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曉鋒
【摘要】當前我國的廉政價值建設恰逢大數據時代,黨和政府可以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更好地構建政府廉政形象。大數據帶來的技術可能性為廉政價值構建提供了新的路徑和機遇,但與此同時,大數據的技術特性也給政府廉政形象建設帶來挑戰(zhàn)。為此,在新時期,政府在廉政價值構建上需要轉換理念和方法。
【關鍵詞】廉政價值構建 大數據 轉變方式
【中圖分類號】 D261 【文獻標識碼】A
【DOI】 10.16619/j.cnki.rmltxsqy.2017.21.010
長期以來,黨和政府一直致力于反腐工作以及廉政建設,而要想形成廉政長效機制,除了構建完善的反腐廉政制度外,還需要構建廉政價值。法律制度通過剛性約束來制約腐敗產生,促進廉政建設,而政府清廉、領導清正、政治清明的廉政價值則具有更持久的生命力,其通常是在廉政文化、廉政制度、廉政活動以及人格教育等建設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fā)展,當前我國已經進入了大數據時代,通過海量數據的收集、分析來輸出價值巨大的預測導向服務,這對當今社會生活的各方面都產生了深刻影響。數據也從原本的輔證作用變?yōu)樘嵘a率的有效工具,而大數據技術同樣可以在廉政價值建設中發(fā)揮巨大作用,推動廉政價值構建。
大數據給廉政價值構建帶來的新機遇
首先,大數據具備構建價值的可能性,顛覆了傳統(tǒng)小數據的處理模式。在大數據時代,數據不僅僅是數字的堆積或是簡單的某一結論的佐證。人們可以從海量數據中發(fā)現某種規(guī)律,并據此來預測未來趨勢,這樣數據的功能就從原本簡單的事實判斷轉變?yōu)閮r值預測。在傳統(tǒng)的廉政價值構建中,人們更多是通過故事來塑造廉政人格,產生廉政價值,如通過廉潔先進典型的故事與腐敗警示故事來進行廉政建設,這其中也會運用部分數據,但主要是服務于故事。而運用大數據,除了能夠使得廉政價值構建獲得海量數據支撐外,還能夠通過數據的分析來獲得價值演變規(guī)律,實現經驗和理論的數據化。
其次,大數據為公眾參與廉政建設提供了有效途徑,為廉政價值構建奠定了廣泛的群眾基礎。政府在收集公民個人信息與行為數據上有著天然優(yōu)勢,但在傳統(tǒng)數據時代,這些數據的使用率不高,且收集目的較為單一,不能很好地挖掘數據之間的關系。在大數據技術的支撐下,可以根據個體在各個渠道留下的數據信息而勾勒出個體信息全貌,這有利于社會監(jiān)督功能的發(fā)揮,從而推動廉政建設。不過,政府盡管擁有大量數據,但其對數據的開發(fā)利用水平并不高,政府更多是扮演數據托管者的角色。因此,政府部門可以在確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有條件地開放部分數據,允許公眾查閱數據信息,使之獲得知情權并行使監(jiān)督權,便于民眾參與廉政建設。與此同時,政府數據信息還可供第三方組織來分析,進一步挖掘大數據的信息價值供民眾參考。在這一過程中,公眾能夠感受到廉政建設的正面積極影響,形成廉政價值的社會基礎。
最后,大數據技術能夠針對不同群體塑造具有針對性的廉政人格形象,提升他們對廉政價值的認同。廉政的人格和形象是由文化、行為、制度、人格等多維廉政建設不斷積淀形成的。但個體對于廉政價值的感受是不同的,為此,在廉政價值建設的過程中,可根據不同的群體對于廉政價值認同的差異制定個性化的信息服務,使其更能認同廉政建設。在傳統(tǒng)數據時代,受制于技術限制,數據收集大都是隨機采樣,根據樣本數據所形成的“畫像”缺乏細節(jié),因此根據“畫像”來進行廉政人格化形象推廣的有效性大打折扣。但大數據技術可以目標精準地抓取所有數據信息,從而設計出能夠提高目標群體認同度的廉政人格形象,實現廉政價值的有效構建。
大數據時代對傳統(tǒng)廉政價值建設的沖擊
