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秀華
聽說,中國有一種動物叫麋鹿,長得似鹿非鹿,似馬非馬,似牛非牛,似驢非驢,因此得了一個外號,叫“四不像”。作為一只鴨嘴獸,我覺得這個外號用來形容我也挺合適的。我來自澳洲,為了好區(qū)分,大家就叫我“澳洲四不像”吧!
首先聲明,我是哺乳動物,和你們所熟悉的貓、狗、羊等動物一樣,屬于哺乳綱??墒桥c一般的哺乳動物相比,我們鴨嘴獸卻表現(xiàn)出一些“不像”的特征。
從名字來看,就知道我和鴨子“緣分”不淺。其實,我不僅一張扁嘴生得如鴨嘴一般,就連腳丫也和鴨腳很像,腳趾間長著薄薄的蹼,像船槳一樣,可以在水里輕快地撥水。只不過,我有四條小短腿,比鴨子還多兩條。腳上生蹼,這是水鳥和兩棲動物的特征。這是我們的第一個“不像”。
每年冬末春初,是我們鴨嘴獸戀愛的季節(jié)。為了成家立室,小伙子們需要在河流、小溪中建立領(lǐng)地。要是大家都看上同一塊地方,那就只好“狹路相逢勇者勝”了。在雄鴨嘴獸的腿部后側(cè),有一根15毫米左右的空心骨頭,就像毒針一樣,里面藏著毒素,可以用來攻擊敵人或者競爭對手。分泌毒液,這可是蛇、蜥蜴等爬行動物最喜歡的招數(shù)。這是我們的第二個“不像”。
遇到自己心儀的另一半后,姑娘們就要開始修建育嬰房,準備養(yǎng)育下一代了。它們會很辛勞地找一個長長的洞穴,鋪好濕草,然后待在里面下蛋。對,你沒看錯!身為哺乳動物,卻和鳥類、爬行動物一樣,會下蛋,這是我們的第三個“不像”。
年輕的鴨嘴獸媽媽每次下兩三個蛋。這些蛋比麻雀蛋還小,經(jīng)過兩個星期的耐心孵化,小鴨嘴獸就破殼而出了!剛孵化出的小寶寶,不像雞寶寶鴨寶寶那樣,落地后很快就會走動,而是像人類的嬰兒一樣無助,要吃大約5個月的母乳。和一般的哺乳動物不同,鴨嘴獸媽媽沒有乳頭,乳腺直接從腹部開口,乳汁分泌出來后,鴨嘴獸寶寶就趴在媽媽的肚皮上舔食。身為哺乳動物卻沒有乳頭,這是我們的第四個“不像”。
不謙虛地說,要接著往下數(shù)第五個、第六個“不像”,我也是能數(shù)出來的。但鑒于只有“四不像”,沒聽說過“五不像”“六不像”,我就不再一一羅列了。從外貌到習(xí)性都這么怪異,難怪我們初次在歐洲亮相時,會引起轟動呢!
據(jù)說那還是18世紀末期,我的一位祖先去世后被做成標本,送到英國展覽。那里的動物學(xué)家見到了,竟然認為這只怪誕的標本是用幾種動物拼湊縫制起來的。他們著魔般地在我這位前輩身上搜尋,非要找到隱藏的線頭不可。這些少見多怪的人??!算起來,2500萬年前,我的祖先就在澳洲大陸出現(xiàn)了,比人類的歷史還要悠久呢!
想當(dāng)初為了給我歸類,動物學(xué)家們也傷透了腦筋:長著鴨嘴、鴨腳,似乎該歸入鳥類;有獸類一樣的身體,會分泌乳汁喂養(yǎng)幼崽,又似乎該屬于哺乳類;卵生,又像是鳥類、兩棲類……
最終,我們被納入了哺乳動物的行列,成為了其中最低等的一員,分類名稱是單孔目。同屬這一目的,就只有我們的澳洲同鄉(xiāng)針鼴了。單孔,是指一個鼻孔,或是一個耳朵嗎?都不是。說起來有點不雅。大家知道哺乳動物大小便排泄要經(jīng)過不同的通道,生殖下一代也有專門的孔道。而我們卻“一孔多能”,沒有分出肛門、尿道及產(chǎn)道。這也是很多鳥類和爬行動物的特征。
我們的身上沒有隱藏“線頭”,卻隱藏著從爬行動物向哺乳動物進化的線索,有很高的研究價值。因為被過度捕殺,我們一度瀕臨滅絕。好在后來引起了重視,被很好地保護起來。
如果你們來澳洲玩,不要只惦記著去看袋鼠,也可以來看看我們喲!
(插畫:貓九動漫)
(責(zé)任編輯:徐姍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