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晉楠
/河池民族農業(yè)學校
淺談微課對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堂教學的影響
廖晉楠
/河池民族農業(yè)學校
從中職學校計算機課程的教學現(xiàn)狀入手,分析了微課在中職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主要優(yōu)勢,并對如何利用微課提升中職計算機基礎教學的課堂教學改革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微課;中職;計算機基礎教學;教學改革
中職學校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是一門重要的必修基礎課,對提高中職學生的計算機基礎理解和操作能力有著重要幫助?,F(xiàn)代教學觀主張,教學應該是在教師指導下,以學生為主體,以實現(xiàn)培養(yǎng)目標和培養(yǎng)規(guī)格為導向,師生共同探討交流的過程?,F(xiàn)在的中職學生,根據調查研究普遍反映,計算機應用基礎中許多知識點難于理解和記憶。但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重共性不重個性,不能體現(xiàn)“做中學,學中做”的教學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學生被動接受知識點,這不僅抑制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會感到“身心疲憊”。為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在我國大力推進教育信息化資源的浪潮下,中職學校的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也必須做出一定的調整和改革,筆者在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就利用微課教學來提升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的有效性。
由于城鄉(xiāng)教育的差別,學生入學前的計算機水平存在較大的差異,普遍存在學習基礎差、厭學情緒重、自我約束力弱等現(xiàn)象,客觀上造成了教學對象的層次不一致。計算機應用基礎作為一門基礎課,面向的學生是學校所有在讀一年級學生,班級人數(shù)普遍在50人以上,在計算機實訓室中,學生人手一臺電腦,教學設計與教學組織管理難度大,雖然教師給學生明確了上機內容和要求,但是如果缺乏適當?shù)闹敢?,學生對操作內容就無從下手。由于學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和接受能力存在差別,個別輔導也不能面面俱到,嚴重影響了計算機應用基礎的教學質量。因此課堂教學不能停留在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說教式教學上,而應該嘗試借用教育信息技術手段,將知識變得容易理解、將枯燥的、客觀的學習內容,融入精心設計的小故事、小活動中,讓學生在主觀體驗中完成學習。在整個過程中教師的職能是設計、策劃、組織和引領。
“微課”或者稱為“微課程”概念的確立,得益于“翻轉課堂”這一概念的形成,通過重新調整課堂內外的時間,將學習的決定權由老師轉移給學生,使學生由被動灌輸轉為主動學習,所謂翻轉的目的是基于此形成的。許多學者認為信息技術的普及,使得移動終端時代已經到來,學生可以自帶移動信息設備進入課堂學習,教師可以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將上課講授的關鍵內容,如教材的重點、難點、易錯點制作成微視頻讓學生自主學習,上課則幫助學生解決不懂的問題,師生互動討論,或者給予學生個性化的輔導,這種近乎理想化的教學模式極大地激發(fā)了追求教育改革的專家們的興趣。從2012年以來,這種錄制教師上課的“微視頻”和“學生課前自主預習、課中教師輔導疑難”教學組織流程相結合的“微課程”開始在國內流行。1)微課對課堂教學變化的影響。微課對于課堂教學變化淺談微課對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堂教學的影響王義(重慶市璧山職業(yè)教育中心)的影響來自三方面:首先微課本身特點是“微”,教學內容少、資源容量小、教學時間短,便于其在課堂上的應用,可以作為課前預習,課中解疑,課后鞏固,便于在各類移動終端傳遞,便于學習時間的隨時安排;其次是微課教學內容組成、結構、構成“情景化”,選取教學內容主題突出、指向明確、相對完整,以教學視頻片段為主線“統(tǒng)整”教學設計、多媒體素材和課件、教師課后的教學反思、學生的反饋意見及學科專家的文字點評等相關教學資源。構成一個主題鮮明、類型多樣、結構緊湊的“主題單元資源包”。