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班主任的工作對象是青少年學生??紤]他們生理和心理上的特點,同他們談話必須講究語言藝術,否則就會事倍功半。班主任同學生談話,怎樣才“藝術”呢?
一、簡潔明了,一語中的
雖然不少學生還缺乏自理能力,但他們反對管得過細和過死的保姆式的管理方法,討厭婆婆媽媽式的嘮嘮叨叨。因此,對他們談話必須簡明扼要,一語中的,有時只需點到為止。在一次期中考試后,我沒給學生作長篇總結,而是針對實際提出了“爭一口氣,加一把勁,上一層樓”的三句話,要求學生各自思考落實,結果期末考試時,不少學生的成績有了明顯的提高。實踐證明,簡潔明了的談話符合時代的要求,它比繁瑣的話語更容易收到預期的效果。
二、含蓄幽默,啟發(fā)思考
含蓄幽默,“言有盡而意無窮”,能引起人們的思考。班主任的談話語言也有必要表達得含蓄幽默一些?,F代的青少年學生接觸多,信息多、見識多,自尊心和自信心都很強,平淡無味的說教語言只能使他們厭倦。因此,因人而異地用含蓄幽默的語言有助于其思考,能把嚴肅的批評性的談話變得風趣、融洽。與其板著面孔批評睡覺遲到者,不如給他講個聞雞起舞的故事,與其疾言厲色地指責不愛記憶的學生,不如講一個不愛記憶造成惡果的例子。總之,班主任與學生的談話要造成一種寬松和諧的氣氛,不要讓雙方的弦都繃得緊緊的,當然,含蓄幽默一定要適度、得體,以能啟發(fā)學生自我教育為原則,不是僅僅為了獲得學生的笑聲。
三、捕捉時機,把握火候
捕捉談話時機,把握談話火候,談話效果將事半功倍。一般情況下,當學生知錯認錯,試圖改變,需要幫助時,當犯了錯誤,已經自責,需要諒解時,當驟遭不幸,悲痛萬分,需要安慰時,當內心抑郁,愁緒滿懷,需要排遣時,當取得成績,滿心歡喜,需要認同時,當遇到麻煩,一籌莫展,需要指點時,均是與學生談話的最佳時機。過早,時機不成熟,“話不投機半句多”;過遲,事過境遷或事態(tài)已擴大,于事無補,悔之晚矣。
時間的選擇要根據工作安排情況及學生思想狀況與情緒表現。如學生情緒不穩(wěn),容易激動發(fā)火,此時不易談話。如學習太忙,學生也會心不在焉。地點、場合的選擇對個別談話尤為重要。一般而言,應選擇清潔、舒適的而不是雜亂無章、難以置身的地方。應選擇比較清靜易于定心,不受外來干擾的場所,應盡量避開人多的場合,應選擇學生感到親切、自在的地方。比較嚴肅的,應單獨找學生談,以引起重視。一般情況可利用課外活動時間或勞動時間,也可借故與學生同路,與其作非專題性交談。
四、專心傾聽,適時提問
被談話的學生一般都會先將情況向班主任訴說。這時,班主任應是學生最專注的知音。在聽學生說話時,絕不可心不在焉,東張西望,或看看手腕上的表,或用手指在桌上漫不經心地敲打。而要全神貫注,身體稍稍向于說話人,這會使學生感到老師對他的尊重和關心,也愿意將心里話告訴老師,有的學生是急性子,即使有傷害你的言詞,也要耐心地聽完,然后再說明你的看法。有的學生是慢性子,半天提不到正事,也不能著急發(fā)火,應點撥引導,適時的追問和插話,引導他盡快表述正題。在聽對方傾訴時,班主任不要急于下結論,若剛聽一兩句話就感情沖動,輕率下結論,往往搞錯,俗話說:兼聽則明,偏聽則暗。班主任需要冷靜與理智的態(tài)度,在聽的過程中進行分析判斷,抓住真實的、本質的東西。
五、親切誠懇,以情感人
平等、誠實是班主任與學生談話的基礎,切忌居高臨下,挖苦諷刺。只有開誠布公能使受教育者有親切之感。為此,首先要以熱忱的態(tài)度取得對方的信任。只有取得了對方的信任,才能達到思想溝通,感情交流的目的,一個學生犯了錯誤,動輒以一個教育者的姿態(tài),劈頭蓋腦地批一頓是決不會有好效果的。俗話說:心誠則靈。只要班主任與學生談話是以誠相見,以心換心,就一定會取得預期的成效。
六、抓住重點,簡明扼要
談話時必須抓住重點、簡明扼要。這就要求班主任在談話前須有充分的思想準備,什么話該說,或重點說什么,怎么說都要有所考慮,談話時才能快速轉入正題。另外要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談話習慣,告訴他們本次談話的重點問題是什么,應從哪幾個方面談。這樣,教給了方法,形成了習慣,就不至于把談話的時間浪費在那些瑣碎而無聊的問題上。
七、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唐代詩人白居易云:“動人心者莫先乎情”。唯有熾熱的感情,真摯的語言,才能使被談話者感到可親。切忌在談話時,表露出不耐煩神情。老師皺一皺眉頭,學生有時都會敏銳地產生一種被輕視的感覺,從而引起對立情緒。因此,班主任在談話時要有一點“人情味”,這樣容易很快和學生溝通感情。曉之以理,就是擺事實,講道理。有一位老班主任找一位吸煙的學生談話時,不是僅僅用校規(guī)警告他。而是首先談了自己如何為煙癮所害,現在得了氣管炎,經??鹊脜柡?,同時,也給他算了一筆經濟帳。并且,請學生監(jiān)督他,自己也開始戒煙。那次談話之后,這位學生再也沒吸煙。這位老主任也戒除了抽煙習慣,這次談話之所以成功,一是采用擺事實,講道理的方法;二是現身說法,以身作則。這樣引起學生思想上的共鳴,促其思想發(fā)生轉變。這是一種極其有效的辦法。由此可見,說服學生,做學生的思想工作,有時要動之以情,有時要曉之以理,情理交融,方能奏效。
總之,班主任要遵循學生的心理規(guī)律,深入研究教育對象,因人因時因地而異,選擇最佳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努力使談話更有實效。與學生談話是一門藝術,藝術高,談話效果就好,有時甚至事半功倍;藝術低,談話效果就差,有時甚至會起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