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彥彬
摘 要 研究生教育在我國高等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來隨著教育規(guī)模的迅速擴大,研究生思政教育方面開始凸顯出一些問題。如:重規(guī)范輕實效、導師的思政教育功能被弱化、輔導員政治育人功能被淡化等。同時,本文針對“90后”研究生的思想行為特征,探討和研究適合“90后”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最后提出了相應的改進當前思政教育模式的建議。
關鍵詞 思政教育 “90后” 改革與創(chuàng)新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7.08.035
Innovations of Postgraduates Ideology and Politics Education
WU Yanbin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hangha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44)
Abstract Postgraduate education is at the top level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While with the expansion of education scale, some problems emerged such as: All standards no results. The function of mental education by tutors is weakened. The function of mental education by instructors is weakened, etc. In this paper, it made a study about the personality of 90s and gave the suggestion about improving the existing mental education mode.
Keywords Ideology and Politics Education; 90s; reform and Innovation
研究生教育是我國教育結構中的最高層次。近年來,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推進以及教育體制的改革,研究生群體的規(guī)模不斷壯大。截至2015年,中國高校研究生數(shù)量達到64.51萬人(國家統(tǒng)計局,2015)。而隨著高等教育逐漸大眾化,研究生教育中的一些問題開始浮出水面。此外,從2013年起,研究生群體正式邁入“90”后年代,代表著“個性”和“自我”的一代年輕人步入了研究生階段。這對研究生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課題,即:教育方法的與時俱進和因材施教。
1 研究生思政教育當前存在的弊端
1.1 規(guī)范重于實效、未做到以人為本
傳統(tǒng)的思政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重規(guī)范輕實效,未做到以人為本。即:高校對學生的教育更多地出于方便日常管理的角度,而未從學生個人發(fā)展和成才的需求考慮。目前的思政教育方式中更多的是告訴學生“不能做什么”“不然會怎樣”,卻少有告訴學生“可以做什么”“可以怎么做”。這種教育方式缺乏針對學生具體問題的分析,收效甚微且容易引起逆反心理。
1.2 導師的思政教育作用弱化
研究生階段,學生更多接受的是專業(yè)導師的指導和管理,但導師卻較少地介入學生的思政工作,這一現(xiàn)象在理工科的學院中尤為明顯。這種情況下,單憑輔導員的“遠程”指導,收效甚微。從某種意義上說,導師的思政教育作用被弱化了。因此,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中必須引入導師作為主要參與者。教思政[2010]11號文規(guī)定:“教書和育人是導師的兩大基本職責,導師負有對研究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責任?!彪m然近幾年高校開始陸續(xù)推行“導師負責制”的研究生管理模式,但相對而言該模式還未成熟,仍需進一步的健全、完善和落實。
1.3 輔導員的政治育人功能被淡化
教社政[2005]2號文中對輔導員作了明確的界定:“輔導員是高校從事德育工作、開展大學生思政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但就近幾年的狀況來看,輔導員隊伍在思想引領和政治育人方面做得不夠,政治育人職能被淡化。原因有二:其一,輔導員自身工作重心有偏差。輔導員多數(shù)時間忙于日常具體事務,“思政”與“行政”劃分不清。其二,部分輔導員自身政治理論水平有限,不能達到政治育人、思想引領的要求。因此,高校研究生輔導員這支重要的隊伍在提高自身崗位認知的同時,也需要提高業(yè)務能力。
1.4 思政工作脫離于其他工作
思政工作的目標是要解決學生的思想問題。而解決思想問題一定要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不然則是流于形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脫離于其他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而單獨存在,而目前多數(shù)的思政教育恰恰是游離在專業(yè)教育以外的“說教式”教育。這種方式缺乏立足點,內(nèi)容老化且方法陳舊,效果不佳且現(xiàn)實意義不大。
2 “90后”大學生的個性特征
