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鈞,田丁吉
(首都體育學院,北京 100191)
全國體育傳統(tǒng)項目學校體育師資培訓現狀調查研究
——以首都體育學院傳統(tǒng)校培訓為例
陳 鈞,田丁吉
(首都體育學院,北京 100191)
2008年國家體育總局和教育部開始全面實施 “全國體育傳統(tǒng)項目學校體育師資培訓”,國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提高了體育傳統(tǒng)項目學校體育教師教學訓練水平。本文采用文獻資料、訪問調查和問卷調查等方法,以首都體育學院傳統(tǒng)校培訓為例旨在了解我國體育傳統(tǒng)項目學校師資培訓的現狀,促進我國體育傳統(tǒng)項目學校體育師資培訓更好地發(fā)展。
體育傳統(tǒng)項目學校;培訓;體育教師
青少年體質連續(xù)25年持續(xù)下滑這一現象為國人關注,為了有效遏止這一下滑趨勢,提高體育教師的水平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舉措之一。國家體育總局和國家教育部在2008年開始了全面實施 “全國體育傳統(tǒng)項目學校體育師資培訓”。本文以首都體育學院國家集中專項培訓基地為研究案例,通過研究近2年在首都體育學院進行的全國體育傳統(tǒng)項目學校體育師資培訓的現狀,重點對2014年和2016年參加首都體育學院傳統(tǒng)校培訓的學員以及培訓講師作為調查對象,總結目前傳統(tǒng)校體育師資培訓的成功經驗,分析存在的問題,以期突出培訓的針對性與實效性,提高全國體育傳統(tǒng)項目體育師資培訓的效果與效率,促進體育傳統(tǒng)項目學校體育師資培訓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本文以全國體育傳統(tǒng)項目學校體育師資培訓現狀為研究對象,主要采用了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和數理統(tǒng)計法等研究方法。
從表1可以看出,“提高自身教學水平、提高訓練水平和更新教育理念”排在調查選項的前3位,學員們參加培訓的主動性、積極性還是非常強的,他們希望通過培訓來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訓練水平、更新自身的教育觀念達到提升自身綜合素質。面對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教育的改革,賦予了體育更多職責。如何在新的形勢下做好傳統(tǒng)校教學訓練工作,促使教師們必須吸收新的知識和技能,接受培訓,迎接挑戰(zhàn)。據調查顯示,大多數學校領導對體育教師參加傳統(tǒng)校師資培訓是給予支持的,但所在學校缺乏要求與考核制度。
2.2.1 傳統(tǒng)校師資培訓時間及其滿意度通過調查發(fā)現,對培訓時間安排在暑期,每期培訓時長6~10天,這樣安排,70%學員是滿意的,但也有一些學員對培訓時間的安排有不同看法,有的學員希望培訓時間除了在暑期進行,還可以增加網絡教學,自己平時在工作閑暇也可以繼續(xù)學習,而不是僅僅依靠一次培訓。也有的參加培訓的學員認為,隨著培訓內容的增多,集中培訓時間還可以延長一些,以此來滿足學員消化吸收。
表1 參與全國傳統(tǒng)校體育師資培訓學員培訓動機比例分布 n=130
2.2.2 傳統(tǒng)校師資培訓內容的調查培訓內容是培訓的核心,培訓內容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培訓的質量。在對2014年的籃球專項培訓和2016年田徑專項培訓內容滿意度的調查中發(fā)現,專項實踐課是學員們的最愛(圖1、圖2)。在對學員的進一步訪談中,學員認為有的培訓內容針對性不強。但針對這一問題在對培訓講師訪談過程中,培訓講師認為他們對培訓學員的需求了解有限,使得教與學存在一些脫節(jié)。
