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報是黨和政府的喉舌,是宣傳黨的綱領、路線和方針政策的工具,對黨和政府聯(lián)系人民群眾起著橋梁和紐帶的作用。黨報校檢工作與黨報質(zhì)量休戚相關(guān),是確保黨報高品質(zhì)、高水準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一、深厚的政治修養(yǎng)是做好黨報校檢工作的基石
2016年2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提出了五個“事關(guān)”、四個“牢牢”,對新聞輿論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賦予了新的使命。因此,黨報校檢人員必須在工作中把握好正確的政治導向,為黨的新聞事業(yè)把好關(guān),真正做到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毙z人員在校檢稿件過程中絕對不可麻痹大意,疏忽了新聞原稿中隱藏著的政治性錯誤,否則將會使黨報權(quán)威、品質(zhì)大打折扣,對國家和人民利益造成嚴重損害?!皩嵺`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彼?,校檢人員首先要扎實學習并牢固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國家法律法規(guī);其次要運用理論指導并解決現(xiàn)實中出現(xiàn)的具體問題,做到理論和實踐的有機結(jié)合;同時還要深入學習和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與時俱進。唯有如此,才能不斷夯實政治修養(yǎng),提高政治辨別力,打好黨報校檢工作的基石。
二、過硬的職業(yè)素養(yǎng)是做好黨報校檢工作的關(guān)鍵
校檢工作是記者采寫、編輯編排工作的升華,校檢人員是黨報面對受眾的第一讀者,也是把關(guān)者、“守門員”。做好黨報校檢工作,過硬的職業(yè)素養(yǎng)尤為關(guān)鍵。
(一)不斷學習豐富知識
“問渠哪得輕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毙侣勈聵I(yè)涉及社會的各個層面,包羅萬象、紛繁復雜,要求新聞工作者成為學識淵博、博物多聞的雜學家。作為黨報校檢人員,除掌握漢語言文學知識、新聞學知識外,還要廣泛涉獵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等各個學科領域的知識,并要求自己努力做到兼容并蓄、觸類旁通。
例如,《內(nèi)蒙古日報》上的《弟弟搬進了新樓房》(2016年2月22日2版)一文初次大樣上寫道:“但他從此也背上了4萬多元的貸款,每月還需還1300多元的利息?!边€有《貼“膏藥”防血栓》(2016年12月20日10版)一文初次大樣上寫道:“用這種藥貼的好處之一是可以自動檢測到血栓形成風險并施以適量抗癌藥物,藥物作用更快更有效,無需讓患者通過接受驗血才能知道是否有血栓風險。”這兩句話中的“需”都應當是“須”?!绊殹弊制厥吕砩锨槔砩系谋匾?,強調(diào)一定要,詞性為副詞,后面常連接動詞或動性較強的詞語;“需”字則偏重需求之意,詞性為動詞,后面常連接名詞類詞語,一般搭配物。這些基本的漢語言知識,卻是記者寫稿、編輯編稿過程中最易忽略和出錯的。所以,扎實的漢語言文字學功底對于黨報校檢人員來說就如水對于生命般必不可少、至關(guān)重要。
又如,《光明日報》上一則圖片新聞《蠟梅迎春》(2017年2月2日1版)中寫道:“廣西省桂林市西山公園內(nèi)的蠟梅迎春綻放,陣陣馨香襲人,吸引了不少游人前來賞梅?!薄皬V西省”犯了地名常識性錯誤,應為“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缎氯A視點》一則新聞中將“零下15攝氏度”錯寫成“攝氏零下15度”,“攝氏度”是一個完整的計量單位,“攝氏”與“度”不可分開,也不能簡稱為“度”。這些錯誤日常屢見不鮮,黨報校檢人員要想一眼識破,就必須廣泛涉獵各個學科領域的知識,做到博古通今、融會貫通。
(二)高度負責恪盡職守
