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近幾年來,我國農村的土地結構不斷地發(fā)生變化和調整,關于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項目受到了人們越來越多的重視。本文針對湖南省衡陽市農村土地流轉現狀展開調查,探索土地流轉政策的實施效果及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改進土地流轉政策的有效措施,以期能使我國的土地流轉制度更加完善,進而提高農村村民的生活水平。
[關鍵詞] 土地流轉;現狀調查;實施效果;衡陽市
[中圖分類號] F32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7909(2017)33-19-2
1 衡陽市農村土地流轉現狀調查
1.1 對衡陽市社會情況的調查
調查研究發(fā)現,湖南省衡陽市農村村民的文化知識程度較2010年人口調查相比有很大的提高,農村村民的生產收入相應地有所增加,每年村民的恩格爾系數值在不斷降低。由于衡陽市的經濟發(fā)展狀況不是很好,政府每年都會為農村開設不少的扶貧項目,并且為農村村民提供一些關于土地流轉方面的培訓講座,使村民可以快速提高對土地流轉項目的認識。
1.2 對衡陽市農村土地流轉現狀的認知調查
大部分村民對于土地流轉這一概念或多或少有一些認識,但掌握得并不是十分全面和正確。從衡陽市農村的實際土地流轉情況來看,有70.2%的村民是自發(fā)組織進行彼此之間的土地使用權變更和流轉的。除了自發(fā)組織的流轉形式以外,還有農村村民集體組織的流轉,就是要把大家的土地集合起來,然后再進行統(tǒng)一的分配使用。這樣就形成了一定的規(guī)模化,同時還能夠調動起全村的所有家庭都積極參與到土地流轉當中來,進行集中化管理,從而提高農村生產市場的競爭力。
1.3 衡陽市農村土地流轉結果分析
總體來說,農村土地流轉項目不斷增多,越來越多的村民開始認識到了土地流轉的重要性,通過農村土地經營流轉,不僅大大提高了農業(yè)生產水平,而且可以促進工業(yè)及服務行業(yè)的發(fā)展。
2 衡陽市農村土地流轉存在的問題
2.1 土地流轉形式單一
衡陽市農村土地流轉模式單一,有的土地關系比較模糊,這樣在土地流轉過程中涉及到的承包權問題界限不是很清晰,在分配使用權時也會存在爭議,特別是在集體土地流轉時,對于這種土地的歸屬權不是特別清晰的情況會比較難處理,進而引發(fā)土地糾紛,嚴重的甚至會動粗,傷害了村民之間的感情。
2.2 村民保守觀念過為嚴重
關于農村土地流轉,一方面村民希望可以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來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另一方面土地是村民生存的根基,沒有了土地也就等于沒有了家,所以部分村民會選擇保留自己土地的承包權不變,然后找其他人來耕作自己的田地,或者是把土地閑置在那里而不配合土地流轉,進而造成農村土地被大量浪費。
2.3 缺乏科學的土地流轉合同作為保障
在衡陽市農村土地流轉過程中,存在的另一問題就是村民之間的流轉合同起不到法律保障作用,合同內容并不是十分規(guī)范。沒有正確的土地流轉合同作為法律保障,也就意味著村民自身的利益得不到保障。沒有流轉合同對村民自發(fā)組織的土地流轉項目進行正確的引導,一些人便會利用法律及政策上的漏洞,為自己謀取大量的暴利,嚴重威脅著國家和集體人民安定的生活狀態(tài),讓村民從心里抵觸土地流轉項目的進行。
3 衡陽市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現行政策實施效果
3.1 經營權流轉面積比較小
當前研究結果表明,土地的經營權變更所占的流轉面積還是比較小的,并沒有完全發(fā)揮出土地流轉的作用,這種土地經營權的變更流轉性是相對于衡陽市整個農村作物種植面積來說的。從2015年衡陽市土地流轉政策可以了解到,當地政府希望可以大幅度提高農村的土地流轉面積,要比上一年土地流轉面積提高20%,這表明了衡陽市政府對當地農村經濟發(fā)展的殷切期望。根據實際的政策實行效果可以了解到,農村土地流轉項目開展效果并不是很好,流轉面積只相對于上一年提升了8%,遠遠沒有達到政府所想要的實際要求。不能形成較大的生產規(guī)模,也就意味著大規(guī)模農業(yè)生產項目無法順利開展,村民參與土地流轉項目的積極性就會大大下降,慢慢地土地資源就不能夠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對農村經濟的發(fā)展也會有所限制。
