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金國
穆如軒書法點評
□ 楊金國
潮州市老干部大學 劉松青
劉松青書友的楷書橫幅《陶淵明飲酒詩》,取法初唐楷書名家歐陽詢。作品用筆熟練,以方為主,方圓兼施;結體取平正端莊之勢,穩(wěn)重嚴謹,毫無松懈之感,可知作者在歐字學習上下過很深的工夫。美中不足的是,起收筆處多顯尖刻,字形過于整齊劃一。
建議作者今后多看、多寫歐陽詢的書法原作,盡量避免今人寫歐習氣的影響。另外,可以借鑒一些魏、隋墓志名作,了解歐書的淵源,對于把握歐陽詢書風的精髓會有所裨益。
萍鄉(xiāng)市老年大學 譚述華
譚述華書友的行書對聯(lián),字數(shù)不多,但用筆迅疾,點畫灑脫流暢,通篇比較完整統(tǒng)一。不過在用筆的節(jié)制方面需要注意,有些圓轉之處太過圓滑,收不住筆,如“蕩(蕩)”字右下部。另外,筆速要快慢適中,如提手旁因書寫急速而輕飄,要尋找筆鋒若刀切瓜的力度感。還有,對聯(lián)中的鈐印不宜太多,位置也要適度。
安慶老年大學 方東燦
方東燦書友的篆書立軸,書寫的是毛主席詞《卜算子·詠梅》。通篇完整,書寫認真,無論用筆還是結體均工穩(wěn)協(xié)調,可見作者在篆書上下了一番工夫。但是用筆和結體稍顯拘謹,需要調整的是,點畫的圓轉處再流暢靈動些,結構內部的空間再打開些。此外,個別字的用法稍微嚴謹些,如“山”字左右兩弧的處理等。
山東省鄒平縣老年大學 崔業(yè)剛
崔業(yè)剛書友的行書作品,別有一種意趣。那緩帶輕裘的書寫節(jié)奏和輕重多變的點畫形態(tài),讓人很容易想起清代何紹基的碑體行草書,可見,作者在這方面做過一番研究。只是線條上略顯綿軟,建議作者在骨力方面稍加留意。另外,用筆也要果斷些,有些牽絲纏繞過度。希望作者多閱覽晚清碑體行草書大家的作品,開闊眼界,當更進佳境。
本期特邀點評 楊金國,齋號穆如軒?,F(xiàn)為文化部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學專業(yè)中國書畫創(chuàng)作方向博士,河北美術學院書法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