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劉熙載《行書七言聯(lián)》
劉熙載(1813—1881),清代文學家,字伯簡,號融齋,晚號寤崖子,江蘇興化人,道光年間進士。其官至左春坊左中允、廣東學政,后主講上海龍門書院多年。
劉熙載是我國19世紀的一位文藝理論家和語言學家,被稱為“東方黑格爾”。他著有《藝概》《昨非集》《四音定切》《說文雙聲》《古桐書屋六種》《古桐書屋續(xù)刻三種》。其中以《藝概》最為著名,是近代一部重要的文學批評論著。
此作取法顏魯公,也部分吸收了北碑的成分,寫得比較沉著扎實,絕無浮躁媚艷之氣,而有雄強豪邁之象。
釋文:屏間北苑春山畫,架上南華秋水篇。
款署:梅溪尊兄大人法鑒,融齋弟劉熙載。
《行書七言聯(lián)》清·劉熙載 紙本 128cm×30cm×2 常州博物館藏
《秋花圖頁》宋·佚 名 50cm×52cm
南宋朱熹倡導的“格物致知”論,引導了當時的文化思潮。反映到繪畫領(lǐng)域,最直接的表現(xiàn)就是畫家開始細致入微地觀察生活,并將自己的觀察所得一絲不茍地表現(xiàn)到繪畫中。
本幅《秋花圖頁》,以線造型,結(jié)構(gòu)準確優(yōu)美;顏色穩(wěn)重,設(shè)色厚重飽滿、富麗雅致;主花頭花筋的勾勒細膩講究;枝葉的描繪生動鮮活,表現(xiàn)出勃勃生機;畫面含三種花株,均穿插有致,密而不亂,顯得落落大方。整幅作品講求神韻、法度,于窮工極妍中表現(xiàn)出深邃的意境與清幽的格調(diào)。