態(tài)度決定一切。要想做好黨報校檢工作,必須要有高度負責、恪盡職守的工作態(tài)度。有了這樣的態(tài)度,我們自然而然就會對訊頭、字號、日期等細小錯誤,甚至政治性、政策性等重大失誤有高度的警覺性和敏銳的洞察力,而不會大意失荊州。
例如,《內(nèi)蒙古日報》上的《優(yōu)化資源配置 激發(fā)旅游市場活力》(2016年11月7日5版)一文,初次大樣上寫道:“十大主題產(chǎn)品是:主席視察尋跡、冰雪歡樂大觀、百眼圣泉體驗、穿越林海雪源、百里霧凇觀賞……”這句話中的“雪源”應為“雪原”。帶著責任心、帶著糾錯的眼睛認真校檢,這種小錯必然現(xiàn)出原形,而一旦麻痹疏忽則會不小心漏掉。校檢人員應時刻警鐘常鳴,對新聞稿的差錯保持嫉惡如仇、除惡務盡的心態(tài)。
(三)放平心態(tài)積極樂觀
校檢工作比起其他新聞工作難免枯燥乏味,校檢人員要放平心態(tài)、積極樂觀。要善于從平凡的工作中發(fā)現(xiàn)無窮的樂趣,讓相對機械、呆板的工作轉(zhuǎn)化為創(chuàng)新和有趣的愉悅行為。校檢工作是對記者寫稿工作、編輯編稿工作的再推敲、再升華,能夠使文稿更嚴謹、更完美,更符合宣傳規(guī)律、更適合受眾閱讀。這樣一個錦上添花的過程難道不令我們快樂嗎?當面對工作上的差錯時,不應陷入自暴自棄、驚慌失措的狀態(tài)中,而應積極調(diào)整心態(tài)、轉(zhuǎn)化情緒,及時反思,總結(jié)出現(xiàn)錯誤的原因,培養(yǎng)自己克服困難的勇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鼓舞自己不斷學習、不斷提高。
三、嚴謹?shù)墓ぷ髯黠L是做好黨報校檢工作的保障
《韓非子·喻老》曰:“千丈之堤,潰于蟻穴,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边@句話告訴我們細節(jié)決定成敗,忽略細節(jié)必將釀成大錯。黨報一旦出現(xiàn)差錯,不管這個錯誤是記者寫錯、編輯編錯,還是改樣錯、動版錯等等,都與校檢人員脫不了干系。因此,校檢人員必須要嚴謹細致、一絲不茍地抓住一個個字詞、標點符號、新聞“五要素”等字里行間隱藏的各種差錯,更要把好新聞稿的政治關(guān)、政策關(guān)、導向關(guān)、語言關(guān),要不斷培養(yǎng)自己對錯誤的高度敏感性和辨別力。
例如,《內(nèi)蒙古日報》上的《選臺拖拉機去耕地》(2017年4月6日9版)一文,初次大樣上寫道:“屯墾隊鎮(zhèn)大南坊子村村民李忠仁坐上花1.34萬元新買的拖拉機上喜上眉梢?!逼渲小白稀焙汀巴侠瓩C上”兩個“上”重復,應將“坐上”改為“坐在”,或者將“拖拉機上”中的“上”刪去。這樣的小差錯從理解文章角度講并不影響閱讀,但卻是黨報上決不允許出現(xiàn)的錯誤。又如,《內(nèi)蒙古日報》上的《阿榮旗8種產(chǎn)業(yè)扶貧模式既輸血也造血》(2016年9月29日9版)一文,初次大樣上第三自然段寫道:“其中通過發(fā)展產(chǎn)業(yè)脫貧8749人、易地搬遷脫貧1371人、生態(tài)補償脫貧124人……”第四自然段則寫道:“通過異地扶貧搬遷項目,他在那吉鎮(zhèn)購買了1套住房……”其中“易地”與“異地”前后不一致,“易地扶貧搬遷”政策是國家的一項扶貧政策,文中都應當用“易地”。如果校檢人員疏忽大意最終見報就會是個嚴重的錯誤。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弊鳛橐幻h報校檢人員,我們應當時刻進行自我反?。河袥]有把握正確的政治導向,有沒有不斷提升自己的職業(yè)素養(yǎng),有沒有將嚴謹縝密、一絲不茍貫穿于工作的始終。我們要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五個“事關(guān)”、四個“牢牢”銘刻心頭,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地將高標準、嚴要求落實到每一個文字、每一篇新聞報道、每一張報紙上,不因任何因素的影響而放松、懈怠,要嚴格把關(guān)、嚴謹細致、恪盡職守。
(作者單位:內(nèi)蒙古日報社)
編輯:王洪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