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九十五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當中的自信觀念提出了具體方向,與其在文化自信建設建立工作的具體要求。在以高校思想教育的環(huán)境中,如何進行思想政治工作,并將三個自信之間的關聯進行應用與發(fā)揮,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教育中,加強學生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堅定不移信念的確立。以文化自信、制度自信、理論自信確定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自信,并在高校學生中進行廣泛的傳播。
一、目前我國在高校思想工作的現狀
我國的高校思想工作教育中,很多高校目前還在遵照傳統(tǒng)思想教育的方式,而在我國社會主義發(fā)展的新時期,不斷變化的環(huán)境影響下,我國在思想教育方面的工作未能按照與環(huán)境變化同等的速度和方式進行改進,這也就導致在思想教育方面出現了一定的滯后性和局限性,思想教育不能深入到學生中去,進而失去了學生的思想導向。
1、大學生思想理念的轉變導致思想方面需求的不斷增多
改革開放的深入進行,加快了我國與世界大環(huán)境的關聯與融合,在全球化進行不斷加快,程度不斷加深的今天,西方資本主義在我國思想意識形態(tài)上,進行的文化意識輸出已經成為了一個思想潮流上的擴張,并伴隨著我國全球化的深入,在不斷向著更加深入、更加全面的方向進行。在我國的經濟發(fā)展當中,由于早期的決策使得我國社會環(huán)境中有一部分人先富了起來,在現代的社會中也就形成了一定的貧富差距,而這種貧富差距隨著中國全球化的深入也在不斷地擴大,由此引發(fā)的社會問題成為了社會問題的主要根源,并由此引發(fā)了一系列的社會性問題。而這些問題在思想理念發(fā)育并不完全的大學生中,并不能對這些現象進行具有自我意識的解讀,并且這些社會現象中產生的一些其他方面的思想主義也會給大學生帶來一些無法控制的影響。為了減少這些對大學生造成的不利影響,一般也需要對其進行更有針對性的思想教育,現代高校中正是缺乏這樣具有針對性的思想及認知的教育,因此也就缺乏對大學生思想理念需求的滿足。
2、教學方式的老舊
思想政治教育是任何時候都要進行的一項特殊的教育事業(yè),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礎,要想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做出效果,就需要對思想政治課程進行有效的利用,根據相應的課程安排來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是在資訊傳遞速度和規(guī)模盛況空前的現代社會,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僅僅從課程和書本中來進行,顯然已經不能夠滿足當代高校學生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這也是現代高效課堂中難以取得教學成效的一個主要原因。教學一味拘泥于書本和理論基礎,導致很多晦澀難懂的思想論證方式不被學生所認可,并且在現代社會的主流思想脫節(jié),對于具有時代特征的進步思想不能夠進行有效吸取,這也是其中較為主要的問題,這也就使得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在學生的生活中起到影響的程度越來越低,在校園文化中已經逐漸處于不被重視的地位,這樣一來,在文化氛圍中思想教育將不再具有過去的對學生從生活和理論上雙重影響的優(yōu)勢,使得教學缺少實踐作為理論的支持。
3、教師本身素質問題
教師素質無論是任何學科的教學活動中都占有相當大的一個比重,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這種容易受到主觀意識影響的課程,因此在進行教育的過程中,對于教師本身的綜合素質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在教學實踐中,往往也體現出了一個教師在學術和思想中的覺悟和素質作用的發(fā)揮。這也在對學生進行著一定的影響。而在目前的情況來看,不少教師本身對于中國特色主義現階段中取得的思想建設成果并沒有形成全面的認識,同時在教學中也不能夠對這種思想進行正確的傳播,因此也就造成了教育工作產生了滯后。
二、文化自信對加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進行的正確導向
1、繼續(xù)深入馬克思主義在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中的指導作用
新時期,中國在全球化的大潮中受到了更多來自不同方向上的挑戰(zhàn),同樣的情況也發(fā)生在高校的政治教育課堂之中,在新時期文化的交流更加頻繁思想也依附于文化的傳播上在全世界中廣為傳遞,思想的交匯在人民群體當中魚龍混雜,這也使得社會主義教育事業(yè)在教育中缺少了主導,而繼續(xù)深入馬克思思想的政治教育工作則是在形勢嚴峻的新時期為思想教育工作提供了正確的導向,在以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當中進行的教育工作中發(fā)揮出的指導作用為引導,對高校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方面的不斷教育,以應對新時期思想中不斷發(fā)生變化的潮流風向。
2、文化自信將成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一個重要構成
要想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我們必須充分運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這一主渠道,而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與時俱進、應勢而新,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guī)律。文化自信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發(fā)展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創(chuàng)新成果。加強各門課程合理分工、相互協(xié)作,改進課堂教學方式,豐富教學內容,注重學生的主體性和積極性,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堅持文化自信教育,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親和力和實效性,滿足時代發(fā)展和大學生多樣化需求,培育學生的道德品質和綜合素質,樹立正確的科學理念和價值觀念,使課堂教學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陣地。
3、培育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內在要求
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任務和目標是培育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必須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立德樹人、以德育人是高校的立身之本。必須堅持不懈地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發(fā)揮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育人功能,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幫助大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作者單位:江蘇省宿遷學院法政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