通過知識學習陶冶情操。盧梭還主張教育內(nèi)容要有選擇,他說道:“真正有益于我們幸福的知識,為數(shù)是很少的,但是只有這樣的只是才值得一個聰明的人去尋求,從而也才值得一個孩子去尋求,因為我們的目的就是要把他培養(yǎng)成那樣聰明的人?!眲趧咏逃?,他認為這一階段的人應學習一門職業(yè)并提出了選擇職業(yè)的幾條原則:“有用,這是最基本的;適合自己的稟賦,不能單憑熱情沖動去選擇職業(yè),眼高手低也不能成功;適合自己的性別和年齡,青年人不宜選擇整天呆在房間里的職業(yè);清潔衛(wèi)生,無害于身體。”本著這些原則,盧梭為愛彌兒設計的職業(yè)是木工。
第四階段稱為青春期的教育(15-20歲)。盧梭把這一時期的教育重點放在道德教育和宗教教育上。道德教育方面,盧梭認為,“道德教育的第一個內(nèi)容是培養(yǎng)‘善良的感情’[4],方法是給學生閱覽人類不幸、困難、受難的圖畫,還要注重善良的示范。道德教育的第二個任務是培養(yǎng)‘善良的判斷’,研究歷史是完成這個任務的主要方法,他對于偉大人物的傳記特別注意。道德教育的第三個任務是發(fā)展‘善良的意志’。要實現(xiàn)這個任務,需要實際的練習,練習對貧民的援助,對不幸者的保護。”宗教教育方面,盧梭認為“沒有信仰就沒有真正的道德”。他要求人們要愛上帝勝于愛一切,但反對當時教士編寫的荒誕教義和教會的繁文縟禮,他認為當一個人受了自然的教育后就會自然而然地理解宗教。
第五階段稱為愛情和婚姻家庭教育(成年以后)。盧梭以愛彌兒和蘇菲相識、相愛再到步入婚姻的過程為例詳細描述了這一時期的教育。這一時期的教育中,盧梭還專門提及了針對女子的教育。他一方面提出女子應當受教育,一方面又指出女子所受的教育也不要太多。盧梭認為女子應當是男子的附屬品,他理想的女子形象是受過適當?shù)慕逃馁t妻良母型的女子。
盧梭的教育思想在當時的歐洲具有革命性的意義,他是劃時代的教育思想家。盧梭的教育思想在當時的社會具有全新的意義,他啟發(fā)人們用新的眼光來看待教育。盧梭不僅影響了后來的教育家的教育思想而且推進了后世的教育實踐進程。
參考文獻:
[1]楊勇.盧梭教育思想的現(xiàn)實意義[J].中國電力教育,2009(6):185.
[2]劉黎明.論西方自然主義教育家對教育科學發(fā)展的歷史貢獻[J]. 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5):133-142.
[3]文燁.國外體育思想對我國學校體育的啟示[J].教學與管理,2012(18):54-156.
[4]劉宏達.論德國的善良教育及其對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啟示[J].社會主義研究,2015(2):3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