3.2 沒有形成完整的農村土地流轉市場
土地流轉需要的是全體村民的大力支持和配合,還應具有和諧的土地流轉市場環(huán)境,此時市場本身所具有的調節(jié)作用,能夠加快土地流轉項目的開展,也能夠保障流轉項目可以順利運行。良好的土地流轉市場環(huán)境,對于土地流轉項目的實行起著很好的輔助作用。但從實際情況來看,并沒有形成一套科學的、完整的流轉體系,現行政策下的流轉市場環(huán)境可以說是殘缺不全的,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夠完成對土地流轉市場環(huán)境的構建。缺乏有序的科學土地流轉市場環(huán)境,很多流轉項目不能夠開展下去,最終的結果就是農村土地流轉項目的實施效果并不明顯。
4 衡陽市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政策優(yōu)化措施
4.1 健全農村土地流轉形式
針對過去單一的土地流轉形式,衡陽市當地政府可以通過政策補給的方式將過去那些零散的土地進行整合,實現一體化經營,使得當地的土地經營逐漸走向正規(guī)化發(fā)展道路。比如,衡陽市常寧市就采用了復合型農村承包經營合作社模式進行生產,通過土地承包流轉方式形成了養(yǎng)豬、養(yǎng)羊等一體化發(fā)展的生態(tài)旅游行業(yè),調動了當地的第二產業(yè)和第三產業(yè)的發(fā)展,使得農村有限的土地資源得到了最大化利用,實現了農村土地經營下的資金和技術融合,減少生產成本的同時給村民帶來了豐富的經營效益,滿足了衡陽市村民日益增長的生活質量要求[1]。
4.2 轉變村民錯誤的土地流轉理念
要進一步完善農村土地流轉項目,需要從源頭上轉變村民錯誤的土地流轉概念,形成正確的土地流轉意識。這就需要農村村委組織中的工作人員到村民家里對他們做思想工作,讓他們明白實施農村土地流轉項目的重要性,明白實施土地流轉項目以后對村民自身發(fā)展、對衡陽市經濟發(fā)展乃至于我國農業(yè)發(fā)展的重要意義[2]。這不僅能夠實現農村土地資源的合理分配,而且也為當地村民提供了再就業(yè)的機會。
4.3 加強法律保障
對于傳統(tǒng)農村土地流轉項目合同缺乏法律保障的情況,我國政府部門需要從法律層面來完善農村土地制度和運作流程,各種合同都必須要有政策法律的保護支撐,確保村民自身的利益不會遭受到不法分子的侵犯,同時也使得衡陽市農村土地流轉項目變得合法化。同時,還可以盡可能減少土地流轉時的浪費現象,打碎村民的老舊思想,使村民能夠重新接受新的土地經營管理模式[3]。經過法律化、規(guī)范化管理,大大提高農村村民參與土地流轉的主動性,通過透明化的操作流轉方式,讓全村所有的村民都能夠對其進行監(jiān)督,不會受到第三方的干擾,盡可能地避免了“投機倒賣”行為的出現,有效地保全村民的土地財產,讓所有的土地出租、征用項目變得規(guī)范化和科學合理化。與此同時,國家政策對土地的二次流轉項目進行了法律規(guī)范,嚴格規(guī)范二次流轉的流程,保障各方面的利益,通過政策優(yōu)化的方式可以使三方簽訂的流轉合同更具法律效力[4]。
參考文獻
[1]陳建衡.完善衡陽市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建議[J].現代國企研究,2015(8):165.
[2]陳建衡.衡陽市農村農用土地流轉現狀及其面臨的主要問題分析[J].農業(yè)與技術,2015(22):196.
[3]左良平.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法律問題研究[M].長沙:中南大學出版社,2011.
[4]葛一霓.方正縣農用地流轉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D].哈爾濱:東北農業(yè)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