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獻鈞 白俊杰
【摘要】校園霸凌頻頻發(fā)生,其危害和影響程度之深、時間之久,不容忽視。本文從多角度分析了當孩子遭受了校園霸凌,應該如何面對并幫助孩子。預防、治理校園霸凌,還和諧、友愛校園,需要家長、學校、社會共同努力。
【關鍵詞】霸凌 欺凌 共情 嚴懲 預防
我是在踏入教師崗位后才正式聽到校園欺凌這個名詞的,我很驚詫,在學校里的打架鬧矛盾,已經(jīng)嚴重到衍生出這樣一個詞語了。校園欺凌又稱霸凌或者欺負,霸凌是對bullying一詞的音譯,是指同學間欺負弱小的行為,對他人的身體和心理都會造成困擾,并且在一段時間內(nèi)重復進行。我在從事中職教育的幾年來,就已耳聞過幾次校園欺凌事件,實在觸動,本應是最安全的校園,難道變得不安全了嗎?
近日,《中國校園欺凌調(diào)查報告》出爐,報告指出,校園安全事件發(fā)生的時間存在明顯的周期性、季節(jié)性。每年下半年校園安全事件的發(fā)生頻率整體要高于上半年,節(jié)假日、開學以及畢業(yè)季校園安全事件頻發(fā)。語言欺凌是校園欺凌的主要形式,語言欺凌行為發(fā)生率明顯高于關系、身體以及網(wǎng)絡欺凌行為,占23.3%。
除了各地發(fā)生的校園欺凌真實案例,一些校園題材的影視作品也能窺見到校園欺凌的影子,如臺灣偶像劇《流行花園》、韓國電視劇《學校2015》、日本電影《關于莉莉周的一切》等。在世界范圍內(nèi),校園欺凌都是一個十分嚴重的問題。根據(jù)臺灣一項針對4347名7年級12年級的中學生調(diào)查顯示,有10.7%的學生被欺凌,10.9%的學生欺凌過別人。
事實上,校園欺凌的情況遠比我們想象的更加普遍和嚴重,但是卻容易被忽略。被欺凌的孩子可能表現(xiàn)出這些現(xiàn)象:衣服丟失或被撕壞,身上出現(xiàn)淤傷,對上學恐懼焦慮,不愿上學,逃學,情緒化,退縮行為,成績一落千丈,沒有朋友,食欲下降,問家長要錢,睡覺容易驚醒。如果你的孩子同時出現(xiàn)了這些情況,就需要特別注意了。2014年《美國精神病學雜志》發(fā)布的一項新研究發(fā)現(xiàn),童年時遭受的欺凌,其影響可能會從青春期和青年時期一直持續(xù)到中年??梢?,校園霸凌不是小事,輕則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重則會毀了孩子一生。
這太可怕了。被欺凌的孩子可能會擔心被報復,擔心自己沒用,擔心讓更多人知道,而選擇找借口、縮小問題、打斷話題、沉默、完全否認等方式,不愿談論自己被欺凌的事情。那我們該如何幫助他們呢?當孩子在講述霸凌事件的時候,我們應如何更好地傾聽和做出有幫助的回應呢?