最后是微課的理念是以學生為中心,將已脫離社會的學習活動回歸到真實的生活中,將被人為孤立起來的知識回歸到真實的生活中,將單一的被動接受學習方式回歸到主動探究的學習方式中。微課小小“點”不只是讓學生提取知識,更是鼓勵學生進行更高層次的思考,豐富學生的學習情感并并吸引學生的注意,激勵學生完成指定的任務并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2)利用微課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進行針對性教學,提升學習效率,提高動手能力。中職生的文化基礎功底比較薄弱,而且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調查發(fā)現(xiàn),他們中間僅有20%左右的學生表示在上課時能集中注意力。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堂上,由于有些操作邏輯性強,許多學生記住了前一步驟,卻忘了后一步驟。例如圖文混合排版,這一節(jié)的學習需要將Word的基本知識和技能綜合在一起靈活運用,教師可以選取學生感興趣的話題為引線(如以校園宣傳冊的制作),一步一步的引導學生在文檔中插入并編輯圖片、藝術字、剪貼畫和圖表等對象,此時已實現(xiàn)了圖文混合排版,此時在此基礎上插入封面,一個漂亮的校園宣傳冊就完成了,到這里學生就覺得特別有成就感。微課緊密聯(lián)系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目標與內容,主題突出,指向明確,“短小精悍”,能使學生產生“聚焦式的學習體驗”。那么,學生在觀看視頻時能夠集中注意力,認真學習。而針對章節(jié)設計的項目任務,則能夠促使學生體驗相關操作,提高其動手操作的能力。
交互式教學,促進師生交流利用微課的特點能使學習者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進行學習。此種學習方式使學習者能夠充分利用零碎時間進行學習,這就為中職生的學習提供了便利,也更符合“95后”中職生的認知習慣。目前在校中職生都是“95后”,手機、電腦、ipad等數(shù)碼產品在他們中間非常普及,達到了“人手一機”。另外,越來越多的中職學校實現(xiàn)了校園無線網絡全覆蓋,且收費低廉。教師可以利用空余時間將計算機課程的知識點錄制成微課,然后進行制作、整合并將它們放到相應的學習群上或學校網站上面。同時可以借助班級QQ群或相關的信息平臺,建立起即時互動的學習交流平臺,開展答疑解惑等學習活動,構建起和諧的學習體。還有就是智能手機在學生中的普及,加上中職學校無線網絡的覆蓋,使得移動微學習越來越受到中職學生的青睞。雖說每節(jié)微課只講述了少量的新知識,但這樣更有利于學生的吸收,日積月累,學生對計算機應用基礎中的相關知識點和相關操作步驟的理解會更加透徹。而且學生在課上或課下遇到疑惑的時候,也可以隨時隨地的再次觀看微課視頻,遇到不清楚的可以與任課教師進行在線交流,解決疑問,較好的彌補了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不足,使之得到延伸和擴展。利用微課的交互性不僅能讓學生了解計算機應用基礎的框架結構,而且能使學生精準把握教學目標,從理論上從實操上從實用性上加深對計算機應用的理解。
經過實踐探索,微課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中確實起到了促進作用,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廣?,F(xiàn)就這個實踐過程中的心得體會總結如下。1)在課程設計時要與實際應用緊密結合;引入要有趣、層次分明和適當?shù)目偨Y;要清楚地告訴學生課程的學習方式,提供必要的說明和指導。2)不僅要掌握單一知識點的微課設計方法,更要掌握一個單元、一門學科的微課設計方法和策略,只有系列化的微課才能給學生提供完整有效的學習資源。3)設計和開發(fā)的微課既要適合學生學習的類型,也要能供教師觀察、觀摩和反思,促進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水平。
微課僅僅是課堂教學革新的一小步,不能寄希望用“翻轉課堂”“微課”來解決所有課堂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弊端,但對于課堂教學已經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對于微課,更值得教育者反思的是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讓學生自主參與學習??鬃诱f:“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讓學生認識到學習終究是自己的事,不能依賴別人。
[1]胡鐵生.“微課”:區(qū)域化教育信息資源發(fā)展的新趨勢[J].電化教育研究,2011(10).
[2]周青政.微課程的內涵、特征及應用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