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律廷
菲菲自幼患有嚴重的濕疹,每年開春就會渾身發(fā)癢,無論采取什么辦法都無法徹底止癢,涂抹各種藥膏只能暫時緩解,很快就會失去作用。
上小學4年級之后,菲菲的濕疹更為嚴重,從每年發(fā)病一個月逐漸延長到三個月,甚至半年。發(fā)病期間,晚上她難以入睡,不停地抓撓,直到抓破皮膚,鮮血淋漓。因為睡不好,她上課經常打盹。醫(yī)生說,她晚上要想順利入睡,只能服用安眠藥,但安眠藥會傷害神經系統(tǒng),不到萬不得已最好不吃。
因為經常涂抹藥膏,菲菲身上有藥味,常被同學們取笑。她雖然很努力地學習,但成績一直不太理想。她因此變得很自卑,在學校不愿多說話,回到家也經常因為小事而哭鬧,甚至對父母大發(fā)脾氣。
后來,她漸漸有了強迫癥傾向,比如每天頻繁地洗手,而且每次都要洗很長時間,幾乎要把皮膚給搓破了還不罷休;走路時不斷矯正自己的姿勢,上課時不斷地擺弄文具盒里的物品,睡覺前不斷挪動枕頭的位置,鞋子、襪子擺放時要有特定的指向等。老師因為她上課時頻繁擺弄文具而批評她,她非常無奈地哭著說:“我控制不住自己?!绷硗猓瑢懽鳂I(yè)時她不停地使用橡皮擦,經常把作業(yè)本擦破;字寫得必須十分工整,像打印的一樣,但她的書寫速度非常慢,作業(yè)到晚上10點還寫不完,因為著急,寫不完就哭,越哭越寫得慢??荚嚨臅r候也一樣,一張試卷,別人在規(guī)定時間內能做完,她卻連四分之一都完成不了,以至于每次考試都以痛哭收場。
班主任注意到了菲菲的異常,建議家長帶她尋求心理咨詢師的幫助,讓家長將注意力從濕疹、皮膚癢等方面轉移到更深層次的心理層面。
焦慮,會讓皮膚病更嚴重
菲菲的皮膚病固然是所有問題的根源,但很多患濕疹的孩子卻能夠做到不影響正常的學習、生活。菲菲的問題之所以愈演愈烈,從心理學上講,我認為與她強烈的焦慮感有關。
美國心理學家瑪塔·瓊斯基在《讓孩子遠離焦慮》一書中提出:“超過13%的兒童會受到焦慮癥影響……若情況惡化,會對心臟、免疫系統(tǒng)及呼吸系統(tǒng)造成傷害?!?/p>
我向菲菲的班主任借了一段菲菲上課時的視頻影像,與菲菲的父母一起觀看。視頻中,菲菲的手不停地在動,一會兒扎頭發(fā),一會兒擺弄書本——書本的擺放方向一定要與書桌邊沿呈90度角。當老師要求大家做筆記時,她的注意力從寫第二、第三個字開始就轉移了——根本沒有辦法集中于老師講授的內容,而是注意自己的字寫得是否工整。
看著菲菲寫了擦、擦了寫,不斷做無用功,菲菲的父母非常緊張地問:“她是不是得了強迫癥?她是不是身上很癢呢?上個學期就門門功課不及格,這樣下去可怎么辦?”
我跟他們解釋說:“每個孩子都會有短暫性的焦慮,但菲菲已經有嚴重的焦慮傾向——她的恐懼、焦慮與皮膚瘙癢的感覺讓她坐立不安??吹贸?,她非常愿意學習,追求完美,但經過反復努力卻無法讓自己滿意,她感到憂慮痛苦,每時每刻都不安生。這個時候,我們要放下對她學習成績的要求,教她先釋放和舒緩自己的焦慮情緒?!?/p>
不恰當運用意志力,適得其反
在第一次與菲菲溝通時我問她:“你是不是一直在用意志力對抗?jié)裾睿恢备嬖V自己不要去抓癢?”她說,她是學校的長跑冠軍,曾堅持跑完馬拉松。她學習方面也很有毅力,每天早晨6點起床晨讀,堅持了3年。她爸是游泳教練,她媽是老師,他們一直教導她要有毅力,要能控制自己。醫(yī)生也說過,抓撓沒有用,只會越抓越癢。所以她就控制自己不去抓,白天尚能做到,但到了晚上實在受不了……
我又問她:“如果你一直忍著不去抓,癢的感覺會什么時候跑出來?”
她說:“這陣子忍過去,差不多半小時之后又會癢。最糟糕的是半睡半醒的時候,我會在夢里抓,越抓越難受,經常會猛然醒來?!?/p>
經過了解我知道,菲菲可以通過涂抹藥膏、冰敷等方式來緩解癢感。當她進行運動時,也感覺不到身體的難受。然而,她過度在乎自己“不去抓癢”的時候,無形中就增加了其他方面的焦慮感。
菲菲還告訴我:“三年級暑假,我因為嚴重濕疹而住院。跟我住在一個病房的女孩兒得的是紅斑狼瘡,我總害怕自己會有一天像她那樣。雖然醫(yī)生跟爸爸媽媽都說這不可能,但我總是夢到自己得了那種病……”
我拿出一面哈哈鏡讓菲菲照,然后又讓她照正常的鏡子,引導她明白一個事實:她對紅斑狼瘡的恐懼感和焦慮感,就像是一面讓事實扭曲的哈哈鏡。要想克服這種恐懼與焦慮,就要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試著去接受父母、醫(yī)生和老師的忠告。我說:“每當你擔心自己也像那個女孩一樣患上紅斑狼瘡時,你就告訴自己,你的腦海里有一面能讓事實扭曲的哈哈鏡,你的想法是不真實的。”
消滅癢感,還是管理癢感
我告訴菲菲:“無論是癢還是痛,這些不舒服的感覺有時難以消除,我們并不需要用意志力強行去克服,而是要與其對話,并不斷調整,將感覺控制在適當的范圍內,以防被它們主宰,影響我們的生活?!睋?,我設計了一個游戲。
在游戲中,我扮演菲菲,菲菲扮演人格化的癢感。依照事先寫好的臺詞,我們非常投入地進入了角色——
我(扮演菲菲,下同):你影響了我的睡眠,以后我不許你再像從前那樣了!