首先,大數據時代對傳統(tǒng)廉政價值故事構建模式帶來沖擊。傳統(tǒng)廉政價值建設依托于故事傳播,甚至為了獲得較好的傳播效果會虛構細節(jié),用故事來承載特定價值信仰。但進入大數據時代后,人們可以通過數據來了解故事的整個脈絡與細節(jié),虛構的細節(jié)缺乏說服力,甚至可能引起目標受眾對虛假故事的反感,故事模式的廉政價值構建效果大打折扣。盡管在大數據時代,廉政價值建設依然離不開故事模式,但其產生作用的機制已經不同于傳統(tǒng)數據時代,以大數據為支撐的廉政故事將更加體現合規(guī)律性,盡管這種合規(guī)律性可能并不符合傳播廉政價值的目的,但身處大數據時代的個體,會更加信服合規(guī)律的廉政故事,而非合目的性的、虛構的廉政故事。
其次,大數據時代,政府機密或個體隱私難以遮掩。政府廉政建設中的負面信息很容易被揭開,并被外界聚焦,破壞政府培育的廉政價值。在大數據背景下,信息具有開放、共享、自由流動的特性,腐敗案例中的種種細節(jié)都將通過大數據呈現給社會大眾,給政府廉政建設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力。而且與傳統(tǒng)廉政故事紙質化、平面化的存在相比,大數據時代的廉政故事轉化為龐大數據庫中的一個數據節(jié)點,成為永久的公眾記憶,能夠隨時復活。積極的廉政故事被記憶復活,自然可以再造廉政價值,但腐敗故事被鉤沉,同樣也會帶來負面影響,沖擊政府的廉政價值構建。
最后,過度依賴大數據將導致廉政人格塑造工具化,削弱人的主體地位。在大數據時代,人們逐漸呈現出一種“數據依賴癥”,即一切依賴數據來說明。但實際上,盡管利用大數據技術可以揭示規(guī)律,并有一定的預測性,但在廉政價值構建中,合目的性的故事模式依然不可或缺。正如時至今日,沒人會認為文學作品的價值能夠被數據所替代。廉政價值構建最終希望獲得的是個體信念的認同、人格的追隨,這本質上是人追求自我進步、自由意志以及主體地位的過程。但在大數據時代,過度追崇數據,并賦予其超越工具的特性,那么數據便支配了一切,人的主體性被取代。大數據所帶來的合規(guī)律性看似更加高效可靠,但其將一切都數據化并代替?zhèn)€體的選擇和決定。而廉政價值作為一種精神力量,不可能完全被數據化,如果在廉政價值構建中,過度看重大數據的作用,而忽視了故事的可依托性、價值性,那么個體很容易失去自我,成為大數據的奴役。
大數據時代廉政價值構建的可行性分析endprint
從上文可見,大數據對廉政價值構建來說是一把雙刃劍,但大數據的發(fā)展已經成為一種不可避免的趨勢。因此在廉政價值構建上,必須利用好大數據帶來的優(yōu)勢,并盡可能弱化其對廉政價值構建帶來的沖擊,可以將傳統(tǒng)的故事模式與數據模式相結合,提升廉政價值構建效果。
首先,要樹立大數據思維。利用好大數據合規(guī)律性的特點來揭示廉政價值規(guī)律,并據此指導廉政價值建設。廉政價值構建的故事模式可以借助大數據增強可信度,實現更好的傳播效果,為此,政府需要更加重視數據的收集、整理和歸類,為廉政價值建設提供數據保障。具體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是政府要對數據進行科學整理。傳統(tǒng)政府數據收集僅僅是為了維持社會正常運轉,因此收據收集具有短暫性、針對性。但進入大數據時代后,政府數據收集整理應持續(xù)進行,并整合社會、政府、商業(yè)等各個領域的數據,盡可能實現數據的完整性,并為數據的二次挖掘提供可能。二是政府要加大對數據的挖掘能力,分析數據之間的相關性,將之與公眾生活相聯系,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三是政府可通過數據公開進行價值引導,提升大眾對廉政價值建設的認同。
其次,具備數據共享觀念。讓共享數據承載廉政價值表達的功能,弱化大數據對廉政故事有效性帶來的沖擊,促使社會形成公共理性。在大數據時代,廉政故事細節(jié)的虛構空間被大大壓縮,人們通過大數據很容易發(fā)現廉政故事中的虛構成分,因此廉政故事的構建更考驗廉政建設主導者的智慧。一是政府要在海量的數據流中選擇高價值數據,即那些能夠提高公眾對政府廉政建設認同的數據信息。政府可根據廉政建設的需要向公眾主動推送信息,讓公眾能夠對政府進行監(jiān)督,也督促官員干部進行自查,強化廉政建設。二是政府在廉政故事構建中要以真實數據為基礎,并對數據信息進行權威解讀,促使公眾理性看待廉政故事,認同政府的廉政價值導向。
