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看到了一篇關于美國小朋友暑假要做的100件事的清單的文章,感慨萬千。還未細看這份清單之前,單單看100這個數(shù)字,我想不甘落后的中國家長會不會嚇一跳呢?兩個月的暑假,除去結(jié)束前讓孩子“收收心”的至少一個星期的時間,豈不是每天平均要做兩件事?最殘酷的是,孩子放暑假了,家長還要正常上班。如果家長只能利用周末的時間來陪孩子完成,那么每個周末要完成十三四件事。天哪,十三四件?會讓有些家長直接“崩潰”嗎?
我們不妨先來看看這份暑假作業(yè)的清單吧!我嘗試著把100件事分為9個系列,分別是:
運動系列:包括去游泳、玩空手道、玩橄欖球、去輪滑、騎自行車等16項。
游戲系列:包括吹泡泡、玩跳房子、打電子游戲、下國際跳棋等14項。
美食系列:包括烤餅干、去麥當勞、做菜、去野餐等10項。
任性系列:包括睡個懶覺、看電視、開個睡衣晚會等6項。
家務系列:包括帶著微笑做家務、洗車等4項。
親近自然系列:包括去野營、去農(nóng)場、種植、抓蝴蝶或蟲子、爬樹等10項。
讀萬卷書系列:包括寫封信、寫首詩、寫本書、涂顏料、聽音樂、唱歌等13項。
行萬里路系列:包括去旅行、去圖書館、去集市、去探索基地、去太空中心等16項。
閱人無數(shù)系列:包括去朋友家玩、和哥哥姐姐玩、去外婆家玩、和表兄妹玩等9項。
還有兩條,即清單上的第一條和最后一條,分別是“出去玩”和“玩得開心”。我想這兩條更像是貫徹上述98條的總原則。
對照我們的暑假作業(yè),會有多少家長覺得“慚愧”?我們孩子的暑假有做計劃嗎?還是過一天少一天?我們的計劃是否總是被各種培訓班填滿?從幼兒園到培訓班,從這個教育機構到那個教育機構?豈不知,之所以要放暑假,就是希望孩子能夠不再受學校圍墻的束縛,去親近自然、擁抱社會。之所以放暑假,就是希望孩子能夠不再受同學年齡的限制,與哥哥姐姐、表兄表妹,甚至與叔叔阿姨、爺爺奶奶們一起嬉戲,一起學習。之所以放暑假,就是希望孩子們在沒有老師的“看管”下,學習如何在自我管理中享受生活,享受自由。
沒有計劃的暑假,猶如“吃了上頓沒下頓”的生活,暑假生活是貧困的。被各種培訓班充斥的暑假,猶如數(shù)十天如一日的“套餐”,暑假生活是溫飽的,也是單調(diào)的。敢于拿著這份有100個選項的“菜單”給孩子點菜的,暑假的生活是全面小康的。這100項基本都能完成和實現(xiàn)的,暑假生活無疑是富足的,更是幸福的。而孩子現(xiàn)在暑假生活的貧窮或富足的程度,和孩子30年、40年之后的生活狀況會有聯(lián)系嗎?
如果我們把暑假當作是學校教育查漏補缺的“補課時間”,那么,孩子可能將因為錯過學校教育的太陽,而錯過社會教育的星星和月亮。
在暑假生活這份“菜單”面前,你是一個合格的“廚師”嗎?你會彬彬有禮地把菜單拿到孩子面前,真誠而自信地說“孩子,請點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