一、保持冷靜。不要驚慌
作為一個能夠幫助他們的成年人,應該很好地傾聽并做出回應,讓孩子知道事情是完全可以控制的,你的堅定告訴了孩子無論發(fā)生什么事情,父母都會站在他這一邊,支持他,并會與他一起解決問題,這是一個以身作則教孩子學會解決問題的機會。
二、對孩子同理共情
同理共情,就是同感心、同理心、通情達理、設身處地,是指體驗別人內(nèi)心世界的能力。有時候孩子跟你傾述,只是想要理解和認同,你只需告訴孩子你對于他的遭遇感到非常痛心,這樣對于孩子卸下防備,順暢表達很有幫助,而不是一味安慰孩子不要和同學計較。
三、感謝孩子
告訴孩子你很感謝他有勇氣告訴你這件事,同時也要肯定他:只有孩子愿意談這個事情,家長才有機會可以幫助他,這也很了不起。
四、鼓勵孩子
如果孩子愿意開口講述霸凌事件,就意味著問題解決的過程開始了。千萬不能因為害怕或者厭惡欺凌者,而讓孩子躲得遠遠的,作為家長要鼓勵孩子,可以讓孩子先提出一些自己思考的具體細節(jié),寫下各種解決的方式,然后和孩子一起,根據(jù)可行性,排除不合理的方案,最終選擇一兩個合適的方案,鼓勵孩子做出選擇,并承擔后果,最后鼓勵孩子行動,可以提前和孩子彩排要怎么說怎么做。這樣孩子能在解決問題的時候發(fā)現(xiàn)自己的能力,并學會思考,增強自信。
五、對孩子進行隨訪
和孩子談論霸凌之后進行隨訪也很重要。因為霸凌經(jīng)常不是一次單一的殘酷的行為,而是經(jīng)常重復發(fā)生,所以成人和孩子間一次有幫助的對話不可能解決整個問題,應該時時和孩子保持聯(lián)系,確保孩子身心的健康,持續(xù)地給予支持,建立很好的關系。家長可以和孩子的班主任聯(lián)系,約定時間和老師見面,還可以要求老師和校長對整件事情保密,甚至可以考慮給孩子轉(zhuǎn)學,尋求專業(yè)的心理幫助??傊?,父母要對孩子的狀態(tài)改變進行敏銳觀察,掌握霸凌的情況,和老師及學校溝通,堅定不移地站在孩子身后,支持和幫助孩子。
六、嚴懲“熊孩子”
對于那些實施欺凌的熊孩子,絕對要及時制止,嚴厲教育,絕不袒護。如果孩子每次做了“熊事情”,家長都以“孩子還小,別和他計較”為由進行縱容,那么熊孩子很可能就會慢慢演變成欺凌者,甚至殺人犯。孩子可以有調(diào)皮的行為,但絕不能沒有限度。一定要告訴孩子,世界上有些事情是做不得的,不要給別人添麻煩,更不能侮辱、欺負別人。
七、家長以身作則
明朝祝允明的《讀書筆記》寫道:“善觀人者觀己,善觀已者觀心”,養(yǎng)育孩子的前提首先是觀察自己、完善自己,謙卑地學習,只有家長以身作則,才能言傳身教,教育才會有說服力。每個“熊孩子”背后其實都站著一個放任孩子在外撒潑的“熊家長”,父母在孩子面前要克制,教會孩子平心靜氣,如果發(fā)現(xiàn)孩子有欺負別人的行為,最好帶著孩子當面道歉,讓孩子意識到錯誤。作為家長,要未雨綢繆,做出防范,也不要忘記教導孩子不要去霸凌他人。
八、社會的力量
近日,加拿大新斯科舍省悉尼市,一名男童澤安德·羅斯因遭到校園欺凌而一度拒絕上學,當?shù)匾蝗鸿F騎士自發(fā)組成200人車隊為他護航,送他上學,以此喚醒當?shù)厣鐣P注校園欺凌的問題。
這則新聞真叫人大快人心,這就是社會的力量?,F(xiàn)在的社會給予了孩子太多超載的寬容,所以熊孩子屢禁不改,驕傲放縱。整個社會環(huán)境對于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像這樣的社會正能量應該再多一些。
今年3月,重慶市教委專門出臺一項治理校園欺凌的措施。除了加強宣傳,廣泛開展反校園欺凌教育宣傳外,還將專門建立相關制度,逐級公布校園欺凌舉報電話,對暴力者執(zhí)行追責制度。各個學校都增加了安保、巡查、攝影監(jiān)控等預防措施。培養(yǎng)下一代,需要整個國家和社會的努力,給孩子營造充滿愛、自由和尊重的成長環(huán)境,需要家長、學校、社會共同努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