再次,開放數據,贏得社會信任。政府可以通過這種方式減少腐敗等負面信息被鉤沉后對廉政價值建設帶來再次沖擊。正如上文所述,在大數據時代,腐敗故事都化為數據節(jié)點,成為永久的公眾記憶,可能隨時被鉤沉復活,并對當下的廉政價值建設帶來沖擊。因此,如何化解大數據帶來的這種負面效應成為新時期政府廉政建設不得不面對的課題。在大數據技術支持下,很難再做到信息的隱瞞和封鎖。政府應順應潮流逐步開放數據,這其中就應包括腐敗等負面內容的信息,促使其在政府與公眾之間形成良性流動,以此建立政府與公眾之間的信任關系。廉政價值構建并不僅僅是政府單方面開展的各項工作,其本質上可看作是政府與公眾關系重構的過程。如果政府通過數據共享取得公眾對政府廉政建設的認同,那么當負面信息被復活后,其所產生的負面效應將大打折扣。
最后,要明確大數據僅僅是一種工具。大數據最終的目的是為價值服務,突破數據依賴的牢籠。毫無疑問,大數據的一個重要價值便是其對未來的預測作用,但要意識到大數據的功能僅僅是預測而非預報,因此,在運用大數據的過程中,不能迷信大數據,失去人的主觀判斷,使得價值理性服從于工具理性。廉政價值構建強調的是價值理性,若主體過分依賴數據,反而會失去自我意志,被數據所鉗制。所以,在大數據時代進行廉政價值構建依然需要強調個體主觀能動性。盡管在數據記錄一切的時代,廉政價值構建的故事模式想要發(fā)揮作用變得更加困難,但依然不可取代。由此可見,大數據時代廉政價值故事構建的方式轉換并非拋棄故事模式而選擇數據模式,而是要實現故事與數據的有機融合,提升故事的有效性,提升廉政價值構建效果。
(本文系河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后現代歷史觀沖擊下唯物史觀的自覺與自信”及河北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項目青年項目“實踐思維方式視域中習近平總書記改革方法論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分別為HB15MK020、SQ151132)
參考文獻
[美]大衛(wèi)·芬雷布,2014,《大數據云圖:如何在大數據時代尋找下一個大機遇》,盛楊燕譯,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第6頁。
黃欣榮,2015,《大數據哲學研究的背景、現狀與路徑》,《哲學動態(tài)》,第7期,第96~102頁。
責 編/戴雨潔
Abstract: Fortunately, the current clean government value program of our country meets with the big data era, the Party and government can make full use of the big data technologies to better establish a clean government image. The technological possibilities resulting from big data provide new paths and opportuniti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clean government value,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ig data also bring challenges to the government's image. Therefore, in the new period, the government needs to transform the concept and metho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lean government value.
Keywords: Clean government value building, big data, transformation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