菲菲(扮演人格化的癢癢,下同):你的皮膚現在歸我管,你必須時不時地撓一下。
我:我之前總上你的當——你每次都騙我說只要抓住你就不癢了,但現在我不相信你了!
菲菲:你這次只要用力抓,就再也不會癢了!
我:你不是我的主人,沒權指揮我!我也不會像以前一樣聽你的了!
菲菲:我知道你長大了,你想制服我,那些醫(yī)生也要消滅我。
我:哼!你活該!
菲菲:你不斷長大,或許我會變得越來越虛弱。也許我們可以談判,多久我可以來找你讓你癢一次呢?
我:一天最多一次。
菲菲:當你感到心煩意亂、憂心忡忡或有點激動的時候,我就會來找你。我會讓你難受,讓你覺得這也沒做好,那也沒做好,什么都做得不好……endprint
我:哼,不可能!我要學會自我放松與調節(jié),老師教了我很多方法,我不需要抓撓就能制服你!
菲菲:沒關系,反正我不會離開你。
我:好吧,我會在皮膚上留一個位置給你,但你在我的心里沒有位置。
菲菲:好。不過你不要去做那些激怒我的事——比如吃海鮮,偷吃甜食,巧克力也會讓我發(fā)作,還有運動后不能立即用冷水沖澡……
我:這些醫(yī)生都告訴我了,我會注意的。也請你今天晚上冷靜點,讓我睡個好覺!
菲菲:好吧……
類似這樣的游戲訓練,將一直困擾菲菲的“癢感”外化了,從而讓菲菲得到真實的放松。她不再像從前父母要求她的那樣“用意志力來對抗癢感”,而是意識到“癢感”是一個可以與之和平相處,與其對話并對其恰當管理的朋友。
這是關鍵性的一步,幫助菲菲從“我是一個無法驅逐癢感的失敗者、生病者”的假象中解脫出來。漸漸地,她在課堂上的小動作明顯減少。當她因為癢感而覺得焦慮時,她學會了做深呼吸,將注意力集中在老師的講解上。
集中注意力,提高成績
我同時與菲菲的父母進行了溝通,幫助他們意識到,每個孩子都會焦慮,但大多數孩子是因為某些突發(fā)事件而產生的偶然性焦慮,菲菲則屬于焦慮障礙。
毫無疑問,菲菲是一個非常上進,追求完美,而且愿意聽從父母安排的好孩子。父母對她的期待,讓她努力按父母的要求去做——靠毅力克制自己,不撓癢,然而,這卻催生了她內心的焦慮感,導致她上課時無法集中注意力。
菲菲的父母轉變了觀念,主動要求我教他們一些能夠幫助菲菲的心理知識和技巧。
當菲菲晚上做作業(yè),糾結于某個字寫得是否工整,拼命地擦來擦去時,他們不再像從前那樣催她說:“你快往后面做??!都8點了,今天又要熬夜了。”相反,他們使用“警報器”的比喻跟她說:“你是不是聽到一個聲音在控告你字寫得不漂亮呢?這是一個錯誤警報,放慢呼吸?!薄斑@個錯誤的警報在嚇唬你!”“你感到害怕,但是事實上你是安全的。來,我們先喝杯水吧……”漸漸地,菲菲身上那種躁動難安的感覺減輕了。
上課的時候,菲菲會在同樣的焦慮中努力閉上眼睛,放松,深呼吸,將負面的感覺屏蔽,盡量保證全程參與課堂活動。我還給她繪制了一幅名為《恐懼滅火器》的圖畫,讓她焦慮的時候拿出來看一看。
老師們對菲菲也給予了更多鼓勵,她的書法作品在學校比賽中獲了獎,讓她逐漸找到了自信。語文老師也再三鼓勵她說:“你的字,是我們班寫得最工整的!所以,不要太緊張某一個字有沒有寫好,要相信自己在老師眼中是非常優(yōu)秀的!”
菲菲的焦慮癥狀得到緩解之后,我又對她進行了注意力方面的專業(yè)訓練。在《意志的力量——自控力練習題》一書中,作者哈德克指出:通過自控力,孩子可以將全身的能量集中于身體某個指定的部位,血液會被引導流到那個地方去。注意力集中于眼睛,就會使眼睛的多種神經得到滋養(yǎng)。當全神貫注地注視某件東西時,視神經根源處的各個神經節(jié)就會獲得充分的血液供應,視覺的末端器官以及眼部肌肉會被大大激活。
我利用這一理論,為菲菲設計了一套提高眼部注意力的訓練課程。菲菲父母也在家里訓練她“一目十行的速讀能力”“分辨類似圖片細小差別的能力”等。
這些集中注意力的訓練,讓菲菲學會了應對焦慮與癢感的更多技巧,可以以不變應萬變,集中注意力在學習上。當然,菲菲一直接受藥物治療,與心理治療相配合。
五年級后,菲菲的身體抵抗力漸漸增強,濕疹發(fā)作的時間明顯縮短。在多方努力下,她的學習成績穩(wěn)步提升,已經達到班級中游水平。
【編輯:馮士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