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傳發(fā)
廁所問題不是小事情,它是基本的民生問題,也是重要的文明窗口。早在2015年4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就曾對“廁所革命”作出重要指示。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就旅游系統(tǒng)推進“廁所革命”工作取得的成效作出重要指示。三年兩次重要指示,體現(xiàn)了習近平總書記對百姓民生、城鄉(xiāng)文明的高度關切,彰顯了從小處著眼、從實處入手的務實作風?!叭嗣駥γ篮蒙畹南蛲?,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绷暯娇倳浽浿赋?,民生工作推出的每件事都要一抓到底。從人民群眾的生活需求出發(fā),著力改善群眾反映最強烈的突出問題,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干,抓一件成一件,積小勝為大勝,我們就能在諸如“廁所革命”的努力中,不斷改善人民群眾工作生活環(huán)境,更好地推動社會文明進步。
11月28日的《人民日報》再次提出,把“廁所革命”一抓到底 ,那么怎樣才算“一抓到底”?對此,我的理解,應該是建設與管理兩手都要“一抓到底”,兩手都要硬。
首先,建設上應該一抓到底。家庭廁所,特別是農村,當然也應將旱廁改為“水沖式”;這里,僅說公廁。公廁的建設,開始當然可以從旅游景區(qū)抓起,但是接下來,中國正走在城鎮(zhèn)化的路上,無論城鄉(xiāng),大凡有百姓集中的小區(qū),都該建有現(xiàn)代化的公廁,特別是街道、公園、廣場,都應該建有公廁;這其間,單位公廁,也應該“免費開放”,且要有明顯的標識。這些公廁,起碼應該有衛(wèi)生紙供應、有洗手臺和洗手液供應,還應該有“殘疾人專用間”,能有空調更好,至于“有水沖”,更是不在話下。
現(xiàn)在的問題是,建公廁,要有資金來源。對此,地方政府必須有“廁所革命”的使命感與責任心。改革開放40年,隨著經濟發(fā)展與社會進步,我們的公廁建設也應該與時俱進,在建設經費上,財政應該充分保障,公廁的建設資金不該“可有可無”,也不應“可多可少”, 而應確?!胺奖闫饋砗芊奖恪薄?/p>
再者,管理上應該一抓到底。嶄新的公廁投入使用了,還得要有相應的衛(wèi)生管理人員,且這種衛(wèi)生管理應該是“5+2”“白+黑”;有的人上廁所之后忘記沖水,特別是有些老、弱、病、殘者,往往大小便沒入便池,這些都需要工作人員及時打掃。對這些公廁管理工作人員,應保障工資發(fā)放,要辦養(yǎng)老、醫(yī)療等保險,讓他們“有尊嚴,有獲得感”;對公廁衛(wèi)生管理人員工作還要有考核,有監(jiān)督,以確?!靶l(wèi)生間里很衛(wèi)生”。
“小廁所,大民生?!睅?,關乎老百姓的“出口”問題,如果說全國各地,不是已被命名為“全國文明城市”,便是在“創(chuàng)建文明城市”的路上,你那個地方,發(fā)達不發(fā)達、文明不文明,你那里已多大程度上“惠民生”,邁開雙腳訪一訪,公廁應該是一塊“試金石”。(責編:陳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