2.2.3 傳統(tǒng)校師資培訓的授課方式
2014年與2016年的培訓授課方式相同,其培訓模式和培訓手段比以往都做了優(yōu)化。培訓采用課堂講授與交流研討相結合、理論學習與實踐操作相結合、校內培訓與校外考察相結合等多種培訓方式,同時將全國體育傳統(tǒng)項目學校體育師資培訓與各類體育傳統(tǒng)項目學校比賽的培訓有機結合。其具體包括理論專題講座、專項實踐、觀摩訓練、案例分析、問題研討、經驗交流、導師指導、論文撰寫等。根據訪談調查得知,全國體育傳統(tǒng)項目師資培訓的授課方式對大多數學員還是滿意的,其中專項實踐和案例分析最受學生歡迎(圖 3)。
圖1 參與2014年全國體育傳統(tǒng)校師資培訓學員對課程內容滿意度分布圖 n=60
圖2 參與2016年全國體育傳統(tǒng)校師資培訓學員對課程內容滿意度分布圖 n=70
圖3 參加全國傳統(tǒng)校師資培訓學員對授課方式的滿意度 n=130
圖4 參與全國體育傳統(tǒng)項目師資培訓學員對評價考核體系評價分布 n=130
全國體育傳統(tǒng)項目師資培訓的考核方式主要通過上課出勤情況、完成一份學習總結、優(yōu)秀學員評比這3個指標。從訪談調查中可以發(fā)現(圖4),絕大多數學員對這2期的考核是不滿意的。學員們意見主要集中在:培訓的考核評價體系不夠嚴格,考核缺乏一定的科學性,考核評價方式不夠客觀,較為單一,導致有走過場現象。
由首都體育學院承擔的全國體育傳統(tǒng)項目師資培訓(籃球、田徑)的講師,以首都體院為主,聘請北京體育大學、北京市體育局部分優(yōu)秀講師參與。在講師隊伍中大多具有博士學位,年齡結構老中青搭配,以中年為主,主講講師一般均有20年以上的教學、訓練工作經歷。通過對學員的訪談(圖5),學員對培訓講師的教學水平和態(tài)度大都持有滿意的態(tài)度。
圖5 參加全國體育傳統(tǒng)校師資培訓學員對培訓講師滿意度分布 n=130
在培訓教材滿意度調查中,只有個別理論科目使用了教材,在電話訪談學員時了解到,有的培訓科目雖然發(fā)了教材,但是培訓講師一般是利用PPT授課,因此教材的利用率不高。對于分班情況,從數據顯示學員們還是持滿意態(tài)度的。在食宿和教學條件方面,大部分學員持滿意態(tài)度。但也有一些學員認為食宿方面還需提高質量,畢竟學員來自不同的省市地域,在飲食習慣,生活習慣方面有所不同。
2.6.1 學員培訓結束后的總體效果由表2可以看出,通過培訓對大部分學員而言,收獲非常大。
2.6.2 學員返校后思想認知等方面的變化情況由表3可以看出,學員認知的提升體現在全方位,尤其在教學訓練理念的更新上。這充分說明了培訓對學員帶來的幫助還是很大的。
2.6.3 學員返校后在教學方面的改進
在訪談調查中發(fā)現,返校后的學員教學觀念改變對于學員來說是一個很大的轉變,在實際教學工作中,返校后的學員結合培訓中所學習的知識然后加以運用,形成自己的教學內容,使教學內容更加具有趣味性,教學方法變得更加新穎,師生交流更加融洽,使得自己的教學工作有了很大的提升。
2.6.4 學員返校后在訓練方面的改進從表4、表5可知,學員們通過傳統(tǒng)校師資培訓,返校后對于運動隊日常訓練,競賽成績的提高,為上一級輸送優(yōu)秀運動員等方面均有很大幫助。這充分說明傳統(tǒng)校培訓帶給學員的實際訓練效果還是很明顯的。
表2 學員培訓結束后的總體效果分布 n=130
表3 學員培訓結束返校后認知變化情況調查 n=130
表4 學員返校后所帶運動隊的參賽成績是否提 n=130
表5 學員返校后向上一級輸送人才是否增多分布 n=60
3.1.1參加全國體育傳統(tǒng)項目學校體育師資培訓的學員參與培訓的動機都很強烈;學員所在學校領導對培訓工作大多數持支持的態(tài)度。
3.1.2全國體育傳統(tǒng)項目學校師資培訓均在暑期進行的,培訓時長6~10天,大多數學員對培訓時間點和時長感到滿意。
