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娟++宋義明
在我們的教育生活中廣泛流傳著這樣一個教育理念——自主學習,其實早期Holec(1981)就引入了自主的概念,他主張:“自主學習是學習者個體的學習,學習者個人在自我學習中,具有根據(jù)需要確定適合自己的學習計劃、目標和內(nèi)容,確定自己的學習時間和地點的能力,同時學習者也應具備自我管理、自我評價的能力”。隨后Allright(1990)提出:“在教學過程中引入自主,就要求師生之間的關系能在互為補充,交互作用中找到平衡的支點,既不過分突出教師的主導地位,又能使學生在老師的指引下積極參與,在教與學中實現(xiàn)各自完善”。1999年Little-wood則將自主學習定義為“學習者不依賴老師而使用所學知識的能力”。無論是哪一種對自主學習的看法和觀點,其含義無外乎自主學習是一種學生自身的能力,在這一學習過程中教師只是知識的“搬運工”,而學生才是主體。
雖然目前在內(nèi)地的高校中,英語課程已面向少數(shù)民族學生開設,但由于課堂教學自身的局限性,僅僅依靠教師講解和面對面地傳授,學生在課堂上學好英語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學生課下自主學習英語更有可能取得英語學習的成功。然而,眾所周知,地區(qū)間經(jīng)濟發(fā)展的不平衡,在教育上呈現(xiàn)出不平衡性等特征,嚴重影響了外語教育水平的提高,使得少數(shù)民族學生英語學習發(fā)展效率低下,口語水平不高,難以和他人交際。
一、高校少數(shù)民族學生英語學習的基本特點
1、英語基礎相對薄弱
內(nèi)地高校少數(shù)民族學生大多來自不同的地區(qū),語言交流有障礙,造成學習難度比較大。在中小學階段學生幾乎都用自己的母語交流而忽視了基礎英語的學習,例如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自己就淡化了英語的重要性。進入大學之后,少數(shù)民族學生在聽、說、讀、寫等基礎英語的學習中明顯比不上漢族學生,在學習上有一種吃力的感覺,最后的成績和漢族學生無法相比。
2、英語學習觀念相對較差
大部分少數(shù)民族學生大學之前沒有接觸過英語的學習,這使得他們進入大學后不知道學習英語的重要性,再加上很多少數(shù)民族畢業(yè)生認為自己畢業(yè)后要返回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工作,并且要長時間使用自己的語言,因此他們認為學習英語是沒有必要的,相比較而言他們認為漢語更重要,從而看淡了英語的學習。
3、母語對英語的干擾相對較重
對他們英語的學習更多的起阻礙作用的是他們本民族的語言,由于從小就耳濡目染,而沒有過英語方面的學習,這使得少數(shù)民族學生在練習英語時口音話嚴重,造成英語發(fā)音不規(guī)范,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英語的學習。
4、缺乏獨立自主性
在大學英語的學習過程中,不少少數(shù)民族學生仍然沿襲著小學和中學的學習方式,學習僅僅依靠老師課上的講解,課下有的學生走馬觀花似的翻翻英語課本,只是為了追求心理平衡,更有甚者課下什么都不做,只等著老師上課講,自己在課上聽,完全依賴老師,希望通過老師課上講解自己消化和掌握全部的知識,這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他們?nèi)狈τ⒄Z學習的獨立自主性,不知道應該怎樣學習,就只能被動地學習和思考,收效不理想。
5、學習英語路徑的有偏差
學習策略是“學習者個人用來理解、學習或者記憶信息的特定的方法和行為”。掌握學習策略的學生就會在學習過程中遇到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時有意識地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坐以待斃。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大部分少數(shù)民族學生基本上自己學習,形成了封閉學習的態(tài)度,遇到問題就直接隔過去,沒有尋求他人的幫助,同時他們沒有學習規(guī)劃,整體來說缺乏學習策略。
二、提升高校少數(shù)民族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的實踐路徑
1、從少數(shù)民族大學生的視角
(1)樹立正確的自主學習觀念,增強獨立學習意識
這里的獨立學習不是把自己封閉起來學習,而是在與他人的交流、合作中自己獨立思考,提出一些新穎的觀點和看法。少數(shù)民族學生應減少對老師的依賴,自己多看、多聽、多說、多寫,提高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第二語言習得理論認為:英語不是教會的,而是學會的。這說明現(xiàn)在最重要的是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2)改善自我學習策略,掌握自主學習方法
少數(shù)民族學生應該充分地認識到合作學習是學習的成功條件,英語語言的學習應該在師-生,生-生,生-他人之間的互動合作學習中得以實現(xiàn)的,尤其在于漢族學生的合作交流中,少數(shù)民族學生才能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更好地鍛煉英語聽、說的能力,從而實現(xiàn)自身英語學習的發(fā)展和深入。
2、從高校教師的視角
Voller提出在幫助少數(shù)民族學生提高語言學習自主性的過程中,教師要擔當好“引導者”、“咨詢者”和“信息供給者”三種角色。
(1)引導者
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向少數(shù)民族學生明確自主學習的重要性,讓學生明白學什么?為什么學?如何學?何時學?在哪里學?與誰一起學?其次,教師應該采取積極地措施來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樂于學習英語。
(2)咨詢者
為了更好地促進少數(shù)民族學生英語的學習,教師應該竭力營造一個學習英語的環(huán)境和氛圍,使學生能夠充分發(fā)揮自主學習能力。當學生遇到自己難以解決的問題時,教師應該及時提供幫助,與學生共同探討這一難題。此外,教師還應該鼓勵學生制定合理而有效的學習策略,在學習過程中盡可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3)信息供給者
在信息技術飛速發(fā)展的今天,越來越多的學生不滿足學習課堂上的知識,這時教師就應該多與學生分享比較好的英語學習的網(wǎng)站、歌曲和電影等等,為學生英語學習供給充足的養(yǎng)料。尤其對于少數(shù)民族學生來說,教師更應該為他們選擇和提供適合他們學習的學習資料,指導學生更好地利用現(xiàn)如今豐富的英語學習材料。
三、總結(jié)
少數(shù)民族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升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因此如何出色地完成這項任務是我們應該更加看重的問題。目前來看,這項任務的完成需要教學各個方面的協(xié)調(diào)配合。就學習的主體學生來說,增強自主學習能力、制定正確的學習規(guī)劃是至關重要的。教師則必須改變課堂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扮演好“引導者”、“咨詢者”、“信息供給者”這三種角色。只有這樣,少數(shù)民族學生的英語學習才有可能大幅度提高,增強他們的責任感和自主學習意識。
作者簡介:
姓名:張娟,職稱:講師,單位:1聊城大學外國語學院、2聊城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際。
姓名:宋義明,職稱:副教授,單位:聊城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研究方向:執(zhí)政黨建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