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加全
摘要:扮演擅長武藝的人物,分長靠武生和短打武生兩類。另有勾臉武生。京劇武生的表演特點是重武功、武打、身段。武生行分為長靠武生、短打武生、箭衣武生和勾臉武生等,它們有相同之處,但又各有不同的表演方式和特點。
關鍵詞:戲曲;武生;藝術
武生,自然是指生行中帶武打的角色。首先他和小生不同的是:小生一般不掛“髯口”,武生卻是可以掛髯,也可以不掛髯。
一、戲曲武生表演行當區(qū)分
在這里還必須說明一點:即是“武老生”的問題?!拔淅仙边@名稱先前沒有。因為須生中既然有“靠把”一項,那就等于是“武老生”了,何必還另外創(chuàng)造出這種”疊床架屋”的名詞來呢。況且武生按例都可掛髯,也是事實上的“武老生”,又何必節(jié)外生枝。原來以后所謂“武老生”,是指掛“白髯口”的,如按藝術流派來講,幾乎全是“黃(月山)派”常的戲,如《定燕平》中的定燕平、《精忠傳》的宗澤、《百涼樓》的吳禎(以上長靠);《臥虎溝》的沙龍、《蓮花湖》的勝英、《溪皇莊》的褚彪、《劍峰山》的邱成(以上短打)等。至于長靠如《潞安州》的陸登、《請宋靈》的岳飛,短打如《大名府》的盧俊義、《英雄恨》的謝虎,根本就是”靠把”須生和掛”髯口”的武生。所以我在這里所談,是只分須生、武,不再把“武老生”另立一個“戶頭”。武生不比小生,區(qū)分不是那么復雜,主要只分長靠、短打。俗說叫作“墩子武生、撇子武生”,“墩子”是指穿厚底靴子;“撇子”是指穿薄底靴子。但是這種說法本身含有輕視后者的味道,所以不能當作行當?shù)恼矫Q。長靠武生,如《長坂坡》的趙云、《戰(zhàn)冀州》的馬超、《挑滑車》的高寵、《青石山》的關平。也有掛髯口的:像趙云到了《陽平關》、《連營寨》的時期,就都掛”黑滿”髯了;它如《戰(zhàn)宛城》的張繡、《三擋楊林》的秦瓊、《雁門關》的岳勝、《扈家莊》的林沖、《湯懷自刎》的湯懷,也掛同樣“髯口”。此外還有長靠武生掛“白滿”的,如《戰(zhàn)滁州》的脫脫太師。短打武生,如《三岔口》的任堂惠、《武十回》的武松、《夜奔》的林沖、《白水灘》的莫遇奇、《惡虎村》的黃天霸;其中也有掛“髯口”的如《七星聚義》的朱仝、《洗浮山》的賀天保。而武生掛髯和“靠把須生”不同的是一般都掛“黑滿”,不掛“黑三”,以示其為武人,總會有些粗豪。說起人物性格,武生也和小生一樣,不全是正派人物。例如長靠《伐子都》的子都(這指歸入武生主演后、《竊兵符》的白起,就都是陰險殘忍暴虐猜忌之流。短打武生,如《趙家樓》的華云龍、《花蝴蝶》的姜永志、《溪皇莊》的尹亮,都是“采花賊”。這意味著京劇的“行當”,并非形式主義,不能“以貌取人”。
上述長靠、短打的區(qū)分,既不能專講形式,也不能絕對化。例如有一種打扎巾穿箭衣的武生,如全部《薛征東》的薛禮,他雖然是不扎靠(因為只是“伙頭軍”,不能頂盔擐甲),實際上卻還是長靠武生。又如《兩將軍》的馬超,前邊是長靠,后邊就是短打;再舉掛”髯口”的如《英雄義》的史文恭,前部雖穿箭衣,而和盧俊義對槍等打法也是長靠,后來從偷營到水擒才是短打。這兩出戲,都是把長靠短打,薈萃在一戲以內,一人之身,你怎能給它截然分開呢。
二、武生行當藝術的發(fā)展
近六十年來,長靠武生照例要演勾臉戲,如《飛杈陣》的牛藐、《鐵籠山》的姜維、《晉陽宮》、《惜惺惺》、《四平山》的李玄霸、《金沙灘》的楊七郎、《金錢豹》的豹子、《艷陽樓》的高登、《蓮花寺》的飛龍僧、《百草山》的孔雀等等,這是始于前輩老藝人俞菊笙。本來上列這些勾臉戲。除姜維原來是“末”,其余都歸武花臉角色主演。俞菊笙卻因自己扮相魁梧、起打勇猛,一攤子包下來。后來楊小樓、尚和玉全是他的學生,俞振庭是他的兒子,自然屬于這派。而楊小樓又發(fā)展到兼演《霸王別姬》的項羽、《狀元印》的常遇春,于是這些人物除極少數(shù)還由花臉同時扮演外,大部分就變成為武生“正工”了。如果應“大武生”不會演這些戲,就仿佛是存在一種“缺點”似的。而且還有些個別的角色,本來是勾臉的,因為武生演時不勾臉,到后來任何人演也不再勾臉了。如《挑滑車》的高寵,原是勾紅臉,光嘴巴,扎藍靠;而現(xiàn)在想要再找勾臉的高寵,那確是很難的。
因為小生和武生同屬于“生行”,所以有些武生戲小生也可以演。比如說《長坂坡》、《挑滑車》,小生有時也能扮趙云和高寵。這不僅是符合于一專多能,而且也說明了“行當”并不限制藝術的發(fā)展。
武生除卻兼演勾臉戲外有時還要演“猴兒戲”,扮孫悟空。普通習見的有《水簾洞》、《鬧天宮》、《三盜芭蕉扇》、《無底洞》等。從前楊月樓號稱“楊猴子”就是以此得名;其子楊小樓重振家聲,也博得“小楊猴子”的名稱。就連尚和玉在生前也演《水簾洞》,還常常帶演《鬧地府》呢。這因“猴兒戲”在昆曲班中也屬于“生行”扮演,京劇一直地沿襲下來。生角本應莊重,即使是武生,也定不同于武凈、武丑??墒茄莺镒討騽t必須毛手毛腳。京劇界這種分行,是提倡“以反自然為藝術”。另外也因猴子與猴子不同:孫悟空雖然也是猴子,但他到底是“天產石猴”“齊天大圣”,猴而具有人的性格、神的性格,非但不能和動物園中的猴子一樣,就連一般傳說中的“猴兒精”也不應混同。像在《鬧天宮》中,他穿“黃蟒”,并且還一度扎黃靠(從先是硬靠,現(xiàn)改軟靠),這就兼有長靠武生和短打武生的兩種技巧風格,所以孫悟空照例由武生(偶然才由武丑)扮演,也是經過縝密研究的結果,因而形成傳統(tǒng)。
參考文獻:
[1]淺談京劇武生[J].吳俊峰.北方音樂.2011(07)
[2]談談京劇長靠武生[J].麻立哲.當代人.2009(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