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外閱讀是學生語文能力提高的源頭活水。在新知識、新信息不斷涌現的今天,在視聽技術不斷普及的今天,隨著新課程改革與高考改革的全面實施,積極主動地開展課外閱讀,是學生全面發(fā)展、終身學習的需要。同時,在廣大農村,經濟相對落后,信息比較閉塞,教學資源不足,教育理念滯后,高中課外閱讀活動開展也受到了一定制約。我們湖南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規(guī)劃2014年度湖南省教育科學研究基地專項課題《農村高中“三位一體”課外閱讀實踐與研究》(課題編號:XJK014BJD038)開展了相關調查與研究,收獲了一些體會。筆者認為教師是各項教學改革的關鍵之所在,教師要在課外閱讀中主動承擔六種角色,為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發(fā)揮應有作用。
1.課外閱讀的主動引導者
學生和家長在課外閱讀上還存在一定的誤區(qū)。他們認為高中生學業(yè)壓力大,時間緊,所以很多學生的閱讀僅局限于課本和各種教輔資料。他們把小說當閑書,把雜志當作休閑讀物,認為做數理化題目可以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讀幾本課外書籍不能馬上提高語文成績。因此,高中生的課外閱讀量很少。學生的課外閱讀的理想境界應該是自主閱讀。但調查顯示,學生的課外閱讀中,“隨意型(無一定的閱讀目的、計劃)、消遣型(為娛樂而閱讀)、功利型(以課本為主或只看作文選)”占很大的比例。別林斯基說“閱讀一本不適合自己閱讀的書,比不閱讀還要壞?!币虼耍枰處煱l(fā)揮主導地位,有針對性提升學生課外閱讀的品位,培養(yǎng)學生高雅的閱讀興趣,接受高雅文學的熏陶。教師根據學生年齡特點,推薦與之相應的書刊??傊=處煈龊脤W生求知路上的引路人,引導學生與經典為伴,與高尚為伍。
2.課外閱讀的興趣激發(fā)者
興趣是學生持久學習的內驅力。激發(fā)興趣是引導學生閱讀的第一步,語文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積極尋找一切機會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當學到《林黛玉進賈府》時,可以談談作者曹雪芹的生平,介紹《紅樓夢》前五個回合的內容及作用,還可以和學生聊聊金陵十二釵,以此來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紅樓夢》全集的熱情。當然,僅靠熱情來維持閱讀不是長久的,也難取得良好的成效。比如有些書籍距離學生的生活實際較遠,很難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但的確對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很有幫助,課標規(guī)定的閱讀量也有一定的強制性。這就要求教師想法設法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同時,在磨礪學生的閱讀意志上下功夫。
3.課外閱讀氛圍的營造者
和諧寬松的閱讀環(huán)境,是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增強課外閱讀效果的重要保證。為使學生課外閱讀富有成效,教師在指導學生課外閱讀的實踐中,必須注意營造并優(yōu)化學生課外閱讀的環(huán)境氛圍。課外閱讀永遠是學生課外生活的快樂選擇。閱讀的校內外溝通必須依靠家庭閱讀、社區(qū)閱讀才能實現。因此,學校、教師、家長、社會都應積極行動起來,通過宣傳、指導和各種活動的開展,使讀書成為學生學習的需要、生活的需要、成長的需要、發(fā)展的需要,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
4.課外閱讀的方法指導者
在課外閱讀中,教師指點學生一些讀書方法很重要,這樣就會讓他們讀有所得。針對不同的閱讀材料學生應采用不同的閱讀方法。比如,泛讀,泛讀就是廣泛地閱讀。古今中外各種不同風格的優(yōu)秀作品都應該廣泛地閱讀,博采眾長,開拓思路。精讀,就是要細讀多思,以便吸取精華。對于本專業(yè)的書籍和名篇佳作應該采用這種方法。通讀,就是通覽一遍,意在讀懂、讀通,以求一個完整的印象。對于比較重要的書報雜志可以采用這種方法。久而久之,讓閱讀方法上升為閱讀技能。當然,對于課外閱讀的時間把握也是很重要的。高中生學習時間很緊,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巧妙地安排課外閱讀時間。
5.課外閱讀活動的組織者
開展形式多樣的閱讀活動是推動學生廣泛深入開展課外閱讀的有效途徑之一。教師應該是課外閱讀活動的組織者,通過系列活動的開展,可以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增強自己閱讀的自覺性和積極性,還可以促進學生自學能力,口頭表達能力,閱讀寫作能力的提高與發(fā)展。如舉行佳作欣賞會。就是通過優(yōu)秀詩文朗誦、競背、內容分析等形式,讓學生對課外閱讀中搜集的優(yōu)美文章和精彩片斷進行賞析交流,這樣可以深化閱讀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語感。還可以開展讀書筆記的展覽評比。通過讀書筆記等讀書記錄內容的展覽評比,對優(yōu)秀的同學進行表揚,給予肯定,對做得不好的學生提出希望,并加以指導,可以使學生明白怎么做讀書記錄,增強他們做好讀書記錄的目的性、自覺性,以認真的態(tài)度去完成每一次讀書記錄,提高閱讀積累的實效。
6.課外閱讀的共同參與者
不愛讀書的教師是不稱職的。教師的讀書熱情,很容易感染學生,教師良好的讀書習慣能對學生的讀書行為產生熏陶作用。教師定期與學生一同去閱覽室讀書,把自己做的讀書筆記展示給學生看,把自己的讀書計劃拿出來與學生交流,帶學生到自己的書房走走,與學生共讀一本書,每周擠出一節(jié)語文課或自習課來交流讀書心得體會。通過教師的共同參與,使學生感知教師讀書的“一招一式”,在師生互動中產生“身教勝于言教”的教育效果。
教師是教學的兩大主體之一,也是人類文化知識的傳遞者。因此教師要主動承擔起學生課外閱讀活動的組織、指導作用。學生在課外養(yǎng)成了讀書的習慣,就為課內學習作好了充分的準備。這樣課內外互相配合,相得益彰,對全面提高農村高中生的素質是大有好處的。
(作者單位:湖南省瀏陽市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