任何一項研究都不能脫離對研究對象的分析而單獨開展。對于“90后”大學生特征的研究,有利于將思政工作落在實處。關于“90后”的思想行為特征,在萬美容等(2013)中曾有過相應的研究。該研究最終歸納了“90后”大學生的6種思想行為特征。即:向往主流、自我、偽裝、個性豐富、向往成熟、多愁善感。此處,筆者挑選對本研究有借鑒意義的幾個特征加以闡述。
2.1 向往主流
在“90后”邁入社會主體前,對于“90后”的稱呼曾有“腦殘”、“非主流”等。因為當時“90后”時常衣衫襤褸、表情頹廢、行為另類。但研究顯示,“90后”其實很反感“非主流”這個稱呼,所謂的“非主流”只是“90后”內(nèi)心對于壓力的一種吶喊與宣泄。因此,“90后”大學生渴望自己被正確對待。
2.2 自我
調查顯示,“90后”大學生更以自我為中心。根據(jù)研究,“90后”更注重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而缺乏換位思考的意識(萬美容等,2013)。因此,在“90后”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中,要具備換位思考的意識,從效果的角度出發(fā),爭取最大程度的認同。
2.3 偽裝
“90 后”的大學生幾乎都是獨生子女,他們享受著較為優(yōu)越的物質條件,但與外界缺乏足夠的心靈和精神的交流。他們情緒的流露十分謹慎,喜歡將自己的真實感受隱藏起來。這種偽裝分為兩類:負面情緒的積極偽裝和積極情緒的有意抑制。負面情緒的積極偽裝是為了通過積極的情緒表達來掩蓋自己的負面情緒,積極情緒的有意抑制是指有意掩飾自己的積極情緒,以一種反張揚的行為來凸顯自己的個性(萬美容等,2013)。這種自我偽裝,實際上是一種面對外界的心理防御機制。因此,針對“90后”大學生的思想教育,如果僅通過傳統(tǒng)的“說教式”教育,恐怕難以了解到他們的真實想法。
2.4 多愁善感
“90 后”大學生往往光鮮亮麗、個性張揚,但實際上,這個群體承受著來自多方面的壓力和煩惱。包括:學習、就業(yè)、被期望、對未來迷茫等。眾多的壓力,使得不少“90 后”大學生缺乏安全感、方向感,甚至因為不堪壓力而引發(fā)嚴重的精神性疾?。ㄈf美容等,2013)。因此,“90后”是承擔了很大心理壓力的一代人,對于這個群體的思想教育必須考慮他們的想法和感受,不然容易引發(fā)不良后果。
3 新時期高校研究生思政工作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途徑
3.1 以人為本
思政教育的目的是要將教育落到實處,讓教育產(chǎn)生效果。要體現(xiàn)以人為本,必須從實效的角度出發(fā),避免重規(guī)范輕實效的誤區(qū),多從學生個人發(fā)展和個人成才需求考慮,盡量多地引導學生“該做什么”和“可以怎么做”。
3.2 導師參與到思政工作中
研究生在校期間,接觸最多的人則是導師。因此,在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中,必須引入導師作為主要參與者,由導師參與到思政育人的全過程,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逐步引導學生積極樂觀地成長。
3.3 強化輔導員“政治育人”的功能
作為專業(yè)從事學生思政工作的一支隊伍,研究生輔導員必須端正對自身崗位職責的認知。從本質上講,研究生輔導員是思政工作者而非行政工作者。因此,作為輔導員必須認清思政工作和日常具體事務的各自重要性。其次,作為專業(yè)人員,必須提高思政育人的專業(yè)技能和素養(yǎng)。
3.4 將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
在研究生思政教育過程中,必須將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只有這樣,才能使思政教育更有實效性、說服力和感染力,才是真正地將思政教育落到實處。同時,在此過程中,應該時刻關注研究生日常的思想動態(tài)和實際問題。
3.5 培養(yǎng)家國情懷、樹立遠大志向
思政工作不能脫離于其他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而單獨存在。在研究生學習過程中,要將思政教育工作貫穿落實在學生專業(yè)學習的整個過程中。例如:在專業(y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將該專業(yè)或者具體技術的發(fā)展狀況與國家的發(fā)展和民族的命運聯(lián)系在一起,由此開闊學生在專業(yè)領域的眼界,提升對專業(yè)的認識,同時樹立家國情懷和遠大志向。
4 小結
總體而言,研究生群體步入“90后”年代,對高校的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課題,必須立足于已有的工作基礎,在以往的教育觀念和方式上突破創(chuàng)新、順勢而變,適應新時期的要求,針對工作對象的研究,制定合適的工作方式,從而將思政工作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 萬美容,夏博藝,曾蘭.“90后”大學生思想行為特點及其影響因素[J].思想教育研究,2013.10.
[2] 張夢.從思政課在人才培養(yǎng)中的作用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J].教育實踐研究,2013.1.
[3] 燕玉霞.高校思政工作的思路創(chuàng)新研究[J].老區(qū)建設,2013.10.
[4] 趙梅.高校思政教學實施的創(chuàng)新策略研究[J].科技展望,2016.2.
[5] 巴圖,閆立志.拓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徑的思考[J].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10.9.
[6] 劉怡軍,王成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若干現(xiàn)實問題的思考——以地方工科大學為考察對象[J].韶關學院學報,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