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鋼琴演奏不僅僅是機械的手指指法技巧訓練與情緒情感的表達宣泄,它還包括了聽覺參與過程。鋼琴演奏者要時刻保持高敏感度的聽覺能力,打破固化的審美傾向與心理定勢,確保演奏即興過程的高靈活性與高質量。本文基于兩種聽覺能力訓練方法來探討鋼琴演奏中聽覺的重要性,希望為鋼琴學習者帶來有價值參考。
【關鍵詞】:聽覺能力;鋼琴演奏;內心聽覺;內省法;強化訓練
本文所探討的鋼琴演奏聽覺能力絕不單純是人類都具備的外部生理聽覺,它是一種特殊的音樂聽覺形式——內心聽覺,內心聽覺是通過長期音樂訓練而獲得的一種獨立的音樂素養(yǎng)。相比于外部生理聽覺對于物理信號的直接感知與記憶。內心聽覺會構建自己獨立的聽覺系統(tǒng),在外部生理聽覺的基礎之上,實現(xiàn)基于心理操作技能的潛意識活動。換言之,內心聽覺更強調內心表象,它不依賴任何音響效果,而僅僅依靠人類的思維與記憶表象來準確構建內心音樂意象。作為樂器演奏者都應該具備這種內心聽覺能力。
一、鋼琴演奏中的內心聽覺能力
(一)內心聽覺能力的理論闡述
內心聽覺能力涉及心理學內容,當鋼琴演奏者使用內心聽覺能力時,它所演奏的音樂內容應該記憶保存于頭腦中,形成一種音樂意識形象,這在認知心理學中被稱為“表象”。“表象”就分為視覺表象、聽覺表象、動覺表象與觸覺表象等等。而對于鋼琴演奏者來說,這種表象從記憶表象與想象表象兩方面來劃分更為合適,即鋼琴演奏者在鋼琴演奏過程中,會形成一段完整的聽覺思維,它與外部生理聽覺感知相呼應,內心聽覺與生理聽覺相互作用,共同形成聽覺表象,它還被稱之為聽覺想象預知過程。
在鋼琴教學課程中,教師告訴學生要利用耳朵來分辨和判斷自己所彈奏出來的一切音響效果,這就是教師希望學生能夠重視內心聽覺。但在學生獨立練琴過程中,往往會忽視這一內心聽覺,不會隨時檢驗音響效果,他們僅僅通過動作發(fā)出聲音來評判音響效果,這種做法違背了內心聽覺原則,也無法養(yǎng)成學生正確的聆聽習慣與音樂鑒賞能力。換言之,如果鋼琴學習者不能有效掌握內心聽覺能力,他們就無法逾越自身盲目演奏的技術意識障礙,演奏水平也無法實現(xiàn)進階。
(二)內省法
內省法是強化鋼琴學習者內心聽覺訓練方法的本質方法。誠如上文所述,大部分鋼琴學習者都不善于或無法堅持運用自我意識來實現(xiàn)彈奏過程中的自我監(jiān)控,這讓鋼琴演奏成為了一種單純的技巧性活動,缺少了人類意識的參與。但是,自我意識監(jiān)控作為鋼琴演奏心理操作的重要技能,它不能被鋼琴學習者所忽視,當他們的手指在琴鍵上運動時,他們唯一的自我監(jiān)控執(zhí)行者就是內心聽覺。這種內心聽覺應該在鋼琴演奏過程中被不斷動態(tài)調節(jié)控制,保證自我監(jiān)控的內省過程良性循環(huán),最終將演奏水平發(fā)揮到極致。當然,達到上述內省法要求的最直接行為就是要求鋼琴學習者能夠打破自我意識思維定式,實現(xiàn)心手合一,但這對于普通鋼琴學習者來說是很難做到的,因此基于內省法這一根源方法,下文也介紹了兩種鋼琴演奏中聽覺能力的訓練方法,希望鋼琴學習者本身可以自由掌控鋼琴,并努力將自我意識調動出來,培養(yǎng)并優(yōu)化自身的內心聽覺能力[1]。
二、鋼琴演奏中內心聽覺能力的培訓方法
鋼琴學習者進行聽覺能力培訓要遵循以下兩種方法:返送練習法與黑暗練習法。
(一)返送練習法的內涵與訓練應用
1方法基本內涵
所謂返送練習法就是指學習者要頭戴耳機來實時監(jiān)聽自己的演奏過程,客觀講這是一種對學習者的強行聽覺自我監(jiān)聽方法,希望實時反饋信息,幫助學習者提高演奏能力。換言之,返送練習法就注重對鋼琴音響效果的實時反饋,它利用耳機中的新反饋聲音來提醒學習者時刻回歸到理性的軌道上,注重音響體驗與自身演奏效果的銜接,幫助學習者控制演奏感情與節(jié)奏。以下來介紹該方法的訓練應用過程。
2訓練方法設計
該方法要求學習者每天練習1~3首曲目,每首曲目練習測試30分鐘左右,其訓練過程應該如下:
以巴赫的BWV858練習曲為例,首先在第一天利用錄音筆進行試錄,并選擇返送法展開練習。在練習過程中可能存在聲音不夠連貫、旋律線條不夠流暢、強弱對比不夠明顯的問題,此時基于錄音筆和耳機反饋信息可以發(fā)現(xiàn),第一天的訓練存在趕節(jié)奏的問題。
第二天的訓練主要練習前奏曲部分,要以錄音筆方法為主,輔助配合返送法,解決前一天練習過程中趕節(jié)奏的問題。當天的練習以背譜練習為主,在練習過程中首要目標就是穩(wěn)住節(jié)奏。通過錄音筆來錄音反復聽,看自己的雙手聲部比例是否協(xié)調,例如右手彈奏過重,或左手旋律線條太模糊。在練習過程中,最好左右手各錄制一次,發(fā)現(xiàn)其中的音色不均勻問題并加以修正。
第三天的訓練主要以細節(jié)練習為主,要結合返送法和錄音法,對練習曲中的16分音符節(jié)奏均勻問題進行調整,完全解決趕節(jié)奏問題,并利用錄音筆錄制3個聲部,特別關注中低聲部的線條模糊問題。
第四天的訓練主要練習前奏曲與賦格,對于聲部錯綜復雜的部分和強弱對比不明顯的部分要進行修正,特別是要解決左手聲部控制力偏弱的問題。某些學習者在練習該練習曲時可能出現(xiàn)主體旋律前半句被后半句音響效果淹沒的情況,在練習過程中必須加以注意。
3訓練總結
通過返送練習法與錄音法交替練習BWV858練習曲,要求在練習過程中多注重對節(jié)拍器的節(jié)奏控制,并且要做到左右手分聲部的演奏均勻,特別是練習曲譜分局中的自我控制能力,最后要求學習者必須要以較穩(wěn)的控制節(jié)奏進行演奏,并保持各個聲部的清晰程度,以及手指的控制能力都處于高質量[2]。
(二)黑暗練習法的內涵與訓練應用
1方法基本內涵
黑暗練習法顧名思義要求學習者在完全黑暗的狀態(tài)中演奏鋼琴,它去除了人的視覺依賴感,進入一種單獨靠聽覺來演奏的盲彈過程,這樣有助于學習者更專注于聽覺方面,且能夠一定程度上激發(fā)學習者的手指與聽覺靈敏性,幫助學習者大量積累聽覺意象。在黑暗練習法中,就要求學習者時時刻刻都要“找聲音”,將剛剛彈奏過的聲音與內心聽覺做對比,然后進行自我控制,重新調整自己的觸鍵面積、角度與力度,做到對彈奏音響效果的有機調整。
2訓練方法設計
以舒伯特a小調奏鳴曲D845第一樂章為例,同樣要用到錄音法輔助黑暗練習法來展開訓練。第一天主要進行錄音后初體驗黑暗練習法,且要求學生完全放棄踏板進行練習。因為舍棄了踏板,所以在練習錄音中會發(fā)現(xiàn)練習曲練習過程中存在悲涼、流浪情緒不足的問題。為此要練習大句子的連貫氣息,并設計斷句和問句,明確樂曲句子的具體走向,通過這些練習來彌補演奏中的情感缺失。
在第二天的練習中,主要練習呈示部,明確句子中的音程距離,并有效把握休止符,發(fā)現(xiàn)曲子中音樂情緒的沖突,并培養(yǎng)自己對音樂情感的理解,抓住音樂情緒。在黑暗練習后,可能會發(fā)現(xiàn)自身在三連音音色方面不夠均勻,且對踏板的運用不夠干凈和細膩。
在第三天的練習中,要全面引入踏板練習,合理把握延音踏板與弱踏板,并調整樂曲的邏輯布局,并找到情緒的最高點。
3訓練總結
通過黑暗練習法,要注重中聲部單獨練習過程,并基于踏板來進行細膩調整,有效調整踏板與雙手結合。另外,也通過黑暗練習法來將自己在練習過程中的缺點放大化,找到問題并解決問題[3]。
總結:
本文闡述了鋼琴演奏中內心聽覺的內涵與重要功能作用,并提出兩種訓練方法來實現(xiàn)對鋼琴學習者聽覺的優(yōu)化,希望以此來激發(fā)演奏者在演奏過程中外部生理聽覺與內心聽覺的相互照應,讓演奏者的鋼琴演奏情感表達更加純粹,也更加全面、理性。
參考文獻:
[1] 孫曼.淺談鋼琴演奏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演奏能力[J].大舞臺,2010(2):129-130.
[2] 鞠真.淺談內心聽覺在鋼琴演奏中的培養(yǎng)與訓練[J].文藝生活·文藝理論,2011(6):94-94.
[3] 鄭毅峰.淺談鋼琴演奏教學中傾聽能力的培養(yǎng)[J].北方音樂,2012(11):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