3.1.3全國體育傳統(tǒng)項目學校師資培訓內容包括專項理論與實踐/青少年身體訓練和國內外訓練動態(tài)3大模塊。其中專項實踐課為學員最滿意的內容。
3.1.4全國體育傳統(tǒng)項目學校師資培訓采用方式主要采用課堂講授與交流研討相結合、理論學習與實踐操作相結合和校內培訓與校外考察相結合等。其中技術實踐課和理論課案例講授最受歡迎。
3.1.5全國體育傳統(tǒng)項目學校師資培訓有考核評價,但方式較為單一,缺乏科學性。
3.1.6全國體育傳統(tǒng)項目學校的培訓講師的學歷以博士生為主;培訓講師的教學態(tài)度端正,教學質量很高,學員對培訓講師的滿意度很高。
3.1.7全國體育傳統(tǒng)項目學校的培訓在教材方面未全覆蓋,學員們對分班、食宿及教學條件總體持滿意態(tài)度。
3.1.8參加全國體育傳統(tǒng)項目學校培訓的大多數學員認為培訓的整體效果非常好,學員通過學習教學訓練觀念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在帶隊參賽成績和向上一級輸送人才等方面均有顯著提升。
3.2.1在培訓前對學員及學員單位進行需求調查,根據學員和單位的預期需求建立合適的培訓目標,在培訓前提前為培訓講師發(fā)放學員名單及詳細的資料,使培訓講師更有針對性準備培訓內容和教法,提高培訓效率。
3.2.2在培訓期間按照課程內容合理的分配培訓時間,滿足學員對知識的渴望與需求;在得到學員當地教育部門、學員所在單位的支持下,可以嘗試建立遠程網絡培訓機制,使學員利用課余時間進行持續(xù)的學習。
3.2.3對培訓講師也要進行專門的培訓與充電,以此提升培訓講師的能力水平,使培訓講師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3.2.4在考核評價基礎上,建立多種多樣的考核評價體系,建立課堂表現加分制;對于理論課可以進行理論綜合考試,以試卷的形式對學員進行考核;專項技術課,培訓講師可以組織實踐技能考試,對學員現場進行考核,通過反饋,及時調整培訓內容和培訓方式,提高培訓效果,提交課后總結,最后對學員進行綜合性評價進行獎勵。
3.2.5加強教材的優(yōu)化選擇以及教材的使用率,使參加培訓的學員在培訓前能預習,培訓后能復習,遇到問題能找到材料,更好地掌握培訓內容。
3.2.6繼續(xù)加強培訓單位的管理制度,最大限度解決好學員的食宿問題以及上網條件的問題,為學員提供更加滿意的服務,使其在學習上能投入更大的精力,提高培訓質量。
3.2.7加強對返校后學員的追蹤調查,建立完善的訓后跟蹤考察指導機制,加強對學員的訓后指導工作??梢远ㄆ诮M織培訓后的交流研討活動,收集學員的反饋意見,不斷改進培訓。
3.2.8建議學員所在單位能把培訓與學校的年度評優(yōu)考核獎勵結合起來,使教師對參加全國傳統(tǒng)項目學校師資培訓更有主動性和積極性。
[1] 向濤.湖北省國家級體育傳統(tǒng)項目學校發(fā)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與對策[D].武漢:武漢體育學院,2013.
[2] 陳曙光. 中學培養(yǎng)高水平競技運動員實施“體教結合”的研究[D].上海:上海體育學院,2011.
[3] 胡劍波. 高校“體教結合”模式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8,34(4).
[4] 方吉泉.我國體育傳統(tǒng)項目學校近十五年的發(fā)展研究[J].山東教育科研,31(4):112-114.
G807.0
A
1674-151X(2017)11-065-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7.21.033
投稿日期:2017-08-21
國家體育總局科教司課題:全國傳統(tǒng)項目學校師資培訓質量評估體系研究子課題(課題編號2015B096)。